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康复治疗技术——解剖学
本书标签: 短篇  康复医学类 

二、运动系统

康复治疗技术——解剖学

1、概述

——1——组成:骨,骨连结,骨骼肌

——2——功能

——————运动:主动肌,协同肌,拮抗肌共同收缩

——————支持:构成体形,支撑体重,内脏,维持姿势

——————保护:所形成的体腔壁缓冲打击,震荡,保护内脏

2、骨

——1——概述:成人全身有206块骨

——2——分类(按形态)

——————长骨:长骨呈长管状,有一体和两端,分布于四肢(掌骨、指骨、跖骨、趾骨)

——————短骨:承受压力而运动较复杂的骨(腕骨、跗骨)

——————扁骨:构成胸腔、颅腔(肩胛骨、颅骨、胸骨、肋骨)

——————不规则骨:椎骨

——3——骨的构造.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并有血管神经

——————骨质:骨密质,骨松质

——————骨膜:成骨细胞,破骨细胞

——————骨髓:红骨髓(造血)黄骨髓

——4——骨的X像

——1——骨质:坚硬的骨密质在骨外为均匀致密的高密度影

————————疏松的骨松质在骨内为低密度网状影

——2——骨骺(hóu):少年骺软骨处为带状透亮区

————————成年骨骺与骨干结合处留有密度高的线装影,骺线

3、关节

——1——概述

——————直接连接:是骨与骨之间借纤维结缔组织,软骨或骨连结而成。没有关节腔,活动性小

——————间接连结:又称关节,有间隙,活动性大

重点耻骨联合由纤维软骨连接;肋骨与胸骨由软骨连接;颅骨由骨缝之间的骨连接

——2——关节组成: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及辅助结构

重点韧带、关节盘、关节唇、滑液囊(鞘)→辅助结构

※关节囊分为内层的滑膜层(产生滑液)和外层的纤维层(支持、保护)

——3——分类

——————单轴关节:屈戌关节(滑车关节)、车轴关节(圆柱关节)

——————双轴关节:椭圆关节、鞍状关节

——————多轴关节:球窝关节、平面关节、杵臼(jiū)关节

——————其他分类:单关节、复关节、联合关节

重点肱骨(滑车关节)、肱桡(圆柱关节)、桡腕(椭圆关节)、拇指腕掌关节、胸锁关节(鞍状关节)、肩关节(球窝关节)、髋关节(杵臼关节)、骶髂关节(平面)

——4——关节运动

——————运动模式:屈、伸、内收、外展、内外旋、内外翻、背伸、跖屈、环转

——————基本形式:滑动运动、角度运动、旋转运动、环转运动

——5——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固性因素

重点1、关节面的形态

重点2、关节头与关节窝的面积差

重点3、关节的辅助结构

重点4、关节内结构的影响

——4——骨骼肌

——————基本概念:骨骼肌=横纹肌=随意肌

——————构造和形态:肌腹、肌腱(腱膜),分为长肌、短肌、阔肌(扁肌)、轮匝肌

——————命名:形状、大小、位置、起止点、纤维方向、作用等

——————配布规律:一组肌群,协同配合相互对抗,主动肌、拮抗肌、固定肌、协同肌

重点长肌:肌束通常与肌的长袖平行,收缩时肌显著缩短,可引起大幅度的运动,多见于四肢

重点短肌:小而短,具有明显的节段性,收缩幅度较小,多见于躯干深层

重点阔肌:宽扁呈薄片状,多见于胸腹壁,除运动功能外,还兼有保护内脏的作用

重点轮匝肌:主要由环形的肌纤维构成,位于孔裂的周围,收缩时可关闭孔裂

——5——上肢骨、骨连结及运动肌肉

——————上肢带

———————1、上肢带骨:锁骨和肩胛骨

————————锁骨:位于胸廓前上方,呈“∽”形,与胸骨柄构成胸锁关节

————————肩胛骨:位于胸廓后面,第二至七肋骨之间,是三角形扁骨,分为三个缘,三个角

———————2、上肢带骨连结

重点胸锁关节:上肢与躯干连结的唯一关节

重点肩锁关节:平面关节

重点喙肩韧带:防止肱骨头向上方脱位

——————自由上肢骨

——————1、肱骨

———————肱骨头:外是大结节,前是小结节,解剖胫(解剖胫:结节与肱骨头之间的勾)

