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同人小说 > 弥补明至
本书标签: 小说同人  取名  取名麻烦     

第十二话

弥补明至

封闭的房间里,只有悉悉索索的穿衣声。没有交谈却相当默契,情况急迫却有条不紊,疲惫却精力集中。瘦弱的身子好似撑不住厚重的防护服,却撑起了无数人的性命。那一片白色,大概是一束若隐若现的光吧。不对是曙光,是的曙光,是的希望!从古至今不乏爱国的青年,国家危亡时尤其多。还记得梁衡笔下的瞿秋白,写得一手好文章,坚持站在人民的立场,一身正气让人心生敬佩;记得鲁迅先生笔下“为而死的的青年”刘和珍,多么勇敢与无畏,至今感染着我。

现在我们国家也不缺这样的青年,特别是女青年。病毒刚被发现时,就有一批女护士奔赴前线。谁不怕死呢?病毒甚至比看得见的刀枪更可怕,一个不留神便会被感染。但她们或是强忍泪水离开家人,或是接父母电话时编织出一个个善意的谎言。本该和家人团团圆圆,现在却来不及吃口热乎饭,来不及擦掉额头上的汗水,来不及打个小盹,就连稍稍的放松都成了奢望。这一个个勇敢的青年啊,剪掉了及腰的头发,垫上了尿不湿,有的甚至来不及与自己同为战友的丈夫说最后一声“再见”。

除了这些抗击病毒的白衣天使,还有一些在其他领域为国贡献的青年。二十多岁的对超导的发现一时轰动全球,这位精心钴研科学的青年坚定地表示学有所成后一定要回国发展,报效祖国。这与那些爱往外国发展、不懂得感恩祖国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正在克服困难努力学习的我们同样也是为祖国崛起的青年。网课期间我们或许分散过注意力、或许克制不住自己、有过松懈的心理。可是一想起我们的身份,作为祖国的青年又怎么能不努力、不尽力去提高自己呢!每每有放弃的念想,也终究会被这打消。祖国的未来靠的是你是我,是肩负起使命的你我。

还记得初中的一篇课文《我生中的重要抉择》中提到了培养年轻人的重要性,作者王选认为,年轻人的力量不容忽视,年轻人将会是国家的栋梁。正如***所说:”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我想我们应该牢牢记住这一点,奋发向上,使祖国更加富强。

从去年发现了第一个病例开始。

…………我们已处在这被病毒包围的世界四个多月。

四个多月来,不断地收到来自外界的抨击,“这次的疫情因而起”、““病毒’感染了全世界毒“我们称这次的病毒为中大家都在网上反驳这些极具攻击性的语言,但有一群人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抗争他们,就是处在一线的工作者们。他们不惧困难,不畏艰辛。在所有人都在顺着蜂拥的人流躲避疫情时,他们却逆流而上,前往疫情最肆意妄为的地方,用他们的力量铸起层铜墙铁壁。

那些工作者,年龄上至五六十岁,下至二三十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最亲爱的人。那是什么让他们暂时舍弃了他们的家人而转战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是责任,是他们内心的期望,期望这次疫情能够平安无事地过去我的父亲也是其中的一员。刚开始爆发时,很多病人所做的行为有很多是不符合要求的。每次他回到家,就会向我们“抱怨”那些行为不规范的病人:“唉,那些病人啊,总是不愿意戴口罩,医院里那么多患者,空气中到处都是病菌,要是病情加重了可怎么办……”后来,通过他的“早晚小课堂”,许多病人开始重新戴上口罩。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群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但如果是成千上万的人呢?疫情期间,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内拔地而起,震惊了世界,这就是“中国速度”;大街上人人都带着口罩,没有个人不服从命令,在疫情期间因染上病毒而死亡的人数不超过五千,这就是“中国素质”;在疫情期间,逆流而上,努力奋斗,不畏艰难险阻,心中有大任的逆行者,这,就是中国人但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像中国这样为全体人民服务的。像美国,政府就优先为青壮年治疗。有一位老人,排了很久的队,好不容易才到他,但是政府却让排在他身后的青年先接受治疗。而那位老人只能孤独地等待生命的结束所以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我想我会永远记住这个春天,被困在家里的我们,消毒水的气味和口罩上的湿热,除夕夜的哀嚎。还有些人,或平平无奇,或勇敢善良,却在这个春天逝去了,他们的离开,成为这个新年最痛的伤口,让人永远忘不了。

上一章 第十一话 弥补明至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三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