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文学明星你了解吗——d157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名人轶事     

第4章 短文一篇

文学明星你了解吗——d157

姑苏蓝氏蓝忘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麦季 袁省梅 吃晚饭时,爸说:“我腰疼得不行,你替我看场去吧。”我不吭声,自顾耷着眉眼吃饭。爸又说: “半大小子了,该替换替换我了,看人家大斌子,接上他老子的力了,不上学,一天能挣好几个工。” 我还是没说话,可我听出了我爸话里的黯然、无奈、恨铁不成钢的味道。后来,只要一想起我爸, 我总是会想到多年前他对我无奈的样子,穿越时光的尘埃,扑面而来,让我莫名地心疼。 大斌子,那时也是十七八岁的年龄,长得却壮实,一副大人的模样。吃了晚饭,我去喊了大斌子, 捏了手电筒,去麦场。 生产队的麦场在村子的西边,旁边就是麦地,一片连着一片,朦胧的夜色里,空旷、饱满。风从 树上掠过,簌簌响。小虫子在土里,唧唧叫。经了一天的日晒,麦秸垛和麦地散发着一种好闻的气味, 热烈、干燥,青草和新麦的香很浓了,让人感到莫名的欢腾。 马灯下,大斌子掏摸出一把旱烟和几张窄的纸条,说“吃烟”,就把一根粗大的烟卷塞到了我手 里。现在想起,我的抽烟是从那晚开始的。月亮出来了,我看见大斌子学着大人的样子,猛地吸一下, 忽地吐出一团白的烟雾,很享受的样子。我只一口,就“咔咔”地咳嗽了半天。大斌子就笑,笑得肆 意、畅快。 突然,我们听见麦地里传来剪麦穗的声音,“嚓嚓”“嚓嚓”,迅疾、慌乱。我一下就慌了,脖 子木头般僵硬得不能动。大斌子不叫我发出声响,倏地摁亮手电。一束光在晦明的月色下,虚弱、模 糊,却照亮了那人。 竟是老王头。月亮银白水样明,老王头讪讪地,手遮着眼睛,说:“没动麦捆子,就捡点麦穗。” 大斌子仰头看看天,哈哈大笑:“是捡麦穗的好时候,不热。K” 我劝大斌子放过老王头,别让队长来了看见。大斌子不理我,踢着老王头脚边的布袋子:“眼神 挺好啊,捡得不少嘛。” 我知道,大斌子恨老王头。老王头是我们的老师,他不止一次地批评过大斌子,还揍过大斌子。 那时,哪个男生没挨过老师的打呢?多年以后,想起这些事,倒觉得老王头下手太轻。大斌子还没停 学时,就扬言要收拾老王头,当然也收拾过。给老王头扣在宿舍窗台上的碗下放只青蛙,给老王头的 烟筒里塞半截砖。 大斌子抓过布袋子,冷冷地说:“人可以走,赃物得留下。”月下,老王头佝偻着腰,搓着手, 嗫嚅着,不知说了句什么,低下头走得风快,简直是小跑了。大斌子哈哈大笑:“慢点啊王老师,别 摔了您的老腰。” 月亮隐在了云后,有风吹来,潮润、燠热。大斌子叫我去场院,自己走了。过了好一会儿,他才 来,手里却不见了老王头的布袋子。 谁也没想到,第二天晚上大斌子偷了半袋子碾好的新麦,刚出了场院,让队长撞见了。大斌子说 是想用麦子换甜瓜吃。队长气得一跳脚,骂他家贼难防,叫来他爸。大斌子挨了一顿狠揍。 天黑时,大斌子来找我,瘸着腿骂他爸:“下手真狠啊,好像我不是他亲儿子。昨晚倒霉,今晚 你给我放哨,偷回来。”那晚,他顺利地偷出半袋子新麦。朦胧的夜色下,他的两条长腿舞得飞快, 在小巷子穿来穿去。我追得气喘,也不敢喊。谁知他竟然把袋子放到了老王头家的柴房子前。 我问他:“昨晚的也是给老王头?”他说:“你认为呢?”我说:“那前几天的布袋子还老王头 了?你不是恨他吗?”他说:“你喜欢他?那天我是想把布袋子交给队长,从他门口过时就听见他媳 妇在屋里骂他犟驴,说屋里都揭不开锅了还窝在学校不挣钱。老王头一句不吭,我听着就心软得不行 了。” 谁知,我跟大斌子刚把半袋子麦子放到老王头的柴房子前,老王头“呼哧”从柴房子出来了。他 扯住大斌子叫把麦子拿走,他说我能偷你们不能偷,小小年纪可不能沾染了这坏习气,你们得走正道。 大斌子“噗”地吐了口唾沫,甩开他要走,老王头死拽住就是不让走。大斌子没法子,只好背起 袋子,也不理我,气呼呼地走了。 我悄悄地叫他把麦子藏起来,明天换甜瓜吃。大斌子哼了一声:“吃吃吃,就知道吃。”大斌子 把麦子倒到了场院,说:“这个老王头,看我以后怎么整他吧。”一会儿,他又说:“老王头说的也 没错,嗨,这个老王头!” 后来,大斌子和老王头成了铁哥们,我跟老王头也成了铁哥们。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开头说“我不吭声,自顾耷着眉眼吃饭”,面对父亲的要求,“我”似乎有些叛逆, 年轻时期的“我”,不懂得父亲的艰辛和无奈。 B.“那时,哪个男生没挨过老师的打呢?”