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影视同人小说 > 红楼梦之黛玉倒拔垂杨柳
本书标签: 影视同人  影视同人  影视新书   

但渡无所苦

红楼梦之黛玉倒拔垂杨柳

桃叶渡歌

东晋·王献之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南京桃叶渡位于十里秦淮与古青溪水道合流处附近,即淮青桥东. 南起贡院街东,北至建康路淮清桥西,又名南浦渡。今渡口处立有“桃叶渡碑”,并建有“桃叶渡亭”。桃叶渡为南京古名胜之一、金陵四十八景之列。

 

从六朝到明清,桃叶渡处均为繁华地段。河舫竞立,灯船萧鼓。清顺治年间,孝陵卫人金云南迁居渡口,见渡口非常拥挤,常有人落水而死,便捐建木桥,题名“利涉桥”(取便利涉水之意),公元1663年(康熙二年)易木桥为石桥。1984年,有关部门在渡口原址立桃叶渡碑。

清人张通之在《金陵四十八景题泳》“桃叶临渡”一景中写道:“桃根桃叶皆王妾,此渡名惟桃叶留,同是偏房犹侧重,秦臣无怪一穰侯。”诗文道出了桃叶、桃根姊妹俩,同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的小妾;因王献之当年曾在此迎接过爱妾桃叶,古渡口由此得名。王献之当年曾作《桃叶歌》曰:“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从此渡口名声大噪。这首载之《古今乐寻》中之诗,颇昵而佻,为乐府吴声流韵,至南朝陈时犹“盛歌”之。《桃叶歌》一直保存在明乐的乐曲之中,至今日本的明清乐中还有这首歌曲。“桃叶临渡”遂成千古佳胜和久传不衰的风流佳话

位于淮清桥边,十里秦淮与古表溪水道合流处。(吴敬梓故居内,桃叶渡8号)

南京桃叶渡景点,位于夫子庙地区,十里秦淮与古清溪交汇处,淮清桥之东的一个古渡口,为南京名胜之一,金陵48景之列。

桃叶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的爱妾。当时,内秦淮河水面很阔,如遇风浪,若摆渡不慎,常会翻船。桃叶摆渡时,常心里很害怕。当年,王献之在此渡口迎接桃叶,古渡口因此得名。后名声大噪,“桃叶临渡”也成千古佳胜和久传不衰的风流佳话。六朝到明清,一直为繁华地段,画船众多,灯船萧鼓,昼夜不息。

《桃叶歌》一直流传至明清的乐曲之中,当今,日本的明清乐中还有这首乐曲呐!

这里演绎的王献之和其爱妾桃叶的爱恋风流故事,一直成为历代文人骚客,诗兴大作的题材。因此,流传下了不少有关桃叶渡的诗篇。我选了几首传到网上,供有兴趣的网友欣赏把玩。

桃根桃叶皆王妾,此渡名惟桃叶留。

同是偏房犹侧重,秦巨无怪一穰侯。

一一一清. 张通知

注:桃根是桃叶的亲姐姐,她俩都是王的妾.

桃叶歌 (一)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

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桃叶歌 (二)

桃叶映红花,无风自婀娜。

春花映何限,感郎独采我。

一一一东晋  王献之

桃叶渡

桃叶渡前芳草迷,绿槐高柳暗东西。

停舟日暮行人尽,流水一湾莺乱啼。

一一一明  朱孟震

秣陵竹枝词

秦淮冬尽不堪观,桃叶官船阁浅滩。

一夜渡头春水到,家家重漆赤栏杆。

一一一明  文震亨

桃叶渡

花霏白板桥,昔人送归妾。

水照倾城面,柳舒含笑靥。

邀笛久沉埋,麾扇空浩劫。

世间重美人,古渡存桃叶。

一一一清  吴敬梓

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浅池,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梁东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一一一《红楼梦》 曹雪芹

65

上一章 第五章林府生活 红楼梦之黛玉倒拔垂杨柳最新章节 下一章 只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