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慈禧那点事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真人真事  短篇集合     

后2

慈禧那点事

她环顾了一下四周,告诉留下的人:”宫里的事听瑜、晋二皇贵妃的,张福、陈全福守护着乐寿堂。“另外,她还特意嘱咐太监张福,”张福,听清楚,遇到多困难的事,不许心眼窄,等着我回来!“

其实,这句话,慈禧太后不仅是说给太监张福听的,更是说给留在宫中的所有人听的。这是庚子年慈禧太后出逃前,在宫里说的最后几句话。然后,她就带领着要随自己一起出逃的人,向后走,绕过颐和轩,路经淹死珍妃的水井,直奔贞顺门而去。因为那里,有已经为他们匆忙备好。

可惜她并没有就这样收敛自己。

————————

1900年,风雨飘摇的大清朝发生了一件大事。这年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包围了紫禁城,之前慈禧知道八国联军势不可挡,顿感大势已去,要跳水殉国。辅国公载澜死命拉住慈禧,建议她出京避难,再图后事。慈禧这才慌忙带着光绪皇帝西逃,随行仅一千余皇族和侍卫,狼狈至极,史称“庚子国难”。

慈禧太后出逃之时,八国联军已攻至东直门,离紫禁城一步之遥。慈禧太后只有从相隔最远的西直门逃跑,由于逃得太仓促,慈禧的逃跑路线并没有确定下来,而是一路走一路选择往哪里逃跑。慈禧一行人出了北京一路往北,到达了昌平才敢稍作停留。慈禧举目四顾,不由得心酸不已,这么大的大清国,能往哪去呢?

东北老家本可避难,谁知却被沙俄老毛子占了大半,现在逃去是自投罗网;南方也肯定是不行了,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这些地方总督,已经和洋人签好了协议,坐拥东南,死不奉诏!眼下只有往西去了。入夜时分,到了北京西边的贯市村,因为周围群山环绕,当地居民也是些零散的回民,因为民族风俗有所不同,当时回族人并未接纳慈禧他们入住,所以只能在一个破败的寺院落脚。

因为出逃的仓促,出逃的一行人,连御用服饰、食物、用品,都未备齐,只是带了很少的银两。因为战乱,沿路的人早已逃散,有钱也没地方花。宫女们找来喂骡子的盆子,清洗之后,打来水,让慈禧太后等人清洗一下。李莲英提着个大茶壶,托着几个粗蓝花水碗,这是他说尽了好话,当地人拿出来给他们的,没有要钱。大茶壶中是凉茶,慈禧喝了两口就不喝了,说不如白水好喝。

大太监崔玉贵跟一个留守大车店的伙计,换来了地里的一些豇豆角,以及青老玉米,一起煮了汤当饭。光绪喝了一碗,慈禧却不愿吃,后来饿得狠了,才勉强喝了一碗。晚上休息慈禧不但没有换洗的衣物,夜里也只能睡在连被褥都没有的土炕上。

接着他们就来到河北怀来,当地的知县吴永给慈禧送来棉衣、馒头、小米之类的吃食,慈禧还吃到了出逃三天来的第一次荤菜:一点猪肉。这让慈禧异常的激动,毕竟饿了很久了。她马上升任吴永为办理前路粮台,随驾同行。当天慈禧和光绪住在了县衙县令他们家。慈禧住在县令夫人房里,光绪的皇后住在县令儿媳房里,而光绪帝则住在县衙的签押房里。数天后,知县吴永又被提拔为了直隶候补知府。

走到这里,护驾勤王的开始陆续赶来了。比如军机大臣王文韶父子,带来了军机处的印信,顺天府尹赵舒翘也赶来了。慈禧也终于不用坐骡车,改乘娇子了。到这时候,慈禧的衣食住行全都不愁了。至于护驾的兵马,因为没有军饷,则在沿途抢杀劫掠老百姓,慈禧置若罔闻。经过了两个月的奔波,他们赶到了西安,组成了临时朝廷。

慈禧离战火越来越远,有了安全保障,慈禧奢侈的程度也开始回来了,又重新过起了养尊处优的日子。虽然远远比不上在北京那么奢侈,但是每天光是吃饭仍要花掉200余两白银,慈禧已经很满足了,无耻的说“俭省多了”。一天200两,够五六户人家过一年了。

根据清宫档案的不完全统计,慈禧逃到西安的第二年二月初,全国各地送往西安的银两就已经多达500多万两,粮食100多万石。而负责征集钱粮的官员,也趁机到处勒索摊派。因为拿不出银两,被迫自杀的地方官员比比皆是。慈禧一句“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让奕劻、李鸿章有了和八国议和的底线,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之后,慈禧踏上了“回銮”之路。

上一章 后1 慈禧那点事最新章节 下一章 子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