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玄幻奇幻小说 > 梦话集
本书标签: 玄幻奇幻  原创虚构  恐怖悬疑     

第二十九章 后桃花源记

梦话集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地方是人们不知道的,比如郊区的一些老旧楼房,或是十几年前遗留下来的废弃工厂,它们和桃花源是不一样的,因为它们能被人看到,却很少被人刻意寻找,桃花源则不同,还不确定它存不存在,就已经有很多人把它当做毕生要找寻的地方了。

世界上的人多数时候只想着找寻桃花源,却没想着自己建立一个桃花源,这还是得归咎于人性的懒惰与贪婪,一看到好的就全部涌上去,根本没想过自己能不能创造出这么好的东西。事实是如果能创造出与之相匹配的好物,人类才有资格拥有此物,如果创造不出,则不配拥有。

就像是动物界没有哪个族群能创造出人类社会的一切,所以它们就不配拥有人类社会的一切,即便如此,它们也能开开心心的活着,因为它们根本无法理解人类社会,也就对人类创造出的东西不感兴趣,哪怕这些东西有多好,有多便利。

大多数人心中所向往桃花源、乌托邦,照现在的情况来看是建不成的,因为世界上还存在着一批反桃花源、反乌托邦的人,这个群体甚至还留下了如《1984》这样的伟大作品,伟大之物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它蕴藏的能量足以改变人的思想,后世的人再将这种思想整合,又顺着这种思路推理下去,就会成为一种学派,反乌托邦现在已经能够称得上是一种学派了,在没有这个学派以前,世界上的每个人都在向往乌托邦,认为它就是人类发展的最美好的方向。

实际上反乌托邦这个词是可以让人思考一下的,它不是反对美好的生活,它只是不信任世界上的人有能力过上那种如诗如画的生活。一千多年以前的陶渊明写出了桃花源里的美好生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那里没有纷争,人类真的能够做到没有纷争吗?即使到了2020年,世界上各个国家也依旧在明争暗斗,二战过后,这个世界依旧一刻都没有和平过。

那么桃花源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存在?事实上在人数较少、纷争较少、人们的文化水平不高且统一的地方可以存在桃花源,人数较少代表不容易产生纷争,而且可以自给自足,人们的文化水平不够高说明他们的思想是一样的,但凡思想不一样,就容易发生辩论,一旦辩不下去,就容易发生武斗,这是动物的天性。

如果世界上的某个国家想要建立桃花源,那么它必须先把各个人群隔离起来,将同等级的人群分化到同一区,这种方式不符合现在的主流价值观,在这个人人呼唤着平等的时代采取这种方式会被其他国家用唾沫淹死。

总而言之,这个世界上的人数众多,人们的思想过于庞杂,所以桃花源是根本不可能建立起来的,如果建立起来了,那也不是出于人们的自愿,因为肯定有人持不同的看法,通过打压他人的思想建立的地方也根本称不上是桃花源。

李墨小队的眼前是一个荒废了的村庄,可以看到已经破败不堪的屋子和如同沙漠般干枯的田野,还有不少锈迹斑斑的农用工具七零八落的分散在地上。这个村子的面积很广,足以容纳上千人,现在却一个人都没有。村子的中央有一条湖,此时湖中正发出令人不适的深绿色光芒,几乎每走两步就能看到几滩深绿色的不明液体躺在地上,同样发出光芒。

这是李墨小队来到常德的第二天,和柳相怜预料的一样,这个村子果然是被阵法给隐藏了起来,虽然如此,此阵却不是什么高级阵法,稍微学过一点奇门遁甲术的人都能轻松找到阵眼。三人怀抱着喜悦的心情来到这个村子,所见到的景象却让他们大跌眼镜。

不说桃花源,眼前的这个村子连普通的村子都比不上,荒凉破败也就算了,道路和房檐上几乎充满了绿色液体,而且整个村子给人一种压迫感,恐怕普通人来到这儿走不了几步路就会开始呕吐起来。

三人在各个屋子里查看,最后只找到了一本类似于日记的泛黄旧本子,上面记载着这个村子的历史,以及遭遇的事情,还挺详细的。

李墨拿着本子,与其余二人看了起来,上面写到这里的人们是秦朝的时候为了躲避战乱而来,这点和《桃花源记》一样。读了一会儿,李墨觉得这本书应该是由历任村长所著,将这个想法说出来以后,其余二人也觉得有道理,他们便接着看了下去。

