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作者故事及一些语录
本书标签: 短篇  介绍  自己的经历 

师胜杰老师

作者故事及一些语录

师胜杰

中国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

师胜杰(1953年4月-2018年9月28日),出生于天津,中国内地相声男演员,国家一级演员。1976年,因相声节目《林海红英》而被大众所熟知。1981年,凭借相声《郝市长》获中国创作和表演一等奖。1984年,凭借相声《肝胆相照》获全国相声评比表演一等奖。1987年,凭借《小鞋匠的奇遇》中国首届艺术节金奖。2018年9月28日,师胜杰因病医治无效,在哈尔滨逝世。

中文名

师胜杰

出生地

天津市

出生日期

1953年4月

逝世日期

2018年9月28日

国籍

中国

性别

民族

汉族

职业

相声演员

代表作品

我要补课

婆媳之间

醉酒歌

郝市长

小鞋匠奇遇

血型

B型

父亲

师世元

母亲

高秀琴

师父

侯宝林

生肖

主要荣誉

1985年获得百姓的十大笑星、1987年获得中国首届艺术节金奖、1987年入选新中国影视艺术精品系列光盘

收起

人物关系

父亲

师世元

老师

侯宝林

学生

李菁

学生

邹德江

早年经历

师胜杰的父亲师世元,相声名家。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在京津一带颇有名气。1959年,为了支援东北的艺术建设,师世元举家北上哈尔滨,出任哈尔滨民间艺术团相声队队长。师胜杰在家排行老二。

刚刚落脚在哈尔滨时,师家居住在道外的北市场。当时的北市场乃是娱乐场所,说书的、唱戏的、唱大鼓的、演皮影的应有尽有,饭馆、茶社比比皆是,热闹繁华。师胜杰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耳濡目染,幼小的心中埋下了艺术的种子。

为什么对相声情有独钟?师胜杰笑了,当时,大家伙儿都饿得眼珠子发蓝,小师胜杰当然不会例外。父母每天到“相声大会”上表演,师胜杰也跟着去。园子里有好多卖零食的,好多观众都认识师世元夫妇,也认识了天天跟这儿泡的师胜杰,便这位一把瓜子、那位一把糖地塞给他,每天都能对付个半饱。还别说,由于天天往耳朵里灌,小师胜杰居然很不自觉地听会了好多的相声段子。

登台表演却纯属偶然。有一次,师世元夫妇表演完毕吃夜宵时,听到一旁的小师胜杰自言自语了一段相声《捉放曹》。师胜杰完全是小孩子自娱自乐,是一种下意识的举动,回头一看吓愣了——父母都停住了筷子,爸爸的眼泪都下来了!(后来师胜杰明白了父亲的复杂心理:他们是从旧社会过来的,那时候说相声的是下九流,备受歧视压迫,他是不愿让儿子再干这一行啊。但仔细一听,儿子说的还真是“像模像样”,所以才难过落泪)。

第二天晚上,师世元在台上对观众说:“下面这段儿不收费(当时园子里是计时收费),我和一个票友说。这个票友不是别人,是我儿子。”观众记得那个整天在这混的小孩,都哄堂大笑。师世元又说:“请大伙儿给听听,这孩子是不是材料,是不是干这行的坯子。”于是师胜杰登台,与父亲合说了一段儿《捉放曹》。这下不得了,观众的鼓掌叫好声仿佛要把房盖儿掀上天去!当时演员不兴返场,但是不说观众不干,父子俩便又说了一段儿。四十多年后说起令他刻骨铭心的初次登台,师胜杰说:“当时场面那么热烈,倒不是我的艺术水平有多高,只是他们觉得这个小孩儿好玩儿,师世元的儿子说得不错!”