小说中委婉地批评了老王头性格暴躁的特点,也为 后面大斌子报复、嘲讽老王头做了很好的注脚。 C.小说结尾写大斌子、“我”和老王头成了铁哥们,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大斌子、王老师 态度转变,彼此理解,也深化了主题,突出人性的善美。 D.这篇小说在顺叙中运用了插叙,插叙大斌子与老王头的恩怨,使故事来龙去脉更清楚,增加 故事的波澜,丰富了人物性格。 8.请概括大斌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并简要分析塑造大斌子所采用的最突出的艺术手法。 (6分) 答: 9.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大斌子还是老王头?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 答:

云梦姑苏抱山魏氏魏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麦季 袁省梅 吃晚饭时,爸说:“我腰疼得不行,你替我看场去吧。”我不吭声,自顾耷着眉眼吃饭。爸又说: “半大小子了,该替换替换我了,看人家大斌子,接上他老子的力了,不上学,一天能挣好几个工。” 我还是没说话,可我听出了我爸话里的黯然、无奈、恨铁不成钢的味道。后来,只要一想起我爸, 我总是会想到多年前他对我无奈的样子,穿越时光的尘埃,扑面而来,让我莫名地心疼。 大斌子,那时也是十七八岁的年龄,长得却壮实,一副大人的模样。吃了晚饭,我去喊了大斌子, 捏了手电筒,去麦场。 生产队的麦场在村子的西边,旁边就是麦地,一片连着一片,朦胧的夜色里,空旷、饱满。风从 树上掠过,簌簌响。小虫子在土里,唧唧叫。经了一天的日晒,麦秸垛和麦地散发着一种好闻的气味, 热烈、干燥,青草和新麦的香很浓了,让人感到莫名的欢腾。 马灯下,大斌子掏摸出一把旱烟和几张窄的纸条,说“吃烟”,就把一根粗大的烟卷塞到了我手 里。现在想起,我的抽烟是从那晚开始的。月亮出来了,我看见大斌子学着大人的样子,猛地吸一下, 忽地吐出一团白的烟雾,很享受的样子。我只一口,就“咔咔”地咳嗽了半天。大斌子就笑,笑得肆 意、畅快。 突然,我们听见麦地里传来剪麦穗的声音,“嚓嚓”“嚓嚓”,迅疾、慌乱。我一下就慌了,脖 子木头般僵硬得不能动。大斌子不叫我发出声响,倏地摁亮手电。一束光在晦明的月色下,虚弱、模 糊,却照亮了那人。 竟是老王头。月亮银白水样明,老王头讪讪地,手遮着眼睛,说:“没动麦捆子,就捡点麦穗。” 大斌子仰头看看天,哈哈大笑:“是捡麦穗的好时候,不热。K” 我劝大斌子放过老王头,别让队长来了看见。大斌子不理我,踢着老王头脚边的布袋子:“眼神 挺好啊,捡得不少嘛。” 我知道,大斌子恨老王头。老王头是我们的老师,他不止一次地批评过大斌子,还揍过大斌子。 那时,哪个男生没挨过老师的打呢?多年以后,想起这些事,倒觉得老王头下手太轻。大斌子还没停 学时,就扬言要收拾老王头,当然也收拾过。给老王头扣在宿舍窗台上的碗下放只青蛙,给老王头的 烟筒里塞半截砖。 大斌子抓过布袋子,冷冷地说:“人可以走,赃物得留下。”月下,老王头佝偻着腰,搓着手, 嗫嚅着,不知说了句什么,低下头走得风快,简直是小跑了。大斌子哈哈大笑:“慢点啊王老师,别 摔了您的老腰。” 月亮隐在了云后,有风吹来,潮润、燠热。大斌子叫我去场院,自己走了。过了好一会儿,他才 来,手里却不见了老王头的布袋子。 谁也没想到,第二天晚上大斌子偷了半袋子碾好的新麦,刚出了场院,让队长撞见了。大斌子说 是想用麦子换甜瓜吃。队长气得一跳脚,骂他家贼难防,叫来他爸。大斌子挨了一顿狠揍。 天黑时,大斌子来找我,瘸着腿骂他爸:“下手真狠啊,好像我不是他亲儿子。昨晚倒霉,今晚 你给我放哨,偷回来。”那晚,他顺利地偷出半袋子新麦。朦胧的夜色下,他的两条长腿舞得飞快, 在小巷子穿来穿去。我追得气喘,也不敢喊。谁知他竟然把袋子放到了老王头家的柴房子前。 我问他:“昨晚的也是给老王头?”他说:“你认为呢?”我说:“那前几天的布袋子还老王头 了?你不是恨他吗?”他说:“你喜欢他?那天我是想把布袋子交给队长,从他门口过时就听见他媳 妇在屋里骂他犟驴,说屋里都揭不开锅了还窝在学校不挣钱。老王头一句不吭,我听着就心软得不行 了。” 谁知,我跟大斌子刚把半袋子麦子放到老王头的柴房子前,老王头“呼哧”从柴房子出来了。他 扯住大斌子叫把麦子拿走,他说我能偷你们不能偷,小小年纪可不能沾染了这坏习气,你们得走正道。 大斌子“噗”地吐了口唾沫,甩开他要走,老王头死拽住就是不让走。大斌子没法子,只好背起 袋子,也不理我,气呼呼地走了。 