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缠绕的记忆
本书标签: 短篇  刑侦  更新     

11

缠绕的记忆

受害者鲁晓慧死亡的样子非常惨烈,19岁未见过这个场景的陈雯雯受到极大的惊吓,爬起来就跑了。

陈雯雯一路逃回家,这一期间被李大爷看到。

回到家以后,陈雯雯认为谁都知道自己和受害者鲁晓慧有仇,这事根本说不清,不如装作不知道,就将染血的衣服丢入屋后的枯井。

作者君在当时那种情况下,陈雯雯就算去主动投案试图证明自己清白,恐怕结局也是一样。

这个案子放在今天,技术鉴定上会有所不同。

因为受害者鲁晓慧死前曾经和犯罪嫌疑人崔某激烈搏斗,指甲里面有后者大量皮屑和血迹。

只要进行DNA鉴定,就知道和受害者鲁晓慧搏斗的人,并不是陈雯雯。

陈雯雯就有可能脱罪,最低程度会留下一条性命,毕竟案件还有疑点。

只是,当年也就是这样,只能算陈雯雯自己倒霉了。

——————————分割线————————————

作者君在DNA技术,摄像头没有普及的年代,一般就只能通过现场物证的简单勘验和周围相关人员的口供来破案,破案率低,可能造成冤案也是难以避免的 还有一个就是快审快判的问题,这得考虑当时的中国时代背景,(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社会还处于艰难转型期,造成失业人口很多;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务工,而这部分人大多法律意识淡薄,只能靠淳朴的价值观来约束自己的行动,所以总体社会治安很差,全国都有很多恶性案件发生,广州或者东莞还混有些恶名。

作者君相对于严重的治安问题,警力却很缺乏,治安很差加上大量案件无法侦破,群众意见也很大,所以才会有这种类似快审快判的“严打”出现,“严打”虽然造成了很多冤假错案,但是经过了“严打”之后,大批犯罪分子伏法,社会治安出现明显地好转,这个正面作用也是不能忽视的。

作者君单纯从公平正义的角度来看,这种快审快判是绝对是不可取的,判决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程序进行,不然法律系统就是在渎职。

#作者君冤假错案就是冤假错案,无论什么时代什么背景,草菅人命无论哪朝哪代都是恶事!

作者君这都是“命”!又一个呼格冤案!生命不能承受命运之轻,认了吧!谁会替一个18、9岁的姑娘说话呀?!

作者君佘祥林,聂树斌,呼格等人哪个不是“证据确凿,民愤极大”?!再看看朱令“被害”案件,谁又敢肯定就是那个犯罪嫌疑人下手?

这样的恶性案件,上面一定要求从速、限期侦破。呼格案、聂树斌…冤魂太多了。这个案子里,血型不具有排他性连我这个小老百姓都知道,这个定罪也是稀里糊涂的!

这样一来,具体办案的人压力可想而知,只可惜了小姑娘(陈雯雯)做了刀下冤魂……

故事到了尾声,其实故事的每个人都没有好下场!

鲁晓慧被杀、陈雯雯被处死后,厂里的工友纷纷指责王强朝三暮四、嫌贫爱富,最终搞出两条人命。

王强受到巨大的舆论压力,被迫选择调离工厂,几年后又选择下海开了一家公司。

由于家庭颇有势力,王强的公司生意很好,积累了很多财富,是模范商人。

相当奇怪的是,王强有财运却命比较薄。

年仅45岁,他就患上了不治之症,花费巨资去美国治疗4年后仍然还是因病去世死,到头来他也没有活过50岁。

这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崔某从高度很低的二楼跳下,本来完全可以轻松逃之夭夭,却莫名其妙被一根电线绊倒,导致摔伤被捉。

随后,崔某因为故意杀人罪,也被押赴刑场处死。

然而,这种意外中的意外,目前看来几乎不可能发生。

此时,有些人开始悟出,陈雯雯为什么要穿着全身红装去死!

根据本市以前的迷信说法,穿着红衣横死后,人是有可能会变成厉鬼的。

上一章 10 缠绕的记忆最新章节 下一章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