先秦时期,战乱不断,有一个村子的人想要躲避战乱来到了这里,他们本来是抱着在此处躲避追兵的心态暂住几日,没想到那些追兵却发现不了这个地方,过了一个月后仍然是这样,于是他们便决定在这里安家。既然要住在这里,肯定得开垦田地,养殖动物,在进行这些事情的时候,人们发现这里的土地极其肥沃,这里的动物也十分安详,不像其它地方的动物那般凶猛。

春种秋收,这片土地给了人们很大的惊喜,在这里种出的蔬菜瓜果要比原来的村子多,被圈养起来的动物生崽的时候没有早夭的,而且数量很多,像是猪或者牛之内的动物在这里能活十几年,不到五年的时间,村子里的人每天都能吃上肉了。这个时候整个村子只有二十来人,大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上了神仙般的日子。

接下来的岁月里人口逐渐增加,这片土地也慈祥地接纳了每一个诞生的新生命,村子延续了几百年,村民们也不知道这片土地有多宽广,每次走到开垦过的土地边上向前望去的时候,从来也没看到过尽头。于是人们渐渐相信这片土地是没有尽头的,他们也发现了在村里的湖中似乎栖息着什么,村民们认为这就是保佑这片土地的神明,因为不知道它从何而来,所以将它称为域外之神。

对于这片湖泊也有记载,书中写到湖里时时会发出绿色的荧光,人们不能触碰湖水,之前有人喝了这片湖的水之后没过几天就吐血而死,死后还全身发绿,最后变成了绿色的液体。人们坚信这是属于神明的领域,所以不到祭祀的时候是不会来这里的。

这个村子里的人过了一千多年的悠闲日子,悲剧终于发生了,令他们怎么都没想到的是这场毁灭了村子的灾难竟然起始于一件小事。

随着村子的日渐壮大,村子的面积也随着人口的增加而扩大,就像是城市一样,有郊区和市区,市区热闹,娱乐项目多;郊区冷清,人也少。所以住在郊区的人向市区里的人抗议,说他们也想住在市区,市区的人要求他们安分守己,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不要执着于住进市区。

市区里的人都是当年那二十多个人的直系后代,自然觉得没有他们的祖先其他人就无法过上今天这样的好日子,事实上这个村子的每个人追本溯源都来自于那二十几人的血脉。两方矛盾日益剧烈,终于,市区的人和郊区的人发生了一场规模不小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没有赢家,因为刚打到一半,持续不下的争斗声将湖里的神明激怒,好多人亲眼目睹一团巨大的绿光从湖中飞出,然后众人在绿光的照射下都被抽走了力气,直到绿光完全消失,村子得以重见天日,人们才从地上爬起来。

至此以后,村民们得了一种怪病,每当夜幕来临,他们的身体都会剧痛无比,最后他们找到了解决这种痛苦的办法——杀人,还得杀来自于村外的人,因为他们的血已经变成了绿色的,要正常人的血液才能缓解他们的痛苦,而且这种病是遗传的,他们的后代子孙必得此病。

域外之神的离开导致这片土地开始荒芜,情况每日愈下,不得已,这个村子解散了,解散的时候,村民们成立了一个域外之神教,他们相信,只要杀的人足够多,域外之神的怒气就会消失,从而回到这片湖泊里,他们将神明留下的绿色液体做成了法器,从此靠它来迷惑世人,这样的话杀人也更方便。

记录到这里就结束了,陶渊明写下《桃花源记》的时候肯定想不到这个村子的结局竟是这般恐怖,如果他提前知道桃花源是这种结局,那么肯定也不会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绝句。

李墨小队的三人看完这里的历史过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刚进入这个村子的时候,看到的那副破败景象,本以为是天灾,没想到却是人祸。震惊之余他们也没忘了收集一些绿色液体,方便带回去研究,而那片依旧透着绿光的湖泊,恐怕只有等IOSE这样有着专业器械的组织来调查了。

现在他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域外之神已经不在湖泊里了,而村民们早在不知几百年前就离开了这个村子,不过域外之神组织的杀人动机已经找到了。还有一个坏消息是,这里的人很有去到了世界各地,要抓捕他们极其困难;当然好消息也是有的,从这本书里得知他们肯定在某一个时间段会聚集到一起开会,这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上面写着每年他们都要对域外之神进行祭祀。

毫无疑问,李墨等人补全了关于《桃花源记》缺失的部分——结局。

上一章 第二十八章 蛛丝马迹 梦话集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十章 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