我悄悄地叫他把麦子藏起来,明天换甜瓜吃。大斌子哼了一声:“吃吃吃,就知道吃。”大斌子 把麦子倒到了场院,说:“这个老王头,看我以后怎么整他吧。”一会儿,他又说:“老王头说的也 没错,嗨,这个老王头!” 后来,大斌子和老王头成了铁哥们,我跟老王头也成了铁哥们。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开头说“我不吭声,自顾耷着眉眼吃饭”,面对父亲的要求,“我”似乎有些叛逆, 年轻时期的“我”,不懂得父亲的艰辛和无奈。 B.“那时,哪个男生没挨过老师的打呢?”小说中委婉地批评了老王头性格暴躁的特点,也为 后面大斌子报复、嘲讽老王头做了很好的注脚。 C.小说结尾写大斌子、“我”和老王头成了铁哥们,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大斌子、王老师 态度转变,彼此理解,也深化了主题,突出人性的善美。 D.这篇小说在顺叙中运用了插叙,插叙大斌子与老王头的恩怨,使故事来龙去脉更清楚,增加 故事的波澜,丰富了人物性格。 8.请概括大斌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并简要分析塑造大斌子所采用的最突出的艺术手法。 (6分) 答: 9.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大斌子还是老王头?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 答:

姑苏蓝氏蓝忘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麦季 袁省梅 吃晚饭时,爸说:“我腰疼得不行,你替我看场去吧。”我不吭声,自顾耷着眉眼吃饭。爸又说: “半大小子了,该替换替换我了,看人家大斌子,接上他老子的力了,不上学,一天能挣好几个工。” 我还是没说话,可我听出了我爸话里的黯然、无奈、恨铁不成钢的味道。后来,只要一想起我爸, 我总是会想到多年前他对我无奈的样子,穿越时光的尘埃,扑面而来,让我莫名地心疼。 大斌子,那时也是十七八岁的年龄,长得却壮实,一副大人的模样。吃了晚饭,我去喊了大斌子, 捏了手电筒,去麦场。 生产队的麦场在村子的西边,旁边就是麦地,一片连着一片,朦胧的夜色里,空旷、饱满。风从 树上掠过,簌簌响。小虫子在土里,唧唧叫。经了一天的日晒,麦秸垛和麦地散发着一种好闻的气味, 热烈、干燥,青草和新麦的香很浓了,让人感到莫名的欢腾。 马灯下,大斌子掏摸出一把旱烟和几张窄的纸条,说“吃烟”,就把一根粗大的烟卷塞到了我手 里。现在想起,我的抽烟是从那晚开始的。月亮出来了,我看见大斌子学着大人的样子,猛地吸一下, 忽地吐出一团白的烟雾,很享受的样子。我只一口,就“咔咔”地咳嗽了半天。大斌子就笑,笑得肆 意、畅快。 突然,我们听见麦地里传来剪麦穗的声音,“嚓嚓”“嚓嚓”,迅疾、慌乱。我一下就慌了,脖 子木头般僵硬得不能动。大斌子不叫我发出声响,倏地摁亮手电。一束光在晦明的月色下,虚弱、模 糊,却照亮了那人。 竟是老王头。月亮银白水样明,老王头讪讪地,手遮着眼睛,说:“没动麦捆子,就捡点麦穗。” 大斌子仰头看看天,哈哈大笑:“是捡麦穗的好时候,不热。K” 我劝大斌子放过老王头,别让队长来了看见。大斌子不理我,踢着老王头脚边的布袋子:“眼神 挺好啊,捡得不少嘛。” 我知道,大斌子恨老王头。老王头是我们的老师,他不止一次地批评过大斌子,还揍过大斌子。 那时,哪个男生没挨过老师的打呢?多年以后,想起这些事,倒觉得老王头下手太轻。大斌子还没停 学时,就扬言要收拾老王头,当然也收拾过。给老王头扣在宿舍窗台上的碗下放只青蛙,给老王头的 烟筒里塞半截砖。 大斌子抓过布袋子,冷冷地说:“人可以走,赃物得留下。”月下,老王头佝偻着腰,搓着手, 嗫嚅着,不知说了句什么,低下头走得风快,简直是小跑了。大斌子哈哈大笑:“慢点啊王老师,别 摔了您的老腰。” 月亮隐在了云后,有风吹来,潮润、燠热。大斌子叫我去场院,自己走了。过了好一会儿,他才 来,手里却不见了老王头的布袋子。 谁也没想到,第二天晚上大斌子偷了半袋子碾好的新麦,刚出了场院,让队长撞见了。大斌子说 是想用麦子换甜瓜吃。队长气得一跳脚,骂他家贼难防,叫来他爸。大斌子挨了一顿狠揍。 天黑时,大斌子来找我,瘸着腿骂他爸:“下手真狠啊,好像我不是他亲儿子。昨晚倒霉,今晚 你给我放哨,偷回来。”那晚,他顺利地偷出半袋子新麦。朦胧的夜色下,他的两条长腿舞得飞快, 在小巷子穿来穿去。我追得气喘,也不敢喊。谁知他竟然把袋子放到了老王头家的柴房子前。 我问他:“昨晚的也是给老王头?”他说:“你认为呢?”