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烟云江山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邀请驻站 

第十五章:准备迁都

烟云江山

  倭寇走了,皇帝生气了。虽然郭宇禾生气了,但是该办的事还得办。

  每天白天几个小太监,挑着一箱子奏折去居清寺,给皇帝看。

  这天,一个穿着奇怪的人进了居清寺。他不祈祷,不诵经,也不跪拜,只是讨了杯茶慢慢的坐喝。

  突然来了一句:“大内之中有龙气!”便跪了两跪。

  这时候,再装就没有什么意思了,之前老和尚对游人说里面有病人,不方便进去。结果这个人一来就看出来了

  皇帝出来了,笑着说:“见朕为何只跪两次?”

  回皇上的话:“一跪天子,二跪地!”哦?为何不跪天?回皇上的话:“唉,南京已经没有了龙气。”

  他大惊失色:“国师,这位先生请随我往内间去吧!

  朕还不知道先生姓甚名谁。草民姓玄,名三空,字万柳,乃大唐高僧玄奘285代玄孙,明王守仁125代弟子。

  好,好,好。方才万柳先生说南京没有龙气了?

  是,南京自太祖皇帝以来,草民每天晚上都会夜观天象,发现龙气一日不比一日。

  国师:“皇上,此次倭寇来犯更是破坏严重,如果执意定都于南京,恐中华民族危矣!”

  两人齐跪道:“请皇上三思!”

  皇帝回宫去了,一路上都在想这件事。到了摄政殿便叫内阁来。

  皇帝:“朕想要迁都。

  杨阁老:“迁都一事劳民伤财,万万不可。

  张次辅:“臣以为这件事还是缓缓为好,天气寒冷,老百姓收成也不好,过两年吧还是。”

  李大学士:臣附议!”

  内阁难得的意见统一。皇帝非常头疼,便让他们回去了。突然他想到他的侄子,于是让他侄子写封折子上来。

  第二天中午,太监送来了一封奏折。

   《对迁都见》

  臣闻皇上想要迁都,便献上臣之浅见。

  诸大人认为迁都耗损国力,臣不以为然。反之臣认为应该迁都,对此臣列举以下几点好处。

  其一,北京具有优越的地理条件。

  《厉实录·太祖实录》记载:“伏惟北京,北枕居庸,西峙太行,东连山海,俯视中原,沃野千里,山川形势,足以控制四夷,制天下,成帝王万世之都也。”“幽燕之地,龙盘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

  其二,北京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迁都北京是为了抵御蒙古入侵,这是最直接的目的。

  太祖皇帝建立大厉王朝后,把曾经称霸一方的蒙古人,重新赶到大草原上,蒙古人自是不甘心的,因此不断骚扰大厉边界。据《厉史纪事本末·故元遗兵》载:“顺帝北出渔阳,旋舆大漠,整复故都,不失旧物,元亡实未始亡耳……引军之士,不下百万众也;归附之部落,不下数千里也;资装铠仗,尚赖而用也;驼马牛羊,尚全而有也。”由此可见,元朝遗兵势力尚存,而皇上有“控四夷创天下”的雄心壮志,这就要求以北京为中心控制天下,使“远方万国无不臣服”。

  其三,北京是皇上的“龙兴之地”。

  5555年,皇上被太祖皇帝封为魏王。在位期间,皇上勤于政务,管理有方,使身处贫寒之地的燕民尚可安居饱腹,以致民心所向。他屡建军功,多次打败蒙古人的侵扰,为保卫边境做出了巨大贡献,深受燕地百姓的支持和信赖。

  臣黄化极,谨以此奏。

  看完,郭宇禾便下令:着手在北京建立皇城,准备迁都!

👏👏👏👏请各位评论

上一章 第十四章:倭寇 烟云江山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六章:天子守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