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请多关照了
本书标签: 校园  小学生笔文  慢热   

第十章

请多关照了

江浔带凌冰钰与荀茳参观完教学楼。她又带她们去了学校著名的银杏林

“哇!这个银杏林好漂亮啊!”荀茳不禁感叹道“这么多,得种几十年了吧。”

“我们学校刚建好就种下了”江浔回答道“每到银杏成熟的时候都会有已经毕业了的学生、校外的人和校长吩咐的人来摘”

“校长为什么吩咐人来摘?”凌冰钰冷不丁地开了口

“校长会把摘下的银杏分给每个学生”江浔说“让我们做成零食吃,不过今年我们是没机会了,以后或许有机会。”

“是啊!”荀茳感叹道“快要期中考试了!考完期中还有2个月就是高考了!时间过得真快啊!”

这时她们看见一个长得很好看的女生拎着包从厕所里走了出来。嘴里不知道喃喃在说什么。

卑微的作者厕所在银杏林这边(我不是故意的)

只见那女生抬起头来,表现出了惊讶的神色。

那女生说:“好久不见啊江浔!”

江浔则也说了一句:“好久不见,白洛安。”

荀茳和凌冰钰想:原来她就是白洛安啊。

白洛安看了看江浔身后的荀茳和凌冰钰,对她们说:“你们好啊,我叫白洛安,你们叫什么名字?我以前没看过你们,你们是转学来的吗?转到哪个班的?”

荀茳说:“额……你……你好,我叫荀茳,我今年刚转学过来,转到高三3班”

凌冰钰打量了一番白洛安,缓缓地说:“我是凌冰钰,也是今年转学过来的,也在高三3班”

白洛安明显有些惊讶:“好巧啊!我也是高三3班的”

凌冰钰有些嘲讽的说道:“我知道,你就是那个万年老二嘛”

卑微的作者凌冰钰讨厌跟自己不熟的人,除非帮助过她的人。

白洛安有些尴尬的笑了笑。

然后预备铃就陡然的一下响了起来。

江浔打破这尴尬说:“上课了,回教室了”

“嗯”

到教室他们各自便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去了。

这一节是语文。

方儒敏一进教室就点人背书。

“今天我们先来古文,等会儿默写,默完再考份卷子”方儒敏对所有同学说“白洛安,你先来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洛安站了起来回答道“《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方儒敏说:“不错!没有错字,也没有停顿。那么江浔你来翻译一下”

方儒敏语音刚落下,底下就有一篇叽叽喳喳的讨论声。

学生A:“老师译文还没有让背,这下江浔怎么办?”

学生B:“人家可是学霸!用不着你管!”

学生A便没有再吱声。

江浔回答说:“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

方儒敏说:“你背的不错,老师没让背却已经背上了,说明你预习了,不错。大家为她鼓掌”

大家鼓起掌来,荀茳格外用力。

(荀茳内心os:江浔好厉害,好厉害,真的好厉害)

方儒敏有道:“荀茳起来背,背诸葛亮的《出师表》”

荀茳仿佛受到了惊吓,摇摇晃晃的站起来背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方儒敏说“不错,你居然背出来了,值得表扬,课代表你来背译文”

罗云说:“先帝开创的大业未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指蜀汉国力薄弱,处境艰难。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不过宫廷里侍从护卫的官员不懈怠,战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奋不顾身,大概是他们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别的知遇之恩作战的原因,想要报答在陛下您身上。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皇宫中和朝廷里的大臣,本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不应有所不同。如有作恶违法的人,或行为忠善的人,都应该交给主管官吏评定对他们的惩奖,以显示陛下处理国事的公正严明,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宫内和朝廷奖罚方法不同。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实、心志忠贞纯洁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选拔他们留给陛下。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商讨,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的好处。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他很有才能,因此众人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禁军营中的事,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所以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之所以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逢跟我谈论这些事情,未尝不叹息而痛恨桓帝、灵帝时期的腐败。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善良、守节不逾的大臣,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朝的复兴,就指日可待了。我本来是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田,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奢求在诸侯之中出名。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屈尊下驾来看我,三次去我的茅庐拜访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我因此十分感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从这以来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做事小心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夜忧虑叹息,只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实现,以致损伤先帝的知人之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员装备已经充足,应当激励将领士兵,平定中原,希望用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返还旧都.这是我用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毫无保留地贡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希望陛下能够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托付给我,若不能完成,就治我的罪,从而用来告慰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振兴圣德的建议,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自行谋划,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诚的建议,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临终留下的教诲。我感激不尽。今天我将要告别陛下远行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热泪纵横,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方儒敏说;“不错不错,有好好学习,那接下来考试”

说完就拿出一大叠试卷发了下来。

卑微的作者话本不准搞大量的省略号,本来江浔背书的那个场面有很多省略号的

上一章 第九章(与古时有情串文,不影响剧情) 请多关照了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