我说:“那前几天的布袋子还老王头 了?你不是恨他吗?”他说:“你喜欢他?那天我是想把布袋子交给队长,从他门口过时就听见他媳 妇在屋里骂他犟驴,说屋里都揭不开锅了还窝在学校不挣钱。老王头一句不吭,我听着就心软得不行 了。” 谁知,我跟大斌子刚把半袋子麦子放到老王头的柴房子前,老王头“呼哧”从柴房子出来了。他 扯住大斌子叫把麦子拿走,他说我能偷你们不能偷,小小年纪可不能沾染了这坏习气,你们得走正道。 大斌子“噗”地吐了口唾沫,甩开他要走,老王头死拽住就是不让走。大斌子没法子,只好背起 袋子,也不理我,气呼呼地走了。 我悄悄地叫他把麦子藏起来,明天换甜瓜吃。大斌子哼了一声:“吃吃吃,就知道吃。”大斌子 把麦子倒到了场院,说:“这个老王头,看我以后怎么整他吧。”一会儿,他又说:“老王头说的也 没错,嗨,这个老王头!” 后来,大斌子和老王头成了铁哥们,我跟老王头也成了铁哥们。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开头说“我不吭声,自顾耷着眉眼吃饭”,面对父亲的要求,“我”似乎有些叛逆, 年轻时期的“我”,不懂得父亲的艰辛和无奈。 B.“那时,哪个男生没挨过老师的打呢?”小说中委婉地批评了老王头性格暴躁的特点,也为 后面大斌子报复、嘲讽老王头做了很好的注脚。 C.小说结尾写大斌子、“我”和老王头成了铁哥们,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大斌子、王老师 态度转变,彼此理解,也深化了主题,突出人性的善美。 D.这篇小说在顺叙中运用了插叙,插叙大斌子与老王头的恩怨,使故事来龙去脉更清楚,增加 故事的波澜,丰富了人物性格。 8.请概括大斌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并简要分析塑造大斌子所采用的最突出的艺术手法。 (6分) 答: 9.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大斌子还是老王头?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 答:

姑苏蓝氏蓝忘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麦季 袁省梅 吃晚饭时,爸说:“我腰疼得不行,你替我看场去吧。”我不吭声,自顾耷着眉眼吃饭。爸又说: “半大小子了,该替换替换我了,看人家大斌子,接上他老子的力了,不上学,一天能挣好几个工。” 我还是没说话,可我听出了我爸话里的黯然、无奈、恨铁不成钢的味道。后来,只要一想起我爸, 我总是会想到多年前他对我无奈的样子,穿越时光的尘埃,扑面而来,让我莫名地心疼。 大斌子,那时也是十七八岁的年龄,长得却壮实,一副大人的模样。吃了晚饭,我去喊了大斌子, 捏了手电筒,去麦场。 生产队的麦场在村子的西边,旁边就是麦地,一片连着一片,朦胧的夜色里,空旷、饱满。风从 树上掠过,簌簌响。小虫子在土里,唧唧叫。经了一天的日晒,麦秸垛和麦地散发着一种好闻的气味, 热烈、干燥,青草和新麦的香很浓了,让人感到莫名的欢腾。 马灯下,大斌子掏摸出一把旱烟和几张窄的纸条,说“吃烟”,就把一根粗大的烟卷塞到了我手 里。现在想起,我的抽烟是从那晚开始的。月亮出来了,我看见大斌子学着大人的样子,猛地吸一下, 忽地吐出一团白的烟雾,很享受的样子。我只一口,就“咔咔”地咳嗽了半天。大斌子就笑,笑得肆 意、畅快。 突然,我们听见麦地里传来剪麦穗的声音,“嚓嚓”“嚓嚓”,迅疾、慌乱。我一下就慌了,脖 子木头般僵硬得不能动。大斌子不叫我发出声响,倏地摁亮手电。一束光在晦明的月色下,虚弱、模 糊,却照亮了那人。 竟是老王头。月亮银白水样明,老王头讪讪地,手遮着眼睛,说:“没动麦捆子,就捡点麦穗。” 大斌子仰头看看天,哈哈大笑:“是捡麦穗的好时候,不热。K” 我劝大斌子放过老王头,别让队长来了看见。大斌子不理我,踢着老王头脚边的布袋子:“眼神 挺好啊,捡得不少嘛。” 我知道,大斌子恨老王头。老王头是我们的老师,他不止一次地批评过大斌子,还揍过大斌子。 那时,哪个男生没挨过老师的打呢?多年以后,想起这些事,倒觉得老王头下手太轻。大斌子还没停 学时,就扬言要收拾老王头,当然也收拾过。给老王头扣在宿舍窗台上的碗下放只青蛙,给老王头的 烟筒里塞半截砖。 大斌子抓过布袋子,冷冷地说:“人可以走,赃物得留下。”月下,老王头佝偻着腰,搓着手, 嗫嚅着,不知说了句什么,低下头走得风快,简直是小跑了。大斌子哈哈大笑:“慢点啊王老师,别 摔了您的老腰。” 月亮隐在了云后,有风吹来,潮润、燠热。大斌子叫我去场院,自己走了。