当时,师胜杰七岁。后来,师胜杰拜朱相臣为师,跻身“相声第七代”。上学后,也是白天在课堂读书,晚上在园子说相声,很多观众是专为听他的相声而来。近水楼台先得月,师胜杰除了上学、说相声,最大的爱好就是听戏,京戏、评戏、地方戏,来者不拒。小有名气的师胜杰被选入哈尔滨市少年宫艺术团,是该团六十年代初的“五朵金花”之一。演歌剧,唱快板,说相声,阵阵落不下。曾经给***主席、***总理,外宾西哈努克亲王等演出。这般美好的日子为他后来的艺术人生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个人生活

家庭

师胜杰,男,著名相声演员。1953年4月,农历癸巳年生于天津相声世家,父亲师世元、母亲高秀琴都是靠说相声谋生,来自农村的相声名家。师胜杰带师之后成义父,父亲节收陈寒柏、高晓攀两义子。黑龙江省曲协名誉主席,黑龙江省群众艺术馆国家一级演员。

感情

在1976年的黑龙江省文艺调演中,师胜杰和姜昆合作的相声《林海红英》在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强烈反响。师胜杰被调到黑龙江省龙江剧院曲艺队,成为专业相声演员。在那里,他和刚从学校毕业分配来工作的宋艳认识了。

那时师胜杰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却业务突出的年轻演员,而宋艳是个漂亮勤快的姑娘,爱说爱笑,爱蹦爱跳,当她看到团里好多男同事没时间洗衣服时,就非常爽快地把这个活揽了下来,还经常缝缝补补,同事们都很喜欢她。在受到宋艳帮助的人中,当然少不了长得十分帅气的小伙儿师胜杰。

两个人在一个单位共事三年,对对方都有意思,可就是没人敢捅破那层窗户纸。由于那时父亲被打成“黑五类”的缘故,受到牵连的师胜杰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感情,生怕说出来会连累到宋艳。这种窘况一直持续到1979年,当一切云开雾散之时,师胜杰也终于有了敢于表达情感的机会,于是在一个临近元旦的冬夜里,师胜杰利用单位会餐的机会,喝了一点酒,借着酒劲,就追到宋艳的身后,大胆地问:“你有时间吗?咱俩出去!”更有意思的是约会的时候,宋艳怕别人看见,还跟同学借了一件军大衣,伪装一下才敢和师胜杰出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人的感情越来越好,但当时师胜杰的家很贫困,这无形中成为他们感情路上的绊脚石。1981年6月,师胜杰和宋艳结婚了,没有房子,就住在团里的办公室。

收徒

师胜杰的弟子不少,让他比较满意的有七个,出类拔萃的是大弟子刘彤和二弟子邹德江。刘彤在本届电视相声大赛中崭露头角,获得了二等奖,还被观众评为“最佳逗哏奖”,邹德江几年前在央视《曲苑杂坛》中,凭《聪明的剧务》一举成名,主持的《周末喜相逢》,也是央视的金牌栏目。其他弟子如李菁,是北京德云社的创始人之一;侯耀华的儿子侯军,也很有潜力。

因病逝世

2018年9月28日21时43分36秒,相声表演艺术家师胜杰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哈尔滨逝世,享年66岁。

演艺经历

“农工”明星

突变的政治风云击碎了生活的平静,师家开始坠入痛苦的深渊。1965年底,“相声大会”停演。父亲含恨自杀,哥哥成了“现行反革命”。1969年,16岁的师胜杰被强行“送”到兵团下乡,由于政审不合格,他只被当作一名“农工”进行劳动改造。在七年的时间里,所有农活全干遍了。体力上的透支,还能应付;真正让他抬不起头来的是“可以教育好的子女”、“黑五类的狗崽子”这一沉重的政治包袱。师胜杰在回顾那段生活时说:“不管怎样,兵团生活对我还是一种精神上、性格上的锻炼。有这碗酒垫底,还有什么样的酒不能对付?”

