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二次元小说 > 为人三会
本书标签: 二次元  不看后悔  原创作品   

第五节 情感是沟通的桥梁

为人三会

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乃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伴随,情感是沟通的桥梁。

人都是有感情的,也许他会拒绝你的钱,不接受你的礼,但他却不能抗拒你对他的好。特别是那些有才能的人往往自傲,对那些小恩小惠是不屑一顾的。

此时,如果你能够巧妙利用感情作杠杆,让他觉得你是真心对他好,你收获的必然是部下的忠心相报。信陵君由于卑身虚心待士,真正的贤者都倾心归顺。

在尊士待士中,信陵君卑身虚心待士最脍炙人口的故事,是他和隐士侯嬴的结交。侯嬴是大梁夷门的一个普通看门人,他年已七十岁了,是个隐居的贤士,所以很少有人知道。

信陵君听说他是个贤才,便前往拜访他,并送给他厚礼。侯嬴不肯受礼说:“我修身洁行数十年了。绝不会因为穷困而受公子之财。”信陵君特意为侯嬴摆了丰盛酒宴,并请了许多宾客作陪。同时,他空着车上左边尊贵的座位,自己亲自赶车前往迎接侯嬴。

令人想不到的是,穿着破衣烂衫的侯嬴上了车,毫不谦让地坐在左边的上座,想以此试试公子的态度。对于侯嬴的“犯上”举动,信陵君不仅脸上没有丝毫表现,反而赶车更恭敬了。

车骑经过一个路口时,侯嬴对公子说:“我有一位朋友在前面不远处的市场里,我想顺道去看看他。”

于是,信陵君二话没说,赶着车便进入了闹市,侯嬴下车去会见他的朋友朱亥,故意长时间地跟对方谈话,眼睛却斜看着信陵君的表情,而信陵君却依然和颜悦色地在等着。

这时,魏国的将相宗室宾客已坐满堂,都在等着信陵君来举酒。市人也都观看公子为侯嬴执辔赶车。随从人员都在暗中骂侯嬴不是东西。侯嬴见公子脸色始终不变,才慢腾腾地向朱亥告辞上车。

等到了家里,信陵君态度恭敬地把侯嬴请到上坐,并介绍给宾客,宾客都很惊讶。酒过三巡,公子起身向侯嬴祝寿。

侯嬴对公子说:“今天我太烦劳公子了。我不过是夷门的看门老儿,而公子亲自为我赶车迎接,不该停留公子也停留了。可是,我却是想给公子带来一个好名声,所以让公子长时间站在市中。人们都把我当作小人,而认为公子个礼贤下士的明主。”又说,“我所访的朱亥也是个贤者,他隐居于民间,他人不知道。”

侯嬴这样做,不仅是试探公子能否尊士,也是为宣传公子尊士的声誉。而途中访朱亥也使公子能与贤者结交。如果信陵君不具备精深的厚黑功夫,见侯嬴如此“不识抬举”不杀了他就算不错了,哪里还会低声下气地以礼相待呢?当然,真那样的话,也就不可能有后来声名显赫、威震强秦的魏公子。后来,侯嬴与朱亥在公子“窃符救赵”中都为之出了大力。

上官婉儿是李唐五言诗“上官体”的鼻祖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是唐初重臣,曾一度官任宰相。高宗李治懦弱,后期又不满武则天独断专行,便密令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不料被武则天发觉,便以“大逆之罪”使上官仪惨死狱中,同时抄家灭籍。

时年一岁的婉儿及其生母充为宫婢,被发配东京洛阳宫廷为奴。婉儿14岁那年,太子李贤与大臣裴炎、骆宾王等策划倒武政变,婉儿为了报仇也积极参与。

但事情败露,太子被废,裴炎被斩,骆宾王死里逃生。上官婉儿本来也将被处死,但结果完全相反,竟被武则天破例收为机要秘书。原因何在?主要是上官婉儿有才,而武则天又尤为爱才。

上官婉儿14岁时曾作了一首《彩书怨》的诗,被武则天无意中发现。武则天不相信这么好的诗竟会出自一位女孩之手,便以室内剪彩花为题,让她即席做出一首五律来,同时要用《彩书怨》同样的韵。婉儿略加凝思,就很快写出:

密叶因栽吐,新花逐剪舒。

攀条虽不廖,摘蕊讵知虚。

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

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武则天看后,连声称好,并夸她是一位才女。但对“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装作不解,问婉儿是什么意思。婉儿答道:“是说假的花,是以假乱真”。“你是不是在有意含沙射影?”武则天突然问道。婉儿十分镇静地回答:“天后陛下,我听说诗是没有一定的解释的,要看解释的人的心境如何。陛下如果说我在含沙射影,奴婢也不敢狡辩。”

“答得好!”武则天不但没生气,还微笑着说,“我喜欢你这个倔强的性格。”并将她14岁入宫时制服烈马狮子骢的故事,讲给婉儿听。接着又问婉儿:“我杀了你祖父,也杀了你父亲,你对我应有不共戴天之仇吧?”

婉儿依旧平静地说:“如果陛下以为是,奴婢也不敢说不是。”武则天又夸她答得好,还表示正期待着这样的回答。接着,赞扬了她祖父上官仪的文才,揭出了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的罪恶,期望婉儿能够理解她、效忠她!

然而,婉儿不但没有效忠武则天,却出于为家人报仇的目的,参与了政变,成了罪人。这对高宗来说,应是充满同情和设法庇护的。但他惧怕武则天,只能借口有病,“不能多动心思”,而让武则天决定。

这对司法大臣来说,只能提出按律“应处以绞刑”,若念其年幼,也可施以流刑,即发配岭南充军。而武则天则认为:据其罪行,应判绞刑,但念她才十几岁,若再受些教育,是可以变好的。所以,不宜处死。而发配岭南,山高路远,又环境恶劣,对一个少女来说,也等于要了她的命。所以,也太重些。尤其是她很有天资,若用心培养,一定会成为非常出色的人才。

鉴此,武则天决定对婉儿处以黥刑,即在她的额上刺一朵梅花,把朱砂涂进去。并把婉儿留在自己身边,“用我的力量来感化她”。还表示:如果我连一个十几岁的女孩子都不能感化,又怎么能够“以道德化天下”呢?

结果,武则天确实把婉儿感化了。该杀而不杀,反而留在自己身边,这已使婉儿感激涕零。此后,武则天又一直对婉儿悉心指导,从多方面去感化她、培养她、重用她。

婉儿从武则天的言行举止中,了解了她的治国天才、博大胸怀和驭人艺术,对她彻底消除了积怨和误解,代之以敬服、尊重和爱戴,并以其聪明才智,替她分忧解难,为她尽心尽力,成了她最得力的心腹人物。甚至婉儿的生母也曾对人私下议论:婉儿的心完全被武后迷住了!

上一章 第四节 有些人离得越远越好 为人三会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六节 学会听不同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