过了好一会儿,他才 来,手里却不见了老王头的布袋子。 谁也没想到,第二天晚上大斌子偷了半袋子碾好的新麦,刚出了场院,让队长撞见了。大斌子说 是想用麦子换甜瓜吃。队长气得一跳脚,骂他家贼难防,叫来他爸。大斌子挨了一顿狠揍。 天黑时,大斌子来找我,瘸着腿骂他爸:“下手真狠啊,好像我不是他亲儿子。昨晚倒霉,今晚 你给我放哨,偷回来。”那晚,他顺利地偷出半袋子新麦。朦胧的夜色下,他的两条长腿舞得飞快, 在小巷子穿来穿去。我追得气喘,也不敢喊。谁知他竟然把袋子放到了老王头家的柴房子前。 我问他:“昨晚的也是给老王头?”他说:“你认为呢?”我说:“那前几天的布袋子还老王头 了?你不是恨他吗?”他说:“你喜欢他?那天我是想把布袋子交给队长,从他门口过时就听见他媳 妇在屋里骂他犟驴,说屋里都揭不开锅了还窝在学校不挣钱。老王头一句不吭,我听着就心软得不行 了。” 谁知,我跟大斌子刚把半袋子麦子放到老王头的柴房子前,老王头“呼哧”从柴房子出来了。他 扯住大斌子叫把麦子拿走,他说我能偷你们不能偷,小小年纪可不能沾染了这坏习气,你们得走正道。 大斌子“噗”地吐了口唾沫,甩开他要走,老王头死拽住就是不让走。大斌子没法子,只好背起 袋子,也不理我,气呼呼地走了。 我悄悄地叫他把麦子藏起来,明天换甜瓜吃。大斌子哼了一声:“吃吃吃,就知道吃。”大斌子 把麦子倒到了场院,说:“这个老王头,看我以后怎么整他吧。”一会儿,他又说:“老王头说的也 没错,嗨,这个老王头!” 后来,大斌子和老王头成了铁哥们,我跟老王头也成了铁哥们。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开头说“我不吭声,自顾耷着眉眼吃饭”,面对父亲的要求,“我”似乎有些叛逆, 年轻时期的“我”,不懂得父亲的艰辛和无奈。 B.“那时,哪个男生没挨过老师的打呢?”小说中委婉地批评了老王头性格暴躁的特点,也为 后面大斌子报复、嘲讽老王头做了很好的注脚。 C.小说结尾写大斌子、“我”和老王头成了铁哥们,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大斌子、王老师 态度转变,彼此理解,也深化了主题,突出人性的善美。 D.这篇小说在顺叙中运用了插叙,插叙大斌子与老王头的恩怨,使故事来龙去脉更清楚,增加 故事的波澜,丰富了人物性格。 8.请概括大斌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并简要分析塑造大斌子所采用的最突出的艺术手法。 (6分) 答: 9.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大斌子还是老王头?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 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麦季 袁省梅 吃晚饭时,爸说:“我腰疼得不行,你替我看场去吧。”我不吭声,自顾耷着眉眼吃饭。爸又说: “半大小子了,该替换替换我了,看人家大斌子,接上他老子的力了,不上学,一天能挣好几个工。” 我还是没说话,可我听出了我爸话里的黯然、无奈、恨铁不成钢的味道。后来,只要一想起我爸, 我总是会想到多年前他对我无奈的样子,穿越时光的尘埃,扑面而来,让我莫名地心疼。 大斌子,那时也是十七八岁的年龄,长得却壮实,一副大人的模样。吃了晚饭,我去喊了大斌子, 捏了手电筒,去麦场。 生产队的麦场在村子的西边,旁边就是麦地,一片连着一片,朦胧的夜色里,空旷、饱满。风从 树上掠过,簌簌响。小虫子在土里,唧唧叫。经了一天的日晒,麦秸垛和麦地散发着一种好闻的气味, 热烈、干燥,青草和新麦的香很浓了,让人感到莫名的欢腾。 马灯下,大斌子掏摸出一把旱烟和几张窄的纸条,说“吃烟”,就把一根粗大的烟卷塞到了我手 里。现在想起,我的抽烟是从那晚开始的。月亮出来了,我看见大斌子学着大人的样子,猛地吸一下, 忽地吐出一团白的烟雾,很享受的样子。我只一口,就“咔咔”地咳嗽了半天。大斌子就笑,笑得肆 意、畅快。 突然,我们听见麦地里传来剪麦穗的声音,“嚓嚓”“嚓嚓”,迅疾、慌乱。我一下就慌了,脖 子木头般僵硬得不能动。大斌子不叫我发出声响,倏地摁亮手电。一束光在晦明的月色下,虚弱、模 糊,却照亮了那人。 竟是老王头。月亮银白水样明,老王头讪讪地,手遮着眼睛,说:“没动麦捆子,就捡点麦穗。” 大斌子仰头看看天,哈哈大笑:“是捡麦穗的好时候,不热。K” 我劝大斌子放过老王头,别让队长来了看见。大斌子不理我,踢着老王头脚边的布袋子:“眼神 挺好啊,捡得不少嘛。” 我知道,大斌子恨老王头。老王头是我们的老师,他不止一次地批评过大斌子,还揍过大斌子。 