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记曼娘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古风  同人小说知否     

(番外二)

记曼娘

沈玉珠对她指腹为婚的未婚夫从来没有什么好印象。所以在洞房花烛夜那天,行了却扇礼,她撩开冠子上的珠帘看到那披着大红氅对自己嬉皮笑脸作揖的顾家二郎时,抬起绣花鞋就给了他一脚。

那从小挑枪骑马的少年也不恼怒,配合着一屁股坐在地上,他生得浓眉大眼的一张笑脸,可一耷拉起脸,活像南曲园子里的丑角

顾士成娘子,顾二这厢有礼啦

玉珠没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可是一想到自己明明还不高兴的,又忍着装出一副嫌弃的嘴脸

沈玉珠快滚,谁要受你的礼!

他两个是从小打到大的冤家,故而第二天奉茶问安时被老嬷嬷告了状玉珠也不怕。顾二叔叔,不,现在该叫公爹,只会捋着胡须看好戏;而母亲,也只懂得偏心儿媳妇,反倒训那睡了一晚上地板的儿子一顿

朱曼娘娶了媳妇也该懂点事了,在家里都要听媳妇的,别叫委屈

满屋子谁也没打算帮新郎官说话,大伯哥和嫂子更是借口要回去看孩子早早离席了,剩下个老三赟哥儿,因为前阵子被新郎官坑害,用了饭就得回去禁闭。自己官人的人缘可真是奇差啊,玉珠幸灾乐祸地看顾二郎委屈巴巴地反驳母亲

顾士成我哪没听她的?分明是我的屋,她一来,我连睡觉的地也没有了

母亲让他噤声

朱曼娘什么你呀我的啊,既然是一家人了,你夫妇还生分什么?

也许是怕母子俩吵起来在新妇跟前没脸,公爹笑眯眯站起来打岔,拉着母亲的手臂就往外走,善宁轩分明是他老夫妻的房,也不知道他们要走到哪去

顾廷烨啊对,过两天我跟你们娘要回老家拜祠堂,约摸走一个月,你们几兄弟就不必回去了,家里有什么一应事务,玉珠就跟着你大嫂多学学

玉珠没想到在自家亲爹娘口里的八卦这么快就应验了,待字闺中时曾经听父母说起顾叔叔带着曼姨回老家祭祖,结果和族里好几位德高望重的榆木疙瘩吵起来的事,自己爹大腿一拍就说完了,说顾廷烨闹这一出来,到时候又落下个把柄,这些年背后议论他以妾为妻的腐儒们不少,他这好不容易立起来的名声又得回到几十年前。可娘却是满口不赞同,当着儿女们的面就驳爹的面子,还笃定顾叔叔以后年年会带曼姨回去祭祖

邹月琴(沈从兴妻)那些个小人也就敢背地里嚼舌头,官家心里头门儿清,要不是从前……就是拿私德诋毁顾家,那也绝对说不过去。倘若他顾廷烨不为曼娘争这口气,我反倒要看轻他,照我说,他这样的人,不知道比你们这些爷们好上多少。

还没说完娘就叹气,看着玉珠严肃地嘱咐道

邹月琴(沈从兴妻)等你嫁给成哥儿,要好好孝敬你曼姨,该叫母亲就叫母亲,咱们两家的情分,可不能让那些轻狂人离间了去

玉珠不清楚“从前”是代表着什么事,可曼姨是娘的挚友,又把自己当女儿疼到大的,于情于理她都不会瞧不起曼姨,况且以后自己就是顾家媳妇,又兼瞧不得兄姐那副敢怒不敢言的样子,就点头满口答应下来

沈玉珠放心吧娘,我省得

曼姨和娘禹州救驾的故事玉珠都听得老了去,在她眼里头,和善又好说话的曼姨怎么也不可能生出个混世魔王来。顾士成是自打娘胎里就认识的,可要说真正记住他这个人,还要数四岁时候他捏着只断气的死雀儿来喂她家的野猫。几岁大的小姑娘哪里见过死物,当然是害怕得不敢靠近,偏偏那魔王来了兴致,越看她害怕就越要她看,拎着那雀儿追得她满院子跑。后来再大些,晒干了的死蝴蝶和马球会上故意扬起的尘土更是让人记忆犹新。不过人是会长大的,哭鼻子的小姑娘生生被那人磨炼成拿着笤帚追人的女中豪杰,然而那小子永远是那小子,天生就是坏种。