———————肱骨体:三角肌粗隆,桡神经沟(斜向外下)

———————肱骨下端:肱骨小头,肱骨滑车,尺神经沟(内侧髁后)

重点尺神经沟:撞到胳膊肘,尺神经沟里面的尺神经,会有麻麻的感觉

——————2、桡骨(外侧)

————————桡骨头:上端膨大,上凹面与肱骨小头形成肱桡关节,周围环状关节面与尺骨形成桡尺近段关节

————————桡骨胫:内下方为肱二头肌止点处

————————桡骨体

————————桡骨茎突:较尺骨茎突低1-1.5㎝

——————3、尺骨:内侧,三棱形

————————滑车切迹:抢断半月形关节面

/鹰嘴:切迹后上方

\冠突:切迹前上方

——/尺骨粗隆:冠突前下方

——\桡骨切迹:冠突外侧面

————————下端:尺骨头,尺骨茎突

——————4、腕骨:短骨,2列,8块

————————口诀:周月三角豆,大小头状钩

——————5、掌骨:5块

重点第一掌骨最短粗,鞍状关节面与大多角骨形成鞍状关节

——————6、指骨:(一个手)14块长骨【拇指指骨为两块,其他指骨为三块】

——————自由上肢骨连结

————————1、肩关节:盂肱关节为主,球窝关节。关节囊下壁比较薄,是脱位常见的部位

————————2、肘关节:肱尺、肱桡、桡尺近段关节。肘后三角:屈肘,鹰嘴尖,肱骨内外侧髁等腰三角形

重点肘关节后脱位VS肱骨髁上骨折

————————3、桡尺结节:近远侧关节,前臂骨间膜(前臂骨间膜为结缔组织膜,旋转时松弛,中立位紧张)

————————4、手关节:桡腕,腕骨间,腕掌,掌骨间,掌指,手指间关节

——————自由上肢骨连结肌肉

————————1、肩关节

■屈:三角肌前部,肱二头肌短头

■伸:背阔肌,三角肌后部,肱三头肌长头

■内收:胸大肌,背阔肌,肩胛下肌

■外展:三角肌,冈上肌

■旋内:背阔肌,胸大肌,肩胛下肌,三角肌前部

■旋外:冈下肌,小圆肌

重点三角肌:(前束)前屈(后束)后伸(中束)外展

重点肱二头肌:肩关节屈曲,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后

重点胸大肌:肩关节内收,肩关节水平内收

————————2、肘关节

重点屈:肱二头肌(旋后)肱肌(旋前)肱桡肌(中立位)

————————3、前臂:旋前—旋前圆肌(近)旋前方肌(远)。旋后—旋后肌,肱二头肌

——————下肢骨,骨连结及运动肌肉

————————1、下肢带骨—髋骨(不规则骨)

重点在幼年时由髂骨,坐骨和耻骨构成,成年后融合

重点髂骨位于髋骨的后上部,分体和翼

重点坐骨位于髋骨后上部,分体为支

重点耻骨位于髋骨前下部,分体和上下两支

坐骨与髋骨围成的孔称为闭孔

————————2、下肢带骨连结

■骶髂关节:由骶骨和髂骨的耳状面构成

■耻骨联合:借助纤维软骨构成

■骨盆:由两侧髋骨,骶骨和尾骨及其连结构成

■髋骨固有韧带:闭孔膜

■髋骨与脊柱的韧带连结:髂腰韧带,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

重点骶棘韧带与坐骨大切迹成坐骨大孔

重点骶棘韧带与坐骨小切迹成坐骨小孔

——————3、自由下肢骨

股骨、髌骨、小腿骨、足骨

■股骨—股骨头、股骨颈、大转子、小转子

——股骨体:略弓向前,上呈圆柱,中呈三棱柱,下呈略扁

——内侧髁

——外侧髁

■髌骨:最大籽骨,与股骨髌面成关节

■胫骨—上端:胫骨粗隆,内外侧髁。—体:前端锐利,可触及。—下端:与距骨相接的关节,内侧腓切迹

■腓骨:腓骨头(上)外髁(下)

