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古史研究新考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历史人物趣谈  学术     

交子的变革:宋钱币的发展

古史研究新考

北宋的钱币

在我们了解北宋的钱币之前,首先我们要了解当时货币的种类。

小平:一文钱,铜钱时代的基本单位,钱径2.4~2.5cm重约3―4g。

折二:一枚当两文,形体稍大于平钱。钱径2.7~2.9cm,重5~8g。

折三:顾名思义,一枚当三文用,钱径2.9~3.2cm重8―12g品种及数量均少。北宋庆元,南宋嘉泰和明大中钱。

当五:相当于五枚小平钱。

折十:以此推类,折十的价值为十枚小平。

一贯:1000枚小平穿起来,称为一贯。腰缠万贯,就是这个道理。笔者估算了一下,一贯的重量(3.5gX1000枚)=3.5kg(一贯的重量)十贯就是35kg,1000贯就是……

正文:现代的钞票就制度上讲并没有太过明显异于古人之处。换种说法就是小平是一块钱(绿色的毛爷爷)当五就是五块(紫色的毛爷爷)折十就是十块(蓝色的毛爷爷)。但在市值上就有很大的变化了。比如唐一石米合为59kg,开元年间36个小平就能买一石米,计算大概为3kg每文,这与今天的米价几无太大变化,但是到了北宋一石米却要300文~400文,米价的极速变化,直接反应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即通货膨胀。这与北宋高度繁荣的商品经济是分不开的,买菜需要铜钱,吃饭需要铜钱,婚礼也需要铜钱,辽,西夏政府的“岁币”也要铜钱。人们大量依赖铜钱。铜钱在社会上流通的越广,北宋政府便愈拼命的铸,从而引发了钱越铸越少的“钱荒”问题,这在之后我们会详细的说明这一个问题。

钱荒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我们要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就要弄明白有哪些钱“荒”了。商品货币(兼具货币和商品双重身份的货币)2实物货币(改朝换代战乱纷纷,人们老实的回归了以物易物的时代)3金属货币(硬通货,黄金,白银等)北宋的货币大抵是商品货币和金属货币,铸铜钱是需要铜的。本来铜的产量北宋就少,更大的铜钱消耗量更加加大了北宋王朝对铜的渴望,于是政府想出了一系列的办法来回收社会上的铜钱,也就是从老百姓手里挖钱。其次是防止铜钱的流逝,也就是改变原来的边关贸易体系,从用钱买马到以茶换马。再来就是根本上买铜,北宋官员曾经向政府做过报告,云南当地的政权愿意向北宋政府出售铜原料,价格为1000文每斤,但北宋政府出的价格为600文每斤,这桩生意便黄了。

以上办法均受阻之后,富有创造力的北宋政府想出了新的办法――向纯铜的铜钱加入了一些别的金属,从而使其变成合金钱,欣喜若狂的北宋政府抓住了这根救命稻草,于是在有关人员的参考下北宋政府推陈出了新的货币――夹锡钱,也就是铜,锡,铅三种金属共同合成的新钱。后来北宋政府的铜越少,其他两种金属的占比就越高,再到后来锡的占比越来越大,铜钱变越发白了起来,也就是俗称的“白铜钱”,锡的加入并没有什么坏处,反而提升了铜钱的质量。后来贫穷的政府连锡都快没有了,于是就加大了廉价的铅的占比,铅的占比加大,使得北宋铜钱的质量阶梯式下滑,北宋后期的铜钱十分黑,这种铜钱本身的质量也不是很好,铅币的质地相对更加脆。所以就后来的《宋史·食货志》里一句话道出了本质:“夹锡钱最后出,宋之钱法至是而坏。”北宋也就画上了句号。

(未完待续)

古史研究新考最新章节 下一章 交子的变革:交子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