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楚州华志
本书标签: 短篇  原创虚构  架空历史 

山河远阔

楚州华志

“大雪三年,西夷乱戈,伐我边疆,乱我西域。东州十九国皇帝皆愤然,柯尓翰之邦恶行,四海皆诛之!”

“然,朝堂之间主和派势力强大。太子留长京监国五年来,虽腿脚有疾,但朝政从不耽搁,推行以仁治国,国力雄厚蒸蒸日上。”

在古东方州的中原地区有一强盛王朝——楚朝,该朝之都是长京,长京之繁华非可想像,是东方州最繁荣的大都市,无论是各国使者每年定期朝贡,还是来做生意的外邦人流连忘故。楚朝先前出现过“禧华之治”“宪武之治”等治世。

而 “宪武之治”是第九位皇帝李准(楚历153年——楚历205年在位)所开创,其后子孙相继传接,继续励精图治、治国安邦、施行开放的制度终开创盛世,这一时期也是楚朝的鼎盛时期。为后来的盛世局面打下坚实基础。

楚朝之都长京,位于楚朝疆域北部中心位置。 大楚疆域北到塔那岜,东到东海,南到南州北部地区,西到新站,新站可是大漠之路的重要位置。楚朝共有十三州,楚都长京归属楚州,此外还有廖州、华州、柳州、白州、安州、北州、辰州、仙州、领州、千州、羽州、客州。

楚朝实行独特的一套官级制度,这其中有内阁、六部、还有一种特殊军队——神名队,是皇帝亲军,只有皇帝可以调动。职责是保护皇帝,处理皇帝下令的特殊任务。此外又在边疆设置了四个领军府,负责指挥边疆军队和东州联军。分别管辖西域长史府、北站长庭府、南疆都护府和东州联军的军队。宪武皇帝又在军队上做了调整,设立了大司和小司两个机构,大司和军师辅助将军、出谋划策,小司则用来训练军队、也参与后勤问题等。

楚朝与西州大国柯尓翰积怨已久,在西域经常爆发商人冲突。宪武皇帝深谋远虑,考虑到世界上两个强国开战必将是万劫不复。但因种种原因,宪武皇帝决定率军远征。此战是一场强者与强者之间的战争,也是西部州与东部州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场仗。这阵势已经几百年没出现过了。西州以柯尓翰为首的十八国阵营早就对繁荣的东州蓄谋已久,西州和东州共三十六国都通过大漠之路发展经济,柯尓翰国以为,西州其他国家发展起来使自己的地位受挫,避免自己附属国跟楚朝亲近,便以“异国金币”事件组成联军对东州小国发动战争。

“异国金币”事件发生在宪武十六年,东州两个国家鹧鄢和阿尔丹的商队赴约去西州交易,未曾料到,西州不仅来了商队,还带来了两路兵马。东州商队在卸货时车上的四箱金币也暴露出来,柯尓翰军队强词夺理,硬说是他们的,要他们一同卸下。鹧鄢阿尔丹商队多次说明,四箱黄金是运送给北方国家的,只为顺路才放在车上。柯尓翰军队将这两支商队扣押了两个多月,在东洲多国的抗议下才被迫释放,但回来的只是人马,货物和金银却被扣在西州。宪武皇帝对比一忍再忍,次年柯尓翰得寸进尺,以东州边疆国家举兵戈伐西州的传闻为借口对东州边疆发动小规模战争,而东州大部分国家是楚朝的附属国,随后楚朝对柯尓翰宣战,一个月后出兵西域,由宪武皇帝亲征。

风雪茫茫,狼烟四起。随着日月之逝,战争的规模也不断增大。东州以鹧鄢、阿尔丹、山胡、大沙、西邱和大楚组成六国远征军,西州以柯尓翰为首和其余十七国组成柯尓翰阵营。起初不过只是四五个国家,兵力不过一两万,如今战争范围已到东西两洲边疆地区和大漠之路,双方兵力都近乎百万。