在兵团说相声,缘起也很偶然。尽管师胜杰有文艺天赋,但“***思想宣传队”却不会要他这个“另类”。1975年的一天,割谷子歇晌的时候,收音机里播放了一段儿马季、唐杰忠合说的相声《友谊颂》。躺在谷垛上的师胜杰听到了久违的相声,心里这个激动啊。节目播完了,师胜杰对大伙儿说:“这种形式叫相声,我也会说。”大伙儿一听来了精神,非让他来来。师胜杰就来了一段儿,逗得大伙儿前仰后合。从此以后,干活的间隙、“早读”的前夕、开会的前后,师胜杰都得给大伙儿来上一段相声或是快板。每天晚上,躺在大炕上的师胜杰脑子里却在回忆小时候听过学过的相声段子,要不,给大伙儿说什么呀?师胜杰说:“这等于把过去的东西全部温习了一遍,还充实提高了。”

说着说着,这事儿让团部知道了,师胜杰的机会也就跟着来了,这时是1976年。为了参加黑龙江省曲艺调演,兵团要组织曲艺学习班,师胜杰幸运地搭上了这班车,这个学习班里还有姜昆和其夫人李静民。到了佳木斯,领导让师胜杰和姜昆合作。比师胜杰大三岁的姜昆,虽然当时还不会说相声,但是谦虚、勤奋、幽默,吹拉弹唱都不错。二人合作的相声《林海红英》,是反映知青生活的作品,第一场在兵团俱乐部演出,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个段子代表兵团参加了省曲艺调演,脱颖而出,又代表黑龙江,参加了全国曲艺调演。在北京展览馆剧场演出时,他们的相声引起了轰动。一些专业文艺团体纷纷来挖他们,遗憾的是,由于政审问题,机会与师胜杰擦肩而过,当时的中央广播艺术团说唱团团长马季更觉得遗憾。调演结束后,姜昆如愿以偿,投身到马季麾下,师胜杰则黯然地回到了北大荒,继续干他的“农工”。

侯大师关门小弟子

“***”垮台后不久,也就是1976年底,师胜杰被调到省龙江剧院曲艺队,终于成为专业相声演员。尽管连干也没转,师胜杰仍然十分满足。毕竟自己一无背景,二无后门儿,由于家庭问题又上不了大学,一个小小的知青凭借自身的特长返城和家人团聚,并且还干上了自己喜欢的专业,这已经是天大的好运气了吧。1978年,父亲和哥哥得到了平反昭雪,师胜杰重新获得了政治生命。由衷的感激变成了报恩心理,他决心努力工作,拿出对得起观众的相声作品,来报答改革开放的好政策。

师胜杰潜心创作,写了《我要补课》、《婆媳之间》、《醉酒歌》等一批经受了时间考验广泛流传的作品。1981年,相声《郝市长》在全国曲艺调演中,获得了创作和表演的一等奖,这也是师胜杰首次问鼎全国奖项。1982年,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全国优秀曲艺节目巡回演出团,他是全国被选中的两对相声演员之一。1983年,参加全省曲艺评比演出,表演的相声《姑娘小伙别这样》获得一等奖。1984年,相声《肝胆相照》参加全国相声新作演出评比,又获得了一等奖。师胜杰做梦也没有料到,这次在青岛举办的演出,使他的艺术人生实现了一个转折与跨越。

一代宗师侯宝林先生,是那次活动的艺术顾问。听了师胜杰的相声,侯先生很是兴奋激动。在第二天举行的总结会上,侯先生对师胜杰大加赞赏,几乎全是拿他说事儿,并流露出欲收其为关门弟子的意向。师胜杰听人说了这个消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激动得热泪打湿了眼眶!侯宝林先生是中国相声艺术的泰山北斗,已经三十多年未收弟子,这天大的幸运难道真的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他想斗胆找侯先生证实一下,看看这突如其来的喜讯究竟是梦想还是现实。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师胜杰蹩到侯先生的住处,轻轻地敲响了房门。就听屋里传出一个熟悉的声音:“进来。”进了门儿,师胜杰挺紧张的,也不知说什么好,就问:“您还没睡呢?”侯先生一听就乐了:“刚什么时候我就睡呀?饭还没吃呢。”“当时也就是十一点多,难怪我的问话让侯先生觉得可乐。我说:‘我刚才听说了。’”侯先生说:“你都知道了?”我双膝一软,就给侯先生跪下了,叫了一声“师父”,便再也说不出别的话来。侯先生也很激动,说:“我三十多年没收徒了,收了你,就做我的关门弟子吧。有你们这些年轻人,相声就会传下去,就会有希望。”师徒二人便商量拜师事宜。侯先生说:“老一套的拜师有点儿封建迷信色彩,你是年轻人,咱不搞那一套,弄个有时代感的新形式。”

