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一夕染墨
本书标签: 古代  天作之合  情有独钟     

一夕染墨

江照影与南宫歌正坐在院中一边做女红一边望着院子里追跑打闹的两个孩子。

南宫歌道:“我看璟辰跟阳阳比跟他哥亲厚许多。”

江照影笑道:“血缘至亲的亲兄弟哪儿会不亲呢?孩子还小,他和阳阳天天一处玩儿自然显得格外亲近。”

南宫歌道:“他比他哥只晚了半个时辰,这怎么感觉差那么多呢?他就只想着玩儿。”

江照影放下手里的针线,笑道:“你啊……两岁半的孩子不想着玩儿想什么?阳阳也是,和璟辰玩完了回家还缠着他爹玩儿呢。”

南宫歌叹了口气,道:“璟寒和他完全不一样,璟寒在家都是追着我们问书上的东西,你知道吗?昨个晚上我听见他在背诗,背的还正经不错。”

江照影道:“这并不奇怪啊……有道是跟什么人学什么,夜逸回来对璟寒也是赞不绝口的,夸他字写的特别好。”

“是啊,我真应该好好谢谢二哥,只可惜他只教璟寒一个.......”

“你啊……”江照影道:“二叔的事情本来就已经很多了,是璟寒讨他喜欢他才会另眼相看的。他和三叔是同年的,如今你和三叔这孩子都满地跑了,你真应该让三叔多分担一些才是。”

南宫歌点点头,“大嫂,你是知道他的。贫嘴贫舌的,书读的又不多..........唉大嫂,你看要不这样好不好?咱们帮二哥相个亲,讨房媳妇呢?”

江照影摇摇头,道:“你还不了解他吗?哪儿是讨不到媳妇的人啊?是眼光放的太高了。”

南宫歌笑着说:“还真要娶个月宫仙子回来不成?只要看着有眼缘儿,过日子合得来就可以了。嫂子,这话我们是不方便劝的,你让大哥劝劝他呗。”

“看机会吧,眼下不是还没有合适的人吗?”

“我看凝儿就很好,和咱们又合得来。二哥要是娶了她,一定幸福美满。”

江照影笑道:“还能一起帮你带孩子。”

“大嫂.......”

“我瞧着二叔对凝儿没有那份心。这些年他行医济世也接触过很多女孩子,都没有走进他心里的。也许是缘分还没到吧。”

这时候有丫鬟来报,“二位夫人,可不好了。您快去看看吧,那位佟以澜小姐把嫁妆抬来了,她说二庄主如果不答应娶她她就不走了……”

江照影站起来道:“她现在人呢?”

“就在大厅里,已经打发人去找二庄主了。”

江照影道:“走,看看去!”

唐志轩到了大厅一看,冷笑一声,心道:“这排场,还真不小啊。”大厅里放了十五个大号的檀木箱子,院子里站了两排家丁,六个丫鬟,还有四个老妈。

作为江湖中赫赫有名的岭南佟门的大小姐,想跟她结亲的公子车载斗量。可这佟大小姐自从与唐志轩有了一面之缘后变迷恋上了他,几次托人去提亲都被拒绝了。如今她索性带着嫁妆过来,足以证明她非君不嫁的决心。

佟以澜见到唐志轩出现,眼睛顿时一亮,她将手背在身后,仰起头对唐志轩道:“唐志轩,你终于肯见我了?”

唐志轩撇了她一眼,“你这什么意思?难道是要搬家不成?”

佟以澜道:“我就是想嫁给你,这些呢都是我的嫁妆,我顺便一起带来了,怎么安置你看着办吧。”

李凝儿在旁边低着头,心想:这可是这个月第五个了,这才月初。不过这自己给自己提亲倒是第一次。看二庄主怎么处理吧。

唐志轩转过头来对佟以澜道:“既然来了,就住些日子,四处逛逛,成亲的事不要再提了,我还有事,恕不奉陪。”

对于这些个上门提亲的人唐志轩已是反感到了极致,这个佟以澜已经不止一次被拒绝了,这次居然直接抬的嫁妆来,真真是有不撞南墙不死心的气势。

佟以澜见唐志轩拂袖而去,将她丢在一旁,周围的家丁窃窃私语,顿觉颜面扫地,她气急,冲着唐志轩的背影喊道:“唐志轩,你会后悔的!”

江照影和南宫歌来晚了一步,唐志轩已经走了。见佟以澜一个人气呼呼的在大厅里发狂,南宫歌急忙道:“佟姑娘,既然来了......不如就在此小住些日子,我们也好尽一下地主之谊!”

佟以澜道:“唐志轩不答应娶我......我.......我就不走了!”

对于佟以澜赖在这儿不走的举动,唐志轩觉得心烦。既然你不走,那就我走好了。

因此他收拾了一下随身物品,带着药匣离开了凌越山庄。

他们所住的凌越山庄是在岛上,三面环水,只有北面接近陆地。整个岛上的一切都归他们弟兄四人统领。

靠着不少生意度日,光店铺就不计其数,像什么钱庄、绸缎庄、赌场...也会往外包一些田地、鱼塘来收租。生活上是很富裕的。

大庄主夜逸自从娶了江照影这么一位倾国倾城的美娇娘又得了个聪明可爱的儿子,几乎是不管这些事了,四庄主南慕吟更是个贪玩不靠谱的。

因此岛上所有的一切乃至岛外的这些生意全都压在了唐志轩和洪飞的身上。

唐志轩这次确实是被佟以澜烦到了极点,他并不是不想成家,而是至今未遇到他的良人。在他心里他的另一半并不一定是什么绝色佳人,但一定要是个懂他的人。真情真性、真心相待……

他乘着小船来到对岸,弃舟登陆,一路上行医济世倒也平静下来了,能够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他觉得很有意义。

看病、赠药,临走还会留一些银钱。

上一章 一 一夕染墨最新章节 下一章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