宪武皇帝征战一生,这可能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场大仗,这次他要交给跟随他戎马一生的老将谭德(字绍安),谭德已过花甲之年,早年间跟随宪武皇帝南征北战,宪武朝四大战役均由其参与指挥。谭德此次担任六国远征军的主帅,共指挥六十五万六国远征军。这对谭德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来说不算什么。此外还有大楚军队主将杨明(字凌之)、六国远征军副将颜正(字少卿)、北线统帅佘礼(字士晋)、山胡军主将邱可图、阿尔丹主将阿萨奇等众将士。还有大司司长文驺(字羽之)、小司司长宗明(字则希)、西域长史领军府总督王远(字子明)等将士。总共任命六国远征军主帅、六国远征军副将八位、东西南北中五线统帅和副帅各十位、各国军队主将和副将四十多位,还有楚朝的大司小司的副司长上百人,西域长史领军府有预备军二十万。

宪武帝下诏立谭德(字绍安)为六国远征军统帅,颜正(字少卿)、张明益(字玉秋)、可苏(鹧鄢国)、克罗伦(西邱国)

、阿保子丹(山胡国)、蔡斯(大沙国)、依布(阿尔丹国)共八位为六国远征军副帅。

东线统帅福保义(山胡国)、副帅秋山(鹧鄢国)。西线统帅伊五伦(阿尔丹国)、副帅兰台德(大沙国)。南线统帅千腾(西邱国)、副帅哥翰司(大沙国)。北线统帅佘礼(字士晋)、副帅曾先(字千游)

大楚主将杨明(字凌之)、鹧鄢主将庞伊、阿尔丹主将阿萨奇、山胡主将邱可图、大沙主将塔达瓦、西邱主将彭远。

大司司长文邹(字羽之)小司司长宗明(字则希)

副司长各百人

今年为宪武十八年,恰是梨花不胜春枝头之时。远在千里之外的长京朝廷中吵成一锅,朝中诸大臣你说我言、喧嚣一片。皇帝远征在外,由太子李之明监国。今日之朝会以往不同,太子请了各部门官员以及老将帅们前来商议前线战事。

此中,有礼部尚书王之权(字幼文)和内阁次辅刘胜安(字仲民)为首的太子派;兵部尚书卢芸(字子苏)和领军府总都王远(字子明)、内阁首辅杜弘(字以壬)等的主战派;户部尚书金青(字青文)等一心求和的主和派;内阁次辅张雀(字万明)与王之权和廖州、北州、千州太守组成的新政派;刑部、工部尚书和都察院总都王益章(字章德)的保皇派。

朝中大臣为六国远征之事争论不休,主战派王远认为此战意义重大,关乎到西域经济之路的存亡,东方州之安危。

户部尚书立马金青打断此话,缓缓说道:“太子爷,皇上御驾亲征所率百万之师对克西部州的乌合之众于我们而言亏损巨大,更何况其他五国军费大部分由我大楚承担,一年光是打仗问题就要消耗近两千万两。国库收入近两年也非常不稳定,此起彼伏。王大人,你不能只从这场仗上来想啊。”

前大司司长张鲁觉得此话不无道理,分析道:“此次六国远征和以往不同,臣深知皇上好战事。宪武五年、宪武十二年、宪武十五年,这几年间的重大战役也都是皇帝御驾亲征,臣也在前线,对西夷将士略知一二。而以上三大战役都是在国库充盈、国力雄厚,国内一片盛世之景的前提下才敢出兵的。如宪武五年发生的北盟之战,战前正好大漠之路开通,为我朝引进了先进的兵器、医药等。宪武十二年,海洋贸易开始,宪武十五年,诸多国家归顺。而此次贸然出兵,西域三十六国与我大楚难以取得联系。臣认为打消耗战柯尓翰等十八国定消耗不起,但我们也不稳定,这等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我们不能为了六国远征这一战就断了缔造盛世之路啊。皇帝御驾西征捡个软柿子捏捏就行了,实在不行就和谈嘛,与其拼个你死我活,倒不如两家放下兵戈休养生息。”

楚州华志最新章节 下一章 六国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