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朱家的掌上明珠
本书标签: 现代  作者大大文笔好  签约一组     

妹妹好看

朱家的掌上明珠

听见声儿的许奶奶,从堂屋里出来,往门口走

看见朱建业手里抱了个东西,问了个与朱爷爷一样的问题

许若谷你抱个啥?

朱建业抿了抿嘴,哑了声张开又不知道说啥,手上的东西就跟烫手山芋似的,往许奶奶手里一递,着急忙慌的,往自家屋里走,身怕自己娘看见的东西不让自己进门

许奶奶打开,襁褓就看见软趴趴的小奶娃,上面一层黑茸茸的胎发,长长地睫毛耷拉着,小鼻子小嘴也嫩得很

这可把许奶奶乐坏了,因为自己生了五个娃儿,有个顶个的小子,孙子也个个带靶的,好不容易来了个闺女可不乐呢

日落夕阳,老朱家的人儿一个个的都回来,看见许奶奶手上抱着个东西,几个小的也好奇,也正是爱玩的年纪,以为是啥

冲过去就想扯下来

还没碰到东西,就被许奶奶拍了下来

大三儿子:朱生财奶!这四婶婶生的妹妹啊?

后边几个孙子也是眼巴巴的看着,许奶奶想要个答案

许若谷这你四叔,在山里捡的!你们以后可得待她好!她可我们老朱家唯一的个女娃娃,就这么个妹妹,不准欺负妹妹,要是给我知道的有的收拾

几个男娃都想看看妹妹长啥样,可自家奶站着又看不着,也不敢拿手扯,就急着那儿蹦啊蹦,几个小的都快急哭了

朱烟阳被几个哥哥吵醒了

睁着眼珠子,滴溜溜的转着

不应该自己为啥在这

自己旁边的小狐狸也不见了

咿咿呀呀的,叫着

朱烟阳呀!咦咦咦!呀呀

可许奶奶听不懂,以为他看见几个哥哥乐坏了

便蹲下身来,想让她看看这个哥哥

这可把几个小的乐坏了,就凑了过去,几个小的挤不过大的,急的,在外面使劲的拍自个的哥哥,想让他们让开

大房大:朱宏生我,我,我,你大哥!

朱宏生,为了逗自家妹妹开心,还在那儿做鬼脸略略略的

朱烟阳咿呀!咿呀!哟呀!呀!呀!呀

朱烟阳,依依的叫着,这人当挡他风了,想让他让让,小手配合着动作一挥一挥的,想让他让让

朱宏生以为妹妹开心,就凑的更近了

见这人说不通,气的朱烟阳小手啪了一下拍在了这个哥哥的脸上

大三儿子:朱生财哈哈哈,大哥哈哈哈,吾!让你挡住,哈哈哈

旁边几个也跟着,呵呵呵的笑

谁让大哥挡着他们看妹妹

朱宏生捂着自己的脸,特郁闷,不明白自家妹妹为啥拍自己

许奶奶看着后边几个小孙子,还有往前挤的架势,这几个小的力气也打,身怕把自己推的摔到,连忙喊住了

许若谷行了行了,等回来再看

许若谷走走走走走!吃饭了!

许奶奶把小娃子抱进屋就招呼着大家吃饭

因为许奶奶要分饭,二儿媳妇就把娃儿接过来

还往里瞅了一下

二房:王亚楠看咱家闺女这模样长得还真不赖

二房:王亚楠以后一定是个俊的

老三媳妇听见这句话,扑腾一声笑了出来

张翠兰:老三媳妇真?假的?

二房:王亚楠那你还真别不信过来看

因为刚外面的闹腾的厉害,自家娃也在旁叽叽喳喳的什么妹妹好看,妹妹好看

张翠兰挺好奇,饭也不吃了,走过去看

张翠兰:老三媳妇哟,还真别说

张翠兰:老三媳妇这以后啊!可是十里八乡的大美人

许奶奶被这话,逗的乐呵呵的

朱烟阳觉得自己有点饿了,就哇哇的哭了起来

老二媳妇摇啊摇的也哄不好

二房:王亚楠娘他是不是饿了?

张春萍给我吧!

张春萍吃好了,老二媳妇就把娃递给了她

张春萍把娃娃带旁边奶去了

盯着怀里的娃,害怕她吃不够,不知道自己的奶是不是不够,但肯定的是也不是很多

过了一会儿

吃饱的朱烟阳,砸吧砸吧嘴

脑袋歪了歪就去会周公的

张翠兰:老三媳妇这娃真听话

大房:陈如霞那还真是,当年怀宏生的时候,可把我闹腾的要死,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的

几个儿媳妇也是赞同的,点了点头

都觉得这小娃娃挺乖

夜晚,许奶奶召集家里人开了小会

许若谷大家觉得这小娃儿怎么办?

大家没做声

不知道说啥

因为许奶奶一直想有个孙女,自家也一直没有,就当满足了许奶奶个心愿,反正家里人也这么多,也不差这口吃的

二房:朱卫军嗯,那娘您看着怎么办吧,我觉得咱家也不缺这口吃的

大家没说话,你就到认了

因为家里也不缺这口吃的

许若谷那养在老四名下

两口子点了点头,自己家的那几个泥猴子挺喜欢这女娃子的,没有意见

许若谷大名我就做主了叫朱烟阳

许若谷小明听听大家的意见

农村的孩子怕夭折,从小就给取贱名,什么狗蛋,牛粪,小草的

张翠兰:老三媳妇牛粪?

二房:王亚楠去去去!什么牛粪,一女孩子叫这名字多不美观,再想想再想想

张翠兰撇了撇嘴,搞的她好像不知道女孩子取这个名字不美观一样,这不是贱名好养活嘛

大房:陈如霞嗯!我想想!哦,对了?

大房:陈如霞叫珠宝吧!

大房:陈如霞老陈家大大小小也就这么个闺女,可不得当个宝贝宠着

旁边没有做声的朱老爷子点了点头笑着说

朱佑平哈哈就叫珠宝!珠宝好啊!

徐奶奶也觉得这名儿好,对老大媳妇投去一个赞美的眼神

上一章 捡了个娃 朱家的掌上明珠最新章节 下一章 秋收前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