顾家有三兄弟,外加一个姑娘,除了这个顾二郎,便不是曼姨亲生的赟哥儿都是个彬彬有礼的好孩子,而且这个最讨人厌最阴魂不散的人精,偏偏还是未来要共度一生的丈夫。莫不是当年曼姨生孩子时给人掉包了吧?玉珠有回心里头有气,顺嘴就和曼姨说了这个想法,没想到曼姨不怪她,反而还乐不可支地告诉她

朱曼娘成哥儿最不像我,可是最像你顾叔叔呀

是了,爹的好友里边,数顾叔叔是个“孩子王”,对小辈跟对哥们儿没两样,知道成哥儿捉弄她,还带头去戏耍自己儿子。能降得住儿子的莫过于老子,在得知顾叔叔七八岁上房揭瓦,十三岁骑马拖着堂兄弟满大街乱跑的事迹之后,玉珠瞠目结舌,但是还是不服气的问

沈玉珠既然顾叔叔现在都改好了,怎么不让二哥也改好呢?

曼姨讳莫如深,既算回答了她,又好像什么也没说

朱曼娘你顾叔叔是当爹的人,他呀,只想着怎么做好这个爹

后来玉珠才知道,她官人祖父和公爹的那些旧事,回不去的父子光阴和那些解不开的误会变成了此生都难消磨的悔恨,当二郎蹉跎成了老二郎,还是想着要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当初的自己,况且现在的顾家二郎可远比他父亲年轻时候的荒唐事要正经多了——玉珠忍不住去瞟曼姨的脸色,可若是年轻的顾叔叔不曾荒唐,是不是永远也遇不到曼姨了?

卖唱女和失意贵公子的故事早在戏文话本里流传个遍,当初的宁远侯夫人嫁到顾家时谁都打量着要看她的笑话,家里有个诰命的妾室还有一堆庶出子女的顾将军怎么也看不出是个良配,可偏偏是齐家押对了宝,那先夫人入了顾家门以后风风光光了七八年,就连死后儿子嗣子的地位也还是稳稳当当。曼姨的名声其实从那时候才开始慢慢好起来,从前那些救主的美名在尖酸刻薄的长舌妇眼中不过是牵强附会,出身贱籍的女子学会贤惠恭顺才是最紧要的。外头人看着只会眼热曼姨那看似传奇的经历,可是其中辛酸可想而知,因为先帝那一纸诏书,因为宗妇生下的那个嗣子,彻底断绝了她成为宁远侯真正的夫人的希望。

玉珠曾经将心比心的替曼姨委屈,可是当看到真有一个能为了她身份而去得罪宗族的丈夫,有朝廷表彰的诰命和一大群以诚相待以命相护换来的好友时,玉珠又觉得这一切是多么来之不易的值得。在史书记载里永远留下她忠义的美名,出色的儿女是她教子有方的活招牌,而那些诋毁过她的,轻看她的人,不过是万千世界的一粒尘埃,百年以后谁也不会记得,更不会有人称颂。所以曼姨一如既往的恬淡平和,一如既往的明快大方,得不到的遗憾和已拥有的快乐无法比拟,那就只有享受当下,做好自己就好。这是曼姨这个婆婆教会玉珠最大的道理。