当时,师胜杰三十一岁,刚过而立之年。

侯宝林先生要收关门弟子,这无疑是相声界石破天惊的大事。当时在青岛,聚集了全国各地的相声名家、相声理论家和各大媒体记者。侯先生的夫人、马三立先生专程赶到了青岛。在青岛友谊宾馆,举行了隆重的拜师仪式。

拜师仪式上,师胜杰向师父、师娘鞠躬、献花。师父交给师胜杰一些他的论著、音像资料,并把一枚戴了多年的钻戒摘下来,套在他的手上。师父说:“师胜杰是我的关门弟子,我今后不再收徒了。我收师胜杰为徒,不是我们两人之间的事,这是相声界的一件大事。我相信有师胜杰这样的年轻人继承我们的相声艺术,相声艺术的发展不会等到2000年。”侯宝林的讲话赢得了现场雷鸣般的掌声。

从此,师胜杰成为侯派传人。

7岁登台演出,8岁拜朱相臣为师。

1969年,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八团三十四连接受劳动改造。

1975年被抽调到兵团文艺宣传队,不久,与姜昆结成一对,表演相声。

1977年,被调到黑龙江省曲艺团成了专业相声演员。

1984年,拜侯宝林为师。

1985年被评为十大笑星之一。师胜杰舞台形象清新可喜,演唱方面的基本功尤好,形成一种口锋脆、音调甜、质朴自然的表演风格。师胜杰表演的《郝市长》,获1981年全国曲艺优秀节目调演一等奖。《肝胆相照》获1984年全国相声评比表演一等奖。《小鞋匠奇遇》获中国首届艺术节金奖,入选《新中国舞台影视艺术精品》系列光盘。2005年10月11日,农历乙酉年九月初九日,晚:“活力泉州”中国曲艺巨星专场晚会举办。

2006年3月15日,农历丙戌年二月十六日,20时50分:首届全国3·15曲艺晚会播出。

2006年9月16日,农历丙戌年闰七月廿四日,20时:“爱在此·乐在此·四季华庭金秋盛典——中国笑星歌舞晚会”举行。

2006年11月26日,农历丙戌年十月初六日,上午:李菁拜师胜杰为师。

2007年2月13日,农历丙戌年十二月廿六日:“2007中国笑星(济南)相声喜乐会”举行。

2008年5月11日,农历戊子年四月初七日:“中国曲艺名家赴欧演出团”2008年巴黎演出。

2009年1月1日,农历戊子年十二月初六日,13时:《笑林盛典——全国百名笑星喜迎新年大直播》举行。

主要作品

个人作品

参加活动

创作和表演的主要作品有:《婆媳之间》、《结婚》、《知错就改》、《我要补课》、《姓名研究》、《爱优点》、《爱树》、《叔叔你在哪里》、《学评剧》、《姑娘小伙别这样》、《恋爱历险记》、《洞房絮话》、《同桌的你》等。

春晚作品

《马年赛马》--师胜杰侯耀文等[11]

相声《同桌的你》师胜杰孙晨_1998

相声《打传呼》师胜杰、赵保乐_1997

小品《招聘》笑林、师胜杰等_1989

合作作品

赵保乐

1*洞房絮语(合作演员:赵保乐)

2*白字先生(合作演员:赵保乐)

3*探病 (合作演员:赵保乐)

4*打传呼(合作演员:赵保乐)

5*第三只睛(合作演员:赵保乐)

6*捡项链(合作演员:赵保乐)

6*水中情(合作演员:赵保乐)

7*小鞋匠(合作演员:赵保乐)

常宝华

1*摇篮曲(合作演员:常宝华)

2*洞房打赌(合作演员:常宝华)

3*学结语(合作演员:常宝华)

