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一斛珠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代架空  古代言情小说     

83.轶闻

一斛珠

回程的路上,许是觉得无言的旅程太过单调无趣,老渔夫才开船不久就开始絮絮地说起自己听到的各种逸闻趣事。

成渊本就因为扇贝之事心里烦乱,此时更提不起心思去听他唠叨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为了掩饰自己的真实情绪,他还是装出很感兴趣地“嗯,嗯”几声。敷衍的味道很是明显。

靠在船头有些蔫蔫地看着逐渐远去的獐子岛,成渊眼皮上下跳动,又想一睡解千愁却又无论如何都不能睡去。满脑子都烦乱把他的大脑皮层弄的异常活跃,怎么也不能达到休眠。

老渔民显然谈性甚浓,一直就没有停下他絮絮不断的唠嗑:“俺闺女就是啥都不好,也绝对有一点可以称得上可以夸夸的那就是手巧!虽说从小是渔家女没能接触什么绣艺,可说起寻做乞巧节的祥瑞蛛盒,她绝对是一把好手,全村就没一个能赢得过她!年年织娘的头魁都是她拔得的。每年一到乞巧,我老头子那个出息的!那小子看上我家闺女倒也不算委屈了她!”

“但要说今年也真是气运不佳。本来连州城里头于家的娘子对于蛛盒这等祥瑞一向有些兴趣,今年听得我闺女有这能耐,还订了一些蛛盒式样和闺女纺的纱。说是七夕来收。本想着能借这个机会赚他一笔,刚好给闺女攒点嫁妆。结果日子不到,那于娘子居然好端端地忽然病逝了!弄得我老汉是空欢喜一场,唉。这于娘子虽然体子一向虚弱,隔三差五地就要生点病。可近日以来气色总还好得很看着也还能活个十年多来年。怎么就这么忽然病逝了呢!”老渔民说着说着也逐渐唏嘘起来:“怎么就去的这么突然呢?好巧不巧还偏偏死在杜大娘子和她于家叔叔大婚当晚。也是真不值得!”

成渊本来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这时听得老渔民仿佛说到了一户人家主母在小叔子大婚当晚去世不由得一惊,随即肃了神色:“兄弟大婚之夜妻子病逝,想来这于家郎君也是糟心伤情的很。我记得方才我从城中过来时经过一户人家子女皆着缟素,形容哀戚,想来是那于家主母的子女吧。那家郎主看着也是面色不佳,眉眼之间虽然凌厉,但也难掩疲惫伤情。”

老渔民不屑地“嗤”了一声:“糟心伤情怕是不假,不过这伤情是为了谁还真不一定呢!”

成渊观他神情似是知晓其中一些内幕,不由得奇道:“怎么?这丧妻之痛难不成还是为了旁人生发的?”

老渔民哼道:“大户人家,哪家没一点肮脏秘事?于家的那位虽然瞒事儿瞒得死死的。可私下底谁不知道,他兄弟大婚当晚他进了婚房还被弟媳妇赶了出来!老婆才死就跑到弟弟的婚房闹事,咱们村里哪个像他这般!”

成渊瞬间愣住:“你是说?”

“那丧妻的于护郎君,虽说不是本地豪强于氏的主枝一脉,却几乎是于氏的实际领头人。自从于家老郎主去世后,由于他年岁最长,从来是族中最有话柄之人。他那亡妻是他年轻时自家主动求娶的。也亏得他这元姓的娘子,当初家中尚有助力时也替他取了不少势。这些年来也与那位郎君生育多位子女。多年来他一直不曾娶妾,对这位夫人看着也算敬重。本来所有人都觉得他对至少对他夫人顾念旧情,近些年夫人母族落败,亲故皆故去也不曾亏待于她。可夫人才去世当晚他就闯进族弟婚房闹事辱骂族弟配不上他娶的婆娘。夫人才刚死他就管起旁人闲事来,一般人也未必有这样 的闲心。”

成渊不以为然:“这也顶多说明他专制成性,对他夫人其实也不算上心。顶了天了也不过和南边那位一样,是个卖身妻族吃了软饭的主。也不能直接证明他就和自己族弟的媳妇有什么。”

老渔夫摆手道:“小郎君这可就有所不知了。旁人不知晓这其中猫腻,我还不知道吗?我那女婿的二妹,可是伺候过于夫人的。虽然并非近身伺候,但在那宅中,也是颇有人脉的。这事儿瞒得了外人,难道内里还有人不知晓吗?”