成婚之后的顾二郎当然也不是一夕之间就独当一面,顾家几个兄弟只有他坚定不移地走了父亲从武的老路,他新婚不久就别了妻子去投军,靠着冲锋陷阵才搏得一个七品的武职,大宋重文轻武,武官得不到多大的权利,顾士昌中过进士,现在陪着官家大刀阔斧地改革,小弟靠荫封,也得了个盐差,独独二郎在死人堆里摸爬滚打,一家子人坐在一起时,数他最黑,身上结痂的伤疤阴雨天就疼,看着就让人心疼。家里人一开始都不理解他,京城那么好,太平又顺遂,在哪里报国不行,偏要拿命去赌;可是后来玉珠成了随军家属,跟着他到边关吹了几年风沙才明白,京城富贵迷人眼,觥筹交错间只想让人沉沦其中,而身处于危患间,经历过生死危亡的卫国尊严,才真正不枉来这世间一遭。何况边塞着实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玉珠领着一双儿女经常爬树摸鱼,久而久之,两个孩子的身体都远比在汴京时喝燕窝来得康健了。

玉珠见识着这个汴京城里策马扬鞭的耀眼少年成为护国忠君的铁血将军,老宁远侯的风评也从“虎父无犬子”到“百年世家终出将才”,小时候那些鸡飞狗跳的仇怨早在耳鬓厮磨间烟消云散了,更何况她素来知道她的二郎不单单是个只知道斗鸡走狗的纨绔子弟,十一二岁时她有次跟随母亲曼姨和几个兄弟姊妹们爬山烧香,一个没站稳被门槛绊倒,鞋子摔了老远,这对于一个名门贵女而言可谓天大的尴尬,可那顽劣的小子那时候出乎意料地没看她笑话,憋着红脸趁周围香客不注意,将她鞋子偷偷拾回来,那时候她刚刚被下人七手八脚地扶起来,脑子都是懵的,就看到他别扭地蹲下身,扭扭捏捏地帮她套鞋子

顾士成穿好了

他大着舌头装作轻描淡写,其实绯红都冒到了脖子根。玉珠就是那个时候觉得他面目可憎的脸忽然也不那么讨厌,细细想来,少时那一瞬间的悸动好像顺水推舟地美满了这一桩姻缘,那小子靠岳母和亲娘白捡了一个好媳妇,双方都不算吃亏。

又过了许多年,婆婆终于成为了名正言顺的宁远侯夫人,丈夫也调回京城干起禁军的活,儿子女儿逐渐到了该议亲的年纪,按理来说两个孩子都是不愁嫁娶,但是夫妻俩左挑右选一番,还是决定和毛遂自荐的巩家结个亲家。巩家太夫人是大嫂的六姑姑,凭着公爹和盛家的关系早年也多少接触过几次,巩太公原先和禹州来的这些部将都不对付,后来帮着先帝从桓王做到了太子,这才和勋贵们化干戈为玉帛。听说那巩太公最依娘子的话,正是听了夫人的才醒过神来选对了路,后来临终前朝廷大小给了个男爵,准许承袭三代,他家孙子应该也炙手可热,可正不知道太夫人如何就自己主动上门来提亲。

光阴如梭,京城里的故人相继去世,巩太夫人算是长辈里较为年轻的,如今也是满头花白的祖母辈人了,过定礼那天她又亲自来了一趟,拉着玉珠孩子长孩子短的问候起来,倒不是刻意套近乎,只像个极易相处的老者般关心后辈,不会一会儿玉珠便对她生出了几分亲近之感。

太夫人似乎没什么忧愁,像她这样硬朗又爱笑的老人多半长寿,在玉珠和丈夫谦虚的婉谢她高看之后,她乐呵呵的吃了半盏茶,这个岁数上的人脸上大多满是褶子,可是掩盖不住她以往的风华,曾几何时,那也是个年轻时温柔了岁月的美人胚

盛明兰我知道你们话里有话,打量着我坑蒙拐骗你家姑娘是不是?实不相瞒,谁年轻时候没有个热血榜样?我幼时最崇平阳昭公主,自认为该是不靠父子争出一番事业的才是好汉,你们宁远侯府满门功勋,永宁郡夫人又是那般人物,只是可惜从前不曾深交,今后和你家结了亲,也算是遂了我的心愿吧

看看,即便婆婆去世了这么久,还是有人记得她。

上一章 (番外) 记曼娘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