4* 杂学唱(合作演员:常宝华)

侯耀文,石富宽

1*爸爸日记(合作演员:石富宽)

2*学越剧(合作演员:石富宽)

3*扒马褂(合作演员:侯耀文,石富宽)

4*新扒马褂(合作演员:侯耀文,石富宽)

5*马年赛马(合作演员:侯耀文,石富宽)

6*学日本戏(合作演员:侯耀文)

7*学平戏(合作演员:侯耀文)

8*哥俩未必好(合作演员:侯耀文)

9*打灯迷(合作演员:侯耀文)

孙晨

1*同桌的你(合作演员:孙晨)

2*老邻居(合作演员:孙晨)

李立山

醉洒歌(合作演员:李立山)

李菁

看岳母(合作演员:李菁)

所获荣誉

百姓的“十大笑星”

师胜杰

拜侯宝林先生为师,师胜杰的相声迈上了新台阶,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更严格了。他在哈尔滨———北京之间马不停蹄地来回跑,贪婪地吸吮着大师的艺术甘露,不断地充实提高。

1985年的一天,师胜杰正在中央电视台录制一台名为《家家乐》的节目,导演示意他出去接电话。他拿起电话一听,不禁愣住了———原来电话是全国十大笑星评委会打来的,通知他已经入选!十大笑星之中有九个是北京的,外省名列其中的仅有他师胜杰一人。

1987年,他带着同原建邦一起创作的相声《小鞋匠的奇遇》,和搭档于浮生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中国首届艺术节,引起了轰动,直到现在还有人点播这个节目。《小鞋匠的奇遇》荣获了本届艺术节的金奖,并入选《新中国影视艺术精品》系列光盘。究竟获了多少奖,连他本人也说不清了。令文艺界人士趋之若鹜的《春节晚会》,他也参加过多次。师胜杰无愧于侯宝林大师的弟子之称,在相声艺术的探索上攀上了高峰。

师胜杰舞台形象清新可喜,演唱方面的基本功尤其好,形成一种口锋脆、音调甜、质朴自然的表演风格。代表作《郝市长》、《肝胆相照》、《小鞋匠的奇遇》等广为流传。

多次在CCTV3《星光大道》中当评委。

唯一“外省评委”

在一个人身上难得一见的“唯一”,在师胜杰身上却似乎成了家常便饭。不久前结束的“大红鹰杯CCTV全国首届电视相声大赛”,师胜杰又是唯一一位没有北京户口本儿的外省评委。

长期以来,面对物欲横流的种种诱惑,师胜杰始终坚守相声阵地,不像别人一样当司仪、演小品,也不拍影视剧,不做广告。以他的知名度,机会自然很多,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他心中时刻牢记着师父侯宝林大师的教诲:要想做好艺,首先做好人,这样说出话来才有权威;为发展相声艺术竭尽绵薄,做德艺双馨的艺人。

做评委,师胜杰站在相声艺术追求的高度,对不同地域、不同师承的选手一视同仁,打出的分数比较准确。他说:“评委在给选手打分,观众在给评委打分。评委都是著名的相声艺术家,都十分注重自己的公众形象。自己作为唯一一个外省评委,更应加倍注意。”

人物评价

师胜杰的艺术特点,不仅继承了侯派相声的风格,而且形成了自己文雅清新质朴自然的表演风格。(凤凰网娱乐评)

师胜杰声名远扬,但对黑土地家乡深情眷眷,工作单位就在省群众艺术馆。(中国新闻网评)

后世纪念

2018年10月2日,师胜杰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定在哈尔滨东华苑德政厅举行。相声演员贾承博现身悼念,王玲兰敬献花圈挽联。师胜杰头像投射大屏幕引众人追思。师胜杰女儿抱着父亲遗像现身。相声“泰斗”李金斗一身黑衣面色沉重。李菁黑衣现身送其最后一程。奇志敬献花圈挽联。黑龙江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周巍现身。于浮生前往悼念。

上一章 侯宝林侯老先生 作者故事及一些语录最新章节 下一章 侯耀文侯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