成渊明了:“阿叔的意思我省得。看样子,这于护郎君是和嫁与他族弟的杜家娘子曾经有私了。”

“是啊,听得那夫人前些日子还带着贴身侍女出去过,看着面沉如水,似是极为不快。回来后面色就更差了。那夫人似乎早就怀疑郎君在外头有人,那人似乎还是个正经官人家的姑娘,听着也是不能做妾的身份。郎君就与这姑娘私下里常常来往,彼此之间胶着,却又不正式论起嫁娶。前些日子,听闻那杜家大娘子的妹妹在于家郎君私宅处遇险,之后那杜家大娘子就同意了于家主枝大郎君的婚聘,嫁了他为正头娘子。谁知几日后就在这二人成婚当晚,那于护郎君夫人忽然发病去世,随后又闯进了二婚房要求新妇取消婚礼与他成婚。”老渔夫“呵”了一声,从腰间解下酒壶饮了一口。

成渊听得里头曲曲绕绕,似乎大有文章,比自己在上阳时的故事似乎更加曲折缠绕,顿觉世间诸事千变万向,唯奇能存。这富贵人家的故事的确诸多曲折志怪,包罗万象。难怪济阳侯叔整日以打听各种小道消息为乐,还能探听出不少上阳官宦人家的不少私密实事,甚至听得还卖给茶楼说书的进行改编,隐去真实人名关系,杂糅而成新的话本子。

离岛上的距离还甚远,成渊知晓扇贝弄丢一事他逃不了一劫,即使不为此,也要为私制令牌一事吃一顿家法,与其惶惶不可终日,倒不如躺平做些其他的事儿来得实际。路途漫漫,就听听老渔民的民间闲话涨涨见识,也是不错的。

从老渔夫零零散散透露出的信息,成渊在脑海里逐渐地还原出了此事的大约全貌。于家崛起的时间不算久,大约庆历年间发展成为此地新一代颇有实力的人家。只是那时在成祖节策大帝迁都后成为此地豪强的元势力不减,于家虽大,却也还是部分从属受制于袁氏豪强。正佑末年,于家出了一代大能于泰,将于家的势力越做越大,逐渐在实力上强过了逐渐衰落的元氏,更在永定初年裂国之时,首先旗帜鲜明地支持了上阳的大辽政权,斥责南下的孟敏则乃“大逆叛贼”。随后更是出人出力,支持孟敏知獐子岛等产业的维护。几年后,随着上阳 的大辽政权迅速站稳脚跟,于家也彻底取代了元家的地位,成了此地新一代豪强。而此时,已是永定十年,离于泰之侄于护娶于氏家主的侄女元氏,也过去了一年有余。

在元氏还未正式退居二线时,于家和元氏的联姻还是有一定的好处,至少能获得元氏一族的好感,掌握更多资源,做一些生意交易也会更方便些。元氏在此地多年的根基,各种人脉门路不可小觑。而这些恰恰是一个家族甚至一个支脉想要做大做强最有利的上升途径。元氏是于护自愿求娶的,婚后也与元氏生儿育女多位,长子也年岁渐长,与杜家大娘子年龄也相仿。多年来夫妇之间并无第三人介入,夫妇之间也是互帮互助,相处如宾如亲。只是约莫一二年前,于护与杜家大娘子之间的绯闻就开始隐秘地流传。于护与杜家大娘子之间时常暗自来往,甚而有人传说二人郎情妾意,似乎已有婚嫁之势。然而以杜家在当地的地位有怎会让女儿做于家妾?于家不是皇亲国戚,他家之妾,又怎能和皇家妇相比?要想过了明路,自然得先让于护与元妻和离,在堂而皇之地娶了大娘子做正头娘子,再或者大娘子病逝过了日子,才能让新夫人过门。

于是知晓内情的人都在等着看这出大戏如何落幕。如今于护郎君若想得偿所愿,最好的法子就是与元氏和离,过了些风头后,再娶杜家大娘子为正夫人。不过过了许久,于护郎君依旧与夫人元氏保持如同之前一样的关系,一切如旧。而他与杜家娘子的绯闻也未曾因此断绝,二人似是还是隐秘地来往。虽然此事知晓之人并不多,但于家内部和杜家人都对此心知肚明。两人如此不明不白来往许久,却终究不曾有个了断。

于家主枝大郎君恋慕杜家大娘子已久,许多人是知晓的。只是大娘子似乎很少关注到他。这一情况在很久的情况下都不曾改变过。但自从几个月前,大娘子的幼妹意外在于护庄里私宅遇险后,一切似乎就开始悄然发生了变化。听闻救出小妹后,大娘子当场要求和于护恩断义绝,不久后更是答应了大郎君于毓的求娶,嫁作他人妇。

而在此期间,元家夫人不知为何带领使女前往一佛寺,还因此惊动了当地官府前去查案捉人。官府去后一无所获,认为此乃误报,就将此事揭过不提。随后,关于在佛寺杜家幼妹禅房饮酒以至于醉倒,放浪形骸的事情就被闹的人尽皆知。只是过了些日子,这些传言便被压了下去,与此同时,元家夫人也几乎同时病倒,再不曾出过门。随后便是杜家大娘子大婚当晚,元氏夫人猝然长逝,于护在夫人病逝后强闯族弟婚房,辱骂族弟身量“如同肥猪”,配不上他新娶的媳妇,并以妻子依然病逝为由恳请新妇改嫁与他。

上一章 82、扇贝呢 一斛珠最新章节 下一章 84、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