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玩转物理
本书标签: 短篇  学习 

微波炉

玩转物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5年),美国的雷达工程师斯彭塞在做雷达实验时偶然发现口袋里的巧克力块熔化发粘,他怀疑是自己的体温引起的。后来在连续多次的试验中才发现了微波的热效应。利用这种热效应,1945年美国发布了利用微波的第1个专利。1947年美国的雷声公司研制成世界上第1个微波炉—雷达炉。在40年代微波炉大多用于工商业,经过人们不断改进,1955年家用微波炉才在西欧诞生。60年代开始进入家庭,70年代,由于辐射安全性、操作方便性即多功能等问题的解决,使得微波炉的造价不断下降,它才进一步得到推广使用,并形成了一个重要的家庭产业,同时在品种和技术上不断提高。进入80年代、90年代,控制技术、传感技术不断得到应用使得微波炉得以广泛的普及。

一、微波炉的构造

微波炉由电源,磁控管,控制电路和烹调腔等部分组成。电源向磁控管提供大约4000V高压,磁控管在电源激励下,连续产生微波,再经过波导系统,耦合到烹调腔内。在烹调腔的进口处附近,有一个可旋转的搅拌器,因为搅拌器是风扇状的金属,旋转起来以后对微波具有各个方向的反射,所以能够把微波能量均匀地分布在烹调腔内,从而加热食物。

二、微波炉的原理

微波炉是利用食物在微波场中吸收微波能量而使自身加热的烹饪器具。微波是一种高频率的电磁波,其本身并不产生热。在宇宙、自然界中到处都有微波,但存在自然界的微波,因为分散不集中,故不能加热食品。微波炉乃是利用其内部的磁控管,将电能转变成微波,以2450MHz的振荡频率穿透食物,当微波被食物吸收时,食物内之极性分子(如水、脂肪、蛋白质、糖等)即被吸引以每秒钟24亿5千万次的速度快速振荡,这种震荡的宏观表现就是食物被加热了。

三、微波的三个特性

1、反射性。微波碰到金属会被反射回来,故采用经特殊处理的钢板制成内壁,根据微波炉内壁所引起的反射作用,使微波来回穿透食物,加强热效率。但炉内不得使用金属容器,否则会影响加热时间,甚至引起炉内放电打火。

2、穿透性。微波对一般的陶瓷器、玻璃、耐热塑胶、木器、竹器等具有穿透作用,故为微波烹调用的最佳器皿。

3、吸收性。各类食物可吸收微波,致使食物内的分子经过振荡,摩擦而产生内能。但其对各种食物的渗透程度视其质与量的大小、厚薄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上一章 高压输电 玩转物理最新章节 下一章 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