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待完成的爱情
本书标签: 校园  历史科普  学霸     

二百零二章欧阳修

待完成的爱情

二百零二章

闫浩年经历 北宋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1007年8月1日)寅时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当时父亲任绵州军事推官,已经56岁了。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父亲去世,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只得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叔叔家不是很富裕,好在母亲郑氏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叔叔也不时关怀,总算没有失去基本的教育。 十岁时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科举之路 天圣元年(1023年)和天圣四年(1026年)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 天圣七年(1029年)春天由胥偃保举,就试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同年秋天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 天圣八年(1030年)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也算是“连中三元”。殿试中,被仁宗皇帝唱十四名,位列二甲进士及第。据欧阳修同乡时任主考官晏殊后来对人说,欧阳修未能夺魁,主要是锋芒过于显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 步入官场  欧阳修画像 被授任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被恩师胥偃定为自己的女婿。 天圣九年(1031年)三月抵达洛阳,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同年在东武县迎娶新娘胥氏,但新婚不久便去世了。上司为吴越忠懿王钱俶之子、西京留守钱惟演。 景祐元年(1034年)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回京做了馆阁校勘,参与编修《崇文总目》。在京中继续把“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当成座右铭。 仕途崎岖  欧阳修立姿像 当时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弊病开始显现,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日益突出。景祐三年范仲淹着手呼吁改革,把社会问题归咎为腐败,而欧阳修看得更深刻,认为冗官冗员才是根本问题。最终,范仲淹的改革冒犯了既得利益者,受到了打击,被贬饶州。作为范仲淹一派也受牵连,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被贬后不久娶了已故宰相薛奎的二女儿。 康定元年(1040年)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后知谏院。 庆历三年(1043年)任右正言、知制诰。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参与革新,成为革新派干将,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但在守旧派的阻挠下,新政又遭失败。 庆历五年(1045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上书分辩,因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后又改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在滁州,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古文艺术达到成熟。依旧保持轻松慵懒的态度,为政“宽简”,让自己和百姓都过得轻松。 后来又做了颍州(今安徽阜阳)太守。 据传欧阳修与“外甥女”张氏有染,但双方并无血统关系,是欧阳修的妹夫的前妻所生。张氏嫁给了欧阳修的堂侄,以后又和家中的仆人私通,事情败露后,此案在开封府审理。在公堂之上张氏供出和欧阳修有私情。百般辩解,最后虽以“查无实据”了事,但在名声上却大受影响。他的政敌钱勰也借此攻击他,最后被朝廷贬到滁州。 皇祐元年(1049年)回朝先后任翰林学士、史馆修撰等职。 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又遭受诬陷被贬。命令刚刚下达,仁宗皇帝就后悔了,等上朝辞行的时候,皇帝亲口挽留说:“别去同州了,留下来修《唐书》吧。”就这样,做了翰林学士,开始修撰史书。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 主考礼部 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做了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转变有很大影响。  欧阳文忠像 嘉祐三年(1058年)六月庚戊以翰林学士身份兼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 嘉祐五年(1060年)拜枢密副使。 次年任参知政事。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上表请求外任,不准。 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得允准。

沈微微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上一章 二百零一章孟浩然 待完成的爱情最新章节 下一章 二百零三章李鸿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