那时,哪个男生没挨过老师的打呢?多年以后,想起这些事,倒觉得老王头下手太轻。大斌子还没停 学时,就扬言要收拾老王头,当然也收拾过。给老王头扣在宿舍窗台上的碗下放只青蛙,给老王头的 烟筒里塞半截砖。 大斌子抓过布袋子,冷冷地说:“人可以走,赃物得留下。”月下,老王头佝偻着腰,搓着手, 嗫嚅着,不知说了句什么,低下头走得风快,简直是小跑了。大斌子哈哈大笑:“慢点啊王老师,别 摔了您的老腰。” 月亮隐在了云后,有风吹来,潮润、燠热。大斌子叫我去场院,自己走了。过了好一会儿,他才 来,手里却不见了老王头的布袋子。 谁也没想到,第二天晚上大斌子偷了半袋子碾好的新麦,刚出了场院,让队长撞见了。大斌子说 是想用麦子换甜瓜吃。队长气得一跳脚,骂他家贼难防,叫来他爸。大斌子挨了一顿狠揍。 天黑时,大斌子来找我,瘸着腿骂他爸:“下手真狠啊,好像我不是他亲儿子。昨晚倒霉,今晚 你给我放哨,偷回来。”那晚,他顺利地偷出半袋子新麦。朦胧的夜色下,他的两条长腿舞得飞快, 在小巷子穿来穿去。我追得气喘,也不敢喊。谁知他竟然把袋子放到了老王头家的柴房子前。 我问他:“昨晚的也是给老王头?”他说:“你认为呢?”我说:“那前几天的布袋子还老王头 了?你不是恨他吗?”他说:“你喜欢他?那天我是想把布袋子交给队长,从他门口过时就听见他媳 妇在屋里骂他犟驴,说屋里都揭不开锅了还窝在学校不挣钱。老王头一句不吭,我听着就心软得不行 了。” 谁知,我跟大斌子刚把半袋子麦子放到老王头的柴房子前,老王头“呼哧”从柴房子出来了。他 扯住大斌子叫把麦子拿走,他说我能偷你们不能偷,小小年纪可不能沾染了这坏习气,你们得走正道。 大斌子“噗”地吐了口唾沫,甩开他要走,老王头死拽住就是不让走。大斌子没法子,只好背起 袋子,也不理我,气呼呼地走了。 我悄悄地叫他把麦子藏起来,明天换甜瓜吃。大斌子哼了一声:“吃吃吃,就知道吃。”大斌子 把麦子倒到了场院,说:“这个老王头,看我以后怎么整他吧。”一会儿,他又说:“老王头说的也 没错,嗨,这个老王头!” 后来,大斌子和老王头成了铁哥们,我跟老王头也成了铁哥们。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开头说“我不吭声,自顾耷着眉眼吃饭”,面对父亲的要求,“我”似乎有些叛逆, 年轻时期的“我”,不懂得父亲的艰辛和无奈。 B.“那时,哪个男生没挨过老师的打呢?”小说中委婉地批评了老王头性格暴躁的特点,也为 后面大斌子报复、嘲讽老王头做了很好的注脚。 C.小说结尾写大斌子、“我”和老王头成了铁哥们,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大斌子、王老师 态度转变,彼此理解,也深化了主题,突出人性的善美。 D.这篇小说在顺叙中运用了插叙,插叙大斌子与老王头的恩怨,使故事来龙去脉更清楚,增加 故事的波澜,丰富了人物性格。 8.请概括大斌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并简要分析塑造大斌子所采用的最突出的艺术手法。 (6分) 答: 9.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大斌子还是老王头?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 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麦季 袁省梅 吃晚饭时,爸说:“我腰疼得不行,你替我看场去吧。”我不吭声,自顾耷着眉眼吃饭。爸又说: “半大小子了,该替换替换我了,看人家大斌子,接上他老子的力了,不上学,一天能挣好几个工。” 我还是没说话,可我听出了我爸话里的黯然、无奈、恨铁不成钢的味道。后来,只要一想起我爸, 我总是会想到多年前他对我无奈的样子,穿越时光的尘埃,扑面而来,让我莫名地心疼。 大斌子,那时也是十七八岁的年龄,长得却壮实,一副大人的模样。吃了晚饭,我去喊了大斌子, 捏了手电筒,去麦场。 生产队的麦场在村子的西边,旁边就是麦地,一片连着一片,朦胧的夜色里,空旷、饱满。风从 树上掠过,簌簌响。小虫子在土里,唧唧叫。经了一天的日晒,麦秸垛和麦地散发着一种好闻的气味, 热烈、干燥,青草和新麦的香很浓了,让人感到莫名的欢腾。 马灯下,大斌子掏摸出一把旱烟和几张窄的纸条,说“吃烟”,就把一根粗大的烟卷塞到了我手 里。现在想起,我的抽烟是从那晚开始的。月亮出来了,我看见大斌子学着大人的样子,猛地吸一下, 忽地吐出一团白的烟雾,很享受的样子。我只一口,就“咔咔”地咳嗽了半天。大斌子就笑,笑得肆 意、畅快。 