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一片春愁待酒浇
本书标签: 古代  古风  有虐有甜     

流光容易把人抛.壹 缘起

一片春愁待酒浇

  春已至此地。

  三月春风惹人醉。

  这风拂过江南小城,舒爽,既不热也不冷,让人琢磨不透。

  此时,她正守在窗前,看着外面繁华的十里长街,车马水龙,行人走过。街上有小贩叫卖,有人正讨价还价。

  身处盛世,家国平安,繁荣昌盛。

  她叫张芸韵,年初刚满及笄。她生在江南,养在江南,是个美人胚子,身上有一种江南特有的风韵。她阅书虽说是不到千百卷,可也品行俱佳,琴艺和绣工都算是上好的,在江南不说数一数二,但也勉强算是个才女。

  她是小家碧玉,虽然家父只是个小小的从八品江南道御史,但好在她家里有些庄子田产,父亲名下有几家老一辈开的酒楼,生意极好,所以还算富裕。

  她身边只有一个婢女,名叫忆春。忆春从小便陪伴她一起,与她情如手足,无话不谈。

  再过几日,她也要出嫁了吧。

  想着嫁到那边之后,夫妻二人可以和和美美,举案齐眉。

  父母年前以前就为她议了婚,是京城魏家。

  她大婚那日,锣鼓喧天,魏家的迎亲长队从江南一直走到了京城魏府。当然,魏安是亲自去迎接她的。

  她远赴京城,嫁给了与她见过一面的魏安。

  他可是皇上钦点的探花郎。

  本觉得他是翩翩君子,其实在华丽的皮囊下,是腌攒不堪的内里。

  张芸韵至今还记得,她小时候在湖边玩,好像有人推了她一把,还是自己不小心掉进了湖里。她又不识水性,即使呼救了也没人愿意救她,眼看就要溺亡。

  路过的男女只是在湖边旁观,指指点点,嘴里还说着些什么。

  千钧一发之际,是魏家的独子魏安义无反顾地跳下湖里,救了她一命。

  其实她还抓到了魏安的玉佩,当时忘了,至今没有还给他。

  那是枚刻着流云百福纹样的羊脂玉玉佩。

  那时他们都还小,张母魏母本是闺中密友,说两家要不要定个娃娃亲,但两家家主也没说什么,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可是,从那天起,她便爱上了他。为什么一个男子,能生得那么好看,甚至比起女子,也丝毫不逊色呢?

  如今她也如愿以偿嫁到了魏家,做管家太太,管着魏家的中馈。

  自拜堂那日之后,他就几乎再没来过她的房中。

  那日,洞房花烛,魏安喝醉了。她给他弹《凤求凰》听,他说她弹得好听,让她每日弹给他听。他还说要跟她张芸韵“一生一世一双人”,不会负了她。

  只是,日后她带着琴去魏安那里时,魏安都坐在内室里,不让自己看他一眼。

  许是他衙门上有些公务,需要打理吧……

  她给他送去她绣的苏绣,他让人收了,不知道他喜欢不喜欢;她还下厨做了糕点,他让人收了,不知道他觉得好不好吃……

  只是他好像时时都在忙,都没见他对自己看一眼,笑一笑。

  不过他说过了这一生只爱她一个人。

  放眼整个魏府,也只有魏母肯跟她聊聊天,说些体己话。魏母见她没个子嗣,便请了御医给她调理身子。

  可惜,夫妻同房的次数太少,魏安每每都找了借口歇下,没行那周公之礼。

  即使张芸韵的身子调理的再好,又怎么可能怀孕。

  闲暇时候,她便只能看看戏本子做做女工打发打发时间。

  她常常拿出那块玉佩,放在手里端详着。每看到这枚玉佩,就像看到了当年的魏安。这样一来,自己心里便不那么难过了。

  慢慢的,她的糕点做得越来越好,她也烧得一手好菜了。只可惜,自己都没给父母做过一次糕点,烧过一次菜呢……

  听说父亲最近仕途顺利,现在好像是御史中丞了吧。张家也搬到了京城来。

  她至今也没个子嗣,这终究是个心病。

  直至那日,微醺的魏安来了她的房里,带着一身酒气。

  “妾身参见老爷。是什么风把老爷给吹来了?也不派人通报一声,妾身都来不及准备准备呢……”

  在魏安眼前的女子,亭亭玉立,略施粉黛,如出水芙蓉般娇滴清爽可人。

  “我来……看看……看看你……”魏安道。

  “老爷您喝醉了,妾身叫人去拿醒酒汤给您醒醒酒。"

  说着,张芸韵小心翼翼地给魏安更衣。

  约莫过了一盏茶的时间,忆春端来一碗醒酒汤。张芸韵服侍着魏安用下了。魏安对她笑笑,说许久没听她弹琴了,想听她弹《凤求凰》。

  张芸韵笑着应下了,命婢子取来了琴,给他弹了一曲。

  魏安看着她,仿佛想起了什么。

  一曲终了,她问魏安为什么只喜欢自己弹《凤求凰》,从没听过自己弹别的。

  魏安只是对她笑笑,又摇了摇头。然后便叫她歇下。

