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玄幻奇幻小说 > 易学日记
本书标签: 玄幻奇幻  七组邀请驻站  纯原创     

第十话 上巳节

易学日记

在中国大家都知道农历正月十五闹元宵,二月二俗称龙抬头,三月份似乎没有什么传统节日,但其实古时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却是一个全国性的重要节日——上巳节。上巳节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节日,上可以追溯到汉代以前,随着时代变迁现今已经少有人知了,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吧。

上巳日—洗濯祓除

上巳节早在汉代就有记载了,一开始是定于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后汉书》:“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这一时期,上巳节的主要活动为祓禊,即到水边举行祭祀仪式,并在水中洗浴,以祓除秽气。所以也有人说上巳节最初是由周朝的祓禊祭日,逐步转变而来。《周礼》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据记载,春秋战国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

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注意到三月时令,每逢此时,人们成群结队去水边祭祀,并用浸泡过药草的水沐浴,认为这样做可祓除疾病和不祥。史书称这种祭仪为“禊”或“祓禊”、“修禊”。祓,是祓除病气,除之使清洁;禊,是修洁净身。至水边祭祀,与上古的水崇拜有关系,古人认为,水和火是至洁之物,可以清除一切疾病灾难。

巫觋遗风—招魂续魄

古时上巳节还有招魂一说,古人认为人的灵魂也随四季变化经历发芽、成长到凋零的过程,故在初春在水边或野外召唤亲人和自己的魂魄苏醒、回归。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

修禊是中国古老的风俗。殷周以来,巫觋的遗风仍有留传,禊即其一。由女巫导演,于三月上巳沐浴除灾祈福。后汉祓禊还学古代女巫用香薰花草沐浴,去病患,除鬼魅,作祈禳。《诗经》中也有相关诗篇,《诗经。郑风。溱洧》。“唯溱与洧,方洹洹兮,唯士与女,方秉兰兮。”韩诗注曰:“谓今三月桃花水下,以招魂续魄,祓除岁秽。”反映了当时郑国的风俗,“三月上巳之辰,此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拂除不祥,故诗人愿与所悦者,俱往观之。”

曲水流觞与《兰亭集序》

大家可能好奇,为什么祭祀要选在水边呢,除了便于洗濯,这还和节气有关。春节人们的祭祀活动都在宗庙内进行,因那时雨雪天寒,而修禊时已是农历三月初三,大地回春,万物复苏,蛰伏了一冬天的人们希望在大自然中进行祭祀等活动,去乡间山野、溪边水滨,享受春天的馈赠。

魏晋后将上巳节定在了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三月三日为上巳日,此是魏晋以后相沿,汉犹有巳,不以三日也,事见宋书”。人们在水边不仅仅举行沐浴祓除的仪式,还把它当成宴饮游玩的好时光,于是,出现了曲水流觞等活动。《荆楚岁时记》:“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达官贵人或文人骚客还在弯曲环绕的小水渠里,让装饰着羽毛的酒杯随波逐流,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喝掉杯中的酒,称之为“曲水流觞”。或者将煮熟的禽蛋,如鸡蛋、鸭蛋、鸟蛋等放入水中,叫“曲水浮素卵”,用红枣则叫“曲水浮绛枣”。

曲水流觞,是从上巳节中派生出来的一种风俗,这种游戏自古有之。所谓“月光禊洛”,即周王时时禊,饮于曲洛。后由古代达官贵人或文人骚客发展为到水滨结伴宴饮,并引水环曲成渠,曰“曲水”,然后将盛酒的“觞”浮于水面,从上游放出,使之顺流漂浮而下借助水流之力传杯送盏,当杯子缓缓经过宾客面前时,即可取过一饮而尽,然后吟诗作赋,以为娱乐,此即曲水流觞。觞,是古代酒杯,通常为木制,小而体轻,底部有托,可浮于水中。另外也有陶制的杯,两边有耳,又称“羽觞”,因体积比木杯重,玩时则放在荷叶之上,使其沿流而行。

历史上最出名的一次曲水流觞活动,是王羲之在兰亭举行的修禊活动。他在《兰亭集序》中这样记载:“又有清流激荡,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在举行祓禊仪式后,王羲之等人也传承古俗,大家在清溪两旁席地而坐,将盛了酒的觞放入溪中,由上游徐徐沿水而下,经过弯弯曲曲的溪流,在石块上磕磕碰碰,觞在谁面前打转或停下,谁就要即兴赋诗并饮酒,作不出诗的就要罚酒。据史载,在这次游戏中,有十一人成诗两篇,有十五人成诗一篇,有十六人没有成诗,各饮酒三觞。也就是在这次活动后,王羲之写下了举世闻名《兰亭集序》,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尊王羲之为'书圣'。因此,后人把《兰亭集序》碑帖,亦称之为《禊帖》。