突然,我们听见麦地里传来剪麦穗的声音,“嚓嚓”“嚓嚓”,迅疾、慌乱。我一下就慌了,脖 子木头般僵硬得不能动。大斌子不叫我发出声响,倏地摁亮手电。一束光在晦明的月色下,虚弱、模 糊,却照亮了那人。 竟是老王头。月亮银白水样明,老王头讪讪地,手遮着眼睛,说:“没动麦捆子,就捡点麦穗。” 大斌子仰头看看天,哈哈大笑:“是捡麦穗的好时候,不热。K” 我劝大斌子放过老王头,别让队长来了看见。大斌子不理我,踢着老王头脚边的布袋子:“眼神 挺好啊,捡得不少嘛。” 我知道,大斌子恨老王头。老王头是我们的老师,他不止一次地批评过大斌子,还揍过大斌子。 那时,哪个男生没挨过老师的打呢?多年以后,想起这些事,倒觉得老王头下手太轻。大斌子还没停 学时,就扬言要收拾老王头,当然也收拾过。给老王头扣在宿舍窗台上的碗下放只青蛙,给老王头的 烟筒里塞半截砖。 大斌子抓过布袋子,冷冷地说:“人可以走,赃物得留下。”月下,老王头佝偻着腰,搓着手, 嗫嚅着,不知说了句什么,低下头走得风快,简直是小跑了。大斌子哈哈大笑:“慢点啊王老师,别 摔了您的老腰。” 月亮隐在了云后,有风吹来,潮润、燠热。大斌子叫我去场院,自己走了。过了好一会儿,他才 来,手里却不见了老王头的布袋子。 谁也没想到,第二天晚上大斌子偷了半袋子碾好的新麦,刚出了场院,让队长撞见了。大斌子说 是想用麦子换甜瓜吃。队长气得一跳脚,骂他家贼难防,叫来他爸。大斌子挨了一顿狠揍。 天黑时,大斌子来找我,瘸着腿骂他爸:“下手真狠啊,好像我不是他亲儿子。昨晚倒霉,今晚 你给我放哨,偷回来。”那晚,他顺利地偷出半袋子新麦。朦胧的夜色下,他的两条长腿舞得飞快, 在小巷子穿来穿去。我追得气喘,也不敢喊。谁知他竟然把袋子放到了老王头家的柴房子前。 我问他:“昨晚的也是给老王头?”他说:“你认为呢?”我说:“那前几天的布袋子还老王头 了?你不是恨他吗?”他说:“你喜欢他?那天我是想把布袋子交给队长,从他门口过时就听见他媳 妇在屋里骂他犟驴,说屋里都揭不开锅了还窝在学校不挣钱。老王头一句不吭,我听着就心软得不行 了。” 谁知,我跟大斌子刚把半袋子麦子放到老王头的柴房子前,老王头“呼哧”从柴房子出来了。他 扯住大斌子叫把麦子拿走,他说我能偷你们不能偷,小小年纪可不能沾染了这坏习气,你们得走正道。 大斌子“噗”地吐了口唾沫,甩开他要走,老王头死拽住就是不让走。大斌子没法子,只好背起 袋子,也不理我,气呼呼地走了。 我悄悄地叫他把麦子藏起来,明天换甜瓜吃。大斌子哼了一声:“吃吃吃,就知道吃。”大斌子 把麦子倒到了场院,说:“这个老王头,看我以后怎么整他吧。”一会儿,他又说:“老王头说的也 没错,嗨,这个老王头!” 后来,大斌子和老王头成了铁哥们,我跟老王头也成了铁哥们。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开头说“我不吭声,自顾耷着眉眼吃饭”,面对父亲的要求,“我”似乎有些叛逆, 年轻时期的“我”,不懂得父亲的艰辛和无奈。 B.“那时,哪个男生没挨过老师的打呢?”小说中委婉地批评了老王头性格暴躁的特点,也为 后面大斌子报复、嘲讽老王头做了很好的注脚。 C.小说结尾写大斌子、“我”和老王头成了铁哥们,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大斌子、王老师 态度转变,彼此理解,也深化了主题,突出人性的善美。 D.这篇小说在顺叙中运用了插叙,插叙大斌子与老王头的恩怨,使故事来龙去脉更清楚,增加 故事的波澜,丰富了人物性格。 8.请概括大斌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并简要分析塑造大斌子所采用的最突出的艺术手法。 (6分) 答: 9.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大斌子还是老王头?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 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麦季 袁省梅 吃晚饭时,爸说:“我腰疼得不行,你替我看场去吧。”我不吭声,自顾耷着眉眼吃饭。爸又说: “半大小子了,该替换替换我了,看人家大斌子,接上他老子的力了,不上学,一天能挣好几个工。” 我还是没说话,可我听出了我爸话里的黯然、无奈、恨铁不成钢的味道。后来,只要一想起我爸, 我总是会想到多年前他对我无奈的样子,穿越时光的尘埃,扑面而来,让我莫名地心疼。 大斌子,那时也是十七八岁的年龄,长得却壮实,一副大人的模样。吃了晚饭,我去喊了大斌子, 捏了手电筒,去麦场。 