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游戏同人小说 > 猫和老鼠——日常(弃)
本书标签: 游戏同人  猫和老鼠 

分享(中)

猫和老鼠——日常(弃)

作者嗷呜接上一章

除了表情动作,

背景音乐显得尤为重要,

不仅能渲染气氛,

还能推动剧情发展,

强调主角的内心动态,

而这部动画中暗藏了诸多世界级的经典音乐。

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

肖邦《大圆舞曲》、

贝多芬《月光奏鸣曲》、

美国第二国歌《扬基·杜德尔》、

美国海军军歌《起锚进行曲》……

据统计,

出现在《猫和老鼠》中的古典音乐有五十余首,

其中包括了肖邦、李斯特、柴可夫斯基、

罗西尼、门德尔松、

比才、小约翰·施特劳斯等

众多音乐家的作品。

有人说:

“《猫和老鼠》才是我的古典乐启蒙老师。”

甚至在《猫和老鼠》的影响下,

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轨迹

我国著名钢琴家郎朗

就曾表示过自己与钢琴的缘分,

以及演奏时丰富的肢体动作,

很多程度上源于《猫和老鼠》。

郎朗说:

“卡通片《猫和老鼠》里有一集

叫做《猫之协奏曲》,

它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对我的影响更甚于《音乐王国》。

每次电视里播放那一集时,

我都聚精会神地看。”

郎朗在自传

《千里之行,我的故事》中对此描写到:

汤姆作为钢琴弹奏者即将进行演奏,

结果“冤家”杰瑞想趁机恶搞让汤姆出丑,

在整个演奏过程中一直捣乱,

汤姆既要保证演奏不搞砸,

又要收拾杰瑞闯下的烂摊子,

整个过程即紧张又妙趣横生。

多年后,

有音乐相关专业的网友再看这集时

发现了一个让人惊讶的秘密,

“作为一名音乐从业者,

《猫和老鼠》里对于钢琴琴键和

乐谱的细致真的太可怕了……”

原来汤姆弹奏的是李斯特的名曲

《匈牙利狂想曲第2号》,

汤姆从第一个音到最后一个音,

这过程中的所有音都是跟

原曲的琴键完全对应的,

而且大部分连音高都对的上,

每个音都踩在了琴键上,

而且指法准确,

没有因为观众不懂钢琴就胡乱弹奏,

不像现在很多影视剧中笛子拿反,

古琴古筝不分,

缺乏敬畏感,

而是分毫不差!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

别忘了,

1946年的时候,

跟现在的情况可是完全不一样,

那个时候第一代计算机,

才刚刚诞生出来,

更别说什么笔记本台式机了,

3D建模在那个时候根本不存在,

PS数位板画图技术没有,

一秒24帧动画,

就是一张一张画出来的,

当年的动画制作流程,

远远要比今天的繁琐得多。

但就算在技术不成熟的当时,

整个制作团队从不找借口,

从不偷工减料,

人物说话甚至演唱时的口型都能对上,

短片《万能指挥家》,

汤姆的指挥动作与现实的指挥家一致。

无论是人物的表情动作还是背景,

全都被细致地描绘出来。

猫和老鼠的制作过程,

全都是一帧一帧手绘出来的,

在画之前要把整个音乐都规划完整,

并且让汤姆对准每一帧来演奏,

平均一部动画需要15000张的中间画。

画好之后,

还要将这些一一连续起来,

再统一用赛璐璐上色,

直到确定所有细节方面均无问题之后才可以播出。

这张动画细节表,

是动画中动作、音效、音乐的大纲。

通过这张图表,

让每一帧动作和对话与音乐在千分之一秒内同步

因为汤姆只有四根手指演奏,

因此演奏钢琴时,

手指需要重新分配非常重要,

这又无疑加大了工作难度,

而在如此困难的制作环境下,

还能够让汤姆跟杰瑞的打斗,

角色的情绪,

完美的融入到音乐中,

且没有一丝突兀的地方,

加上各种细节的检查和调整,

这一集到底有多难可以想见。

早期的《猫和老鼠》

由于是先将原画画在纸上再转绘到胶片上,

而当时胶片的价格非常高,

所以每年最多只能制作一集,

为了制作这一集,

150个人的团队,

花了整整18个月才完成。

而这不是个例,

竟然是“常规操作”,

从1939年至今,

《猫和老鼠》已经做了160多集,

一集7分钟的动画,

最长的制作周期一集达到了18个月的长度,

即使是难度较低的集数也需要

花费2到3个月时间制作,

平均下来每集要花费半年时间才能做好,

其用心程度堪称极致。

作者嗷呜很凑字!

上一章 分享(上) 猫和老鼠——日常(弃)最新章节 下一章 分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