上巳宫廷宴会与上巳诗会

隋唐文化,具有一种明朗、高亢、奔放、热烈的时代气质。上巳这一古老节日也表现出更多彩的形式和更深刻的内容,宫廷会在上巳节举行宴会宴请群臣,《全唐诗》中有唐德宗李适的两首咏上巳诗,道出了君王的目的。一首是:“佳节上元巳,芳时属暮春。流觞想兰亭,捧剑得金人。风轻水初绿,日晴花更新,天文信昭回,皇道颇敷陈。恭已每从俭,清心常保真。戎兹游衍乐,书以示群臣。”表现了帝王想籍此炫耀歌舞升平的时代风气,“流觞想兰亭”则表现了帝王附庸风雅的思想。

唐代许多皇帝都能做诗,上巳日时,皇帝常常在宴会上作诗首唱,命诸大臣和作,叫“奉和圣制”。也有皇帝不作首唱诗,叫“应制”,而无“奉和”。“这种诗要选择美丽吉祥的词藻,要有颂扬、祝贺,箴规的意义,要声调响亮,对仗精工,要有富贵气象,切忌寒酸相。”唐代上巳宫廷宴会的情景主要反映在这类应制诗里。

如王维《三月三日勤政楼侍宴应制》:“彩仗连宵台,琼楼拂曙通”,陈希烈《奉和圣制三月三日》“锦缆方舟渡,琼筵大乐张。风摇垂柳色,花发弄林香。”,张说《三月三日诏宴定昆池官庄赋得筵字》“舟将水动千寻日,暮共林横两岸烟。”,这些诗句,可见当年豪宴的情形。

唐代历史上一次偶然的上巳诗会,有幸为我们留下了较为完整的一组文人上巳诗会诗,这次诗会在王明府山亭举行,有陈子昂参加,收入《全唐诗》的有五首,而且皆是四言古体诗:

1 、日惟上巳,时享有巢。中尊引桂,芳筵籍茅。书僮橐笔,膳夫行庖。烟霏万雉,花明四郊。沼萍白带,山花紫苞。同人聚饮,千载神交。(席元明,得交字)

2 、河滨上巳,洛纳春华。碧池涵日,翠澄霞。沟垂细柳,岸拥平沙。歌莺响树,舞蝶惊花。云浮宝马,水韵香车。熟记行乐,淹留景斜。(韩仲宣,得斜字)

3 、暮春嘉月,上巳芳辰。群公禊饮,于洛之滨。奕奕车骑,粲粲都人。连帷竟野,服缛津。春郊树密,翠诸萍新。今我不乐,含意申。(陈子昂,得申字)

4 、洛城春禊,元巳芳年。季伦园里,逸少亭前。曲中举白,谈际生玄。陆离轩盖,凄清管弦。萍疏波荡,柳弱风牵。未淹欢趣,林溪夕烟。(高球,得烟字)

5 、暮春元巳,春服初裁。童冠八九,于洛之隈。河堤草变,巩树花开。逸人谈发,仙御舟来。间关黄鸟,才丹腮。乐饮命席,优哉优哉。(高瑾,得哉字)

唐代上巳节的文人诗会以自由率真为特点,延续了以兰亭集会为代表的魏晋南北朝的上巳集会的传统,是唐代文人融古雅与欢愉于一体的重要节日活动。

上巳游春

上巳节由古老的祭祀逐渐演变成游春踏青的活动,游春活动不限阶层,上至君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皆乐于在此日出游。青年男女也在野外踏青嬉戏中互相结识交往。在唐代,三月三日长安城里上至君王将相,下至平民百性,纷纷在曲江一带游玩,游人众多,热闹非凡。湖中备有彩绸的船只,供皇亲贵戚,大官及翰林学生们登舟游赏。崔颢上巳日游帝京时,曾作“巳日帝城春,倾都祓禊晨。”

除了城郊江畔游春踏青之外,唐代上巳还有其他一些活动。从唐诗中所见的有:一、泛舟,唐肃宗时被贬苏州的刘长卿,于上巳日摆舟泛溪:“兰桡漫转傍汀沙,应接云峰到若耶。旧浦满来移渡口,垂杨深处有人家......君见渔船时借问,前洲几路入烟花。”

二、竞渡,薛逢的《观竞渡》详细描写了当时的情形:“三月三日天清明,杨花绕江啼晓莺。……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礼教愈加森严,上巳节俗也逐渐衰落。但在宋朝之前的若干朝代,上巳节由最初的洗濯祓除到后来的上巳游春诗会,经历代文人诗词歌赋的熏染,成为一个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特殊地位、有着浓郁人文气息的游宴节日。

上一章 第九话 索象天鹅 易学日记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一话 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