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灵异言情小说 > 聊斋童年
本书标签: 灵异言情  童趣  邀请驻站 

瞎趾甲

聊斋童年

有书友问我,你写的是聊斋童年,怎么跟聊斋不沾边呢?一篇像样的鬼故事都没有。说明一下,先从字面意思分解一下,聊斋是聊天和斋饭两个词组合,斋饭是素餐,没有鱼肉蛋奶等动物血肉食材,甚至不放葱姜蒜麻椒辣椒等有异味和刺激性的食材和佐料,这个叫小五荤,吃斋念佛吗,这是过去佛门弟子必须遵守的清规戒律。也泛指穷苦人家吃不起大鱼大肉甚至缺油少盐的农家饭。

僧人吃斋不妄语,穷人边吃边聊扯闲篇,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的时候,正是人生不得志的阶段,所以谦虚的称聊斋,聊的是志异,志为文献记录解,异为离奇古怪之说,就是记录灵异故事或者事件的意思,什么聂小倩画皮之类。

写这篇作品的时候我也不得志,缺少香车美女豪宅,说吐露嘴了,介绍篇幅有点长,搞怪一下,我聊得是童年,小孩子的事情,聊出来画皮之类鬼故事会吓到小朋友,所以让你失望了。

我的作品中绝对没有恐怖血腥的故事发生,不是不会写没有素材,而是不想写不愿写,因为这个平台读者作者年龄偏轻,我可不想迎合他们猎奇的口味,引导青少年读者变得像我一样,看到第一滴血,越战泥潭绞肉机这样的画面就兴奋的废寝忘食,两眼放光,说笑了,哈哈哈,故事继续……

正文开头的时代和人物肯定是不对,我保留了听到的故事原文,未做更改,请读者明察,莫被误导。

正文开始:

  传说,宋太祖赵匡胤(注意,这是误传)定鼎中原建立大宋王朝后,北地燕赵一带因连年征战,人口凋零,土地荒芜,社会和经济难以发展,于是下旨征召山西洪桐一带民众整体迁移至此,发展农耕,恢复经济。

  因北地苦寒,基础薄弱,物资匮乏,生活艰苦,经常有民众偷偷跑回故乡,逃跑之势愈演愈烈,于是官府命令官兵将洪桐地区征迁之地的房屋拆毁,水井填埋,周围各州府衙门拦路设卡,凡是无官凭路引者一律砍掉双侧小脚趾押解回燕赵。

  同时燕赵之地的所有民众一律砍掉双侧小脚趾,凡是洪桐附近周边,发现无小脚趾者既视为抗旨不遵斩立决,人们记忆中的家园无处寻找了,只记得故乡有一棵参天大槐树,槐树上有个老鸹窝。

  经过几代人的砍小脚趾,造成基因遗传,小趾甲变形,后代天生小趾甲带裂痕,俗称瞎趾甲,凡是长有瞎趾甲的人祖籍均为洪桐,那颗有老鸹窝的大槐树生长的附近地域就是曾经的故乡。

  正文完。

  这是小时候我奶奶讲的故事,但是长大后我查过资料,并无宋朝大规模人口迁徙的历史记载,应属误传,真实历史记载应该是明永乐年间的事情,燕王朱棣登基后曾经从山西洪桐一带大规模迁徙民众至燕赵一带,这个史书文献有明确记载。写作时我把儿时的误传照搬出来,用来衬托一下那个年代农村文化知识落后,民风纯朴的乡土气息。

  连续几篇写传说故事了,您没看烦我有点写烦了,下面写点童趣的故事调剂一下口味,敬请关注。

上一章 抠王八 聊斋童年最新章节 下一章 趟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