■跗骨:七块,短骨,三列【距骨,跟骨,足舟骨,楔骨(三块)骰骨】

——————4、自由下肢骨连结

■髋关节:杵臼关节,稳定性好,负重行走

■膝关节:股骨下端,胫骨上端,髌骨

——韧带:髌韧带,侧副韧带,交叉韧带

重点交叉韧带,囊内韧带,为前交叉韧带和后交叉韧带

——滑膜:最宽阔,最复杂,髌上囊

——半月板:内C外O(关节盘)外侧缘较厚,内侧缘较薄

重点既有囊内韧带又有关节盘的关节——膝关节

■胫腓连结:上端胫腓关节,骨干间骨间膜;下端胫腓前后韧带(胫腓骨几乎无动)

■踝关节:胫腓骨下端与距骨

——韧带:内紧外松,易于扭伤

——————5、自由下肢肌肉

■髋关节

——屈: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耻骨肌,阔筋膜张肌

重点髂腰肌:是引起髋关节最主要的肌肉

重点股直肌:是股四头肌的组成部分,不但引起髋关节屈曲,还引起膝关节的屈曲

——伸:臀大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髂股韧带限制过度后伸)

重点引起髋关节伸展的主要肌肉为臀大肌,腘绳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内收:股薄肌,长收肌,耻骨肌,短收肌,大收肌

——外展:臀中肌,臀小肌,梨状肌,阔筋膜张肌及髂胫束

■膝关节

——屈:腘绳肌(股二头肌,半膜肌,半腱肌)腓肠肌,腘肌,跖肌,缝匠肌

重点即可引起髋关节伸展,又可引起膝关节屈曲的是腘绳肌

——伸:股四头肌

重点即可引起膝关节的伸展,又可引起髋关节的屈曲

——旋转:屈膝位

——旋内:半膜肌,半腱肌,缝匠肌,股薄肌,腘肌

——旋外:股二头肌

■足关节

——背屈:胫骨前肌,拇长伸肌,趾长伸肌,第三腓骨肌

——跖屈:小腿三头肌,腓骨长短肌,胫骨后肌,拇长屈肌,趾长屈肌

——内翻:胫骨前肌,拇长屈伸肌,趾长屈肌

——外翻:腓骨长短肌,趾长伸肌,第三腓骨肌

重点胫骨前肌,拇长伸肌,即引起足关节背屈又引起内翻

重点趾长伸肌即可引起背屈又可引起外翻,还可抑制足下垂,足内翻

重点第三腓骨肌即可引起足关节背屈,又可引起外翻,可解决足下垂,足内翻的问题

重点小腿三头肌不但引起足关节趾屈,还可以引起膝关节的屈曲

——————脊柱区解剖※六个自由度※

①组成

■成人:26块C7块(颈)T12块(胸)L5块(腰)S1块(骶)CO1块(尾)

■幼年:32-33块——S5块(骶)CO3—4块(尾)

②脊柱(椎体,椎弓围成椎管)

■椎弓:7个凸起,4个关节突,2个横突,1个棘突

■椎间孔:椎弓根的上下切迹围成(内有血管和神经)

■椎板:椎弓根向后扩展而成

重点四个屈曲:颈胸腰骶(前后前后)

——脊椎C、T、L、S、CO

■颈椎:椎体较小,横突孔(静脉v,动脉A,神经N)……钩椎关节(3-7)寰枢关节

————寰椎:第一颈椎,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借侧块连结成环形

————枢椎:第二颈椎,椎体小,上有齿突

重点寰枢关节主要负责旋转用的

■胸椎:椎体,横突均有关节面与肋骨相关联

■腰椎:负重较大故椎体较大

■骶椎:呈三角形,有骶管裂孔

■尾椎:无椎弓故无椎管

③椎间盘(23块……寰枢椎间、骶尾骨之间没有)

■髓核:中心稍后方

■纤维环:分三层,外中内

■软骨终板:椎体上下各一

重点腰间盘突出,突出的位置是髓核

上一章 一、体表标志 康复治疗技术——解剖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