生产队的麦场在村子的西边,旁边就是麦地,一片连着一片,朦胧的夜色里,空旷、饱满。风从 树上掠过,簌簌响。小虫子在土里,唧唧叫。经了一天的日晒,麦秸垛和麦地散发着一种好闻的气味, 热烈、干燥,青草和新麦的香很浓了,让人感到莫名的欢腾。 马灯下,大斌子掏摸出一把旱烟和几张窄的纸条,说“吃烟”,就把一根粗大的烟卷塞到了我手 里。现在想起,我的抽烟是从那晚开始的。月亮出来了,我看见大斌子学着大人的样子,猛地吸一下, 忽地吐出一团白的烟雾,很享受的样子。我只一口,就“咔咔”地咳嗽了半天。大斌子就笑,笑得肆 意、畅快。 突然,我们听见麦地里传来剪麦穗的声音,“嚓嚓”“嚓嚓”,迅疾、慌乱。我一下就慌了,脖 子木头般僵硬得不能动。大斌子不叫我发出声响,倏地摁亮手电。一束光在晦明的月色下,虚弱、模 糊,却照亮了那人。 竟是老王头。月亮银白水样明,老王头讪讪地,手遮着眼睛,说:“没动麦捆子,就捡点麦穗。” 大斌子仰头看看天,哈哈大笑:“是捡麦穗的好时候,不热。K” 我劝大斌子放过老王头,别让队长来了看见。大斌子不理我,踢着老王头脚边的布袋子:“眼神 挺好啊,捡得不少嘛。” 我知道,大斌子恨老王头。老王头是我们的老师,他不止一次地批评过大斌子,还揍过大斌子。 那时,哪个男生没挨过老师的打呢?多年以后,想起这些事,倒觉得老王头下手太轻。大斌子还没停 学时,就扬言要收拾老王头,当然也收拾过。给老王头扣在宿舍窗台上的碗下放只青蛙,给老王头的 烟筒里塞半截砖。 大斌子抓过布袋子,冷冷地说:“人可以走,赃物得留下。”月下,老王头佝偻着腰,搓着手, 嗫嚅着,不知说了句什么,低下头走得风快,简直是小跑了。大斌子哈哈大笑:“慢点啊王老师,别 摔了您的老腰。” 月亮隐在了云后,有风吹来,潮润、燠热。大斌子叫我去场院,自己走了。过了好一会儿,他才 来,手里却不见了老王头的布袋子。 谁也没想到,第二天晚上大斌子偷了半袋子碾好的新麦,刚出了场院,让队长撞见了。大斌子说 是想用麦子换甜瓜吃。队长气得一跳脚,骂他家贼难防,叫来他爸。大斌子挨了一顿狠揍。 天黑时,大斌子来找我,瘸着腿骂他爸:“下手真狠啊,好像我不是他亲儿子。昨晚倒霉,今晚 你给我放哨,偷回来。”那晚,他顺利地偷出半袋子新麦。朦胧的夜色下,他的两条长腿舞得飞快, 在小巷子穿来穿去。我追得气喘,也不敢喊。谁知他竟然把袋子放到了老王头家的柴房子前。 我问他:“昨晚的也是给老王头?”他说:“你认为呢?”我说:“那前几天的布袋子还老王头 了?你不是恨他吗?”他说:“你喜欢他?那天我是想把布袋子交给队长,从他门口过时就听见他媳 妇在屋里骂他犟驴,说屋里都揭不开锅了还窝在学校不挣钱。老王头一句不吭,我听着就心软得不行 了。” 谁知,我跟大斌子刚把半袋子麦子放到老王头的柴房子前,老王头“呼哧”从柴房子出来了。他 扯住大斌子叫把麦子拿走,他说我能偷你们不能偷,小小年纪可不能沾染了这坏习气,你们得走正道。 大斌子“噗”地吐了口唾沫,甩开他要走,老王头死拽住就是不让走。大斌子没法子,只好背起 袋子,也不理我,气呼呼地走了。 我悄悄地叫他把麦子藏起来,明天换甜瓜吃。大斌子哼了一声:“吃吃吃,就知道吃。”大斌子 把麦子倒到了场院,说:“这个老王头,看我以后怎么整他吧。”一会儿,他又说:“老王头说的也 没错,嗨,这个老王头!” 后来,大斌子和老王头成了铁哥们,我跟老王头也成了铁哥们。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开头说“我不吭声,自顾耷着眉眼吃饭”,面对父亲的要求,“我”似乎有些叛逆, 年轻时期的“我”,不懂得父亲的艰辛和无奈。 B.“那时,哪个男生没挨过老师的打呢?”小说中委婉地批评了老王头性格暴躁的特点,也为 后面大斌子报复、嘲讽老王头做了很好的注脚。 C.小说结尾写大斌子、“我”和老王头成了铁哥们,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大斌子、王老师 态度转变,彼此理解,也深化了主题,突出人性的善美。 D.这篇小说在顺叙中运用了插叙,插叙大斌子与老王头的恩怨,使故事来龙去脉更清楚,增加 故事的波澜,丰富了人物性格。 8.请概括大斌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并简要分析塑造大斌子所采用的最突出的艺术手法。 (6分) 答: 9.你认为本文的主要人物是大斌子还是老王头?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6分) 答:

上一章 第三章 差份英语题 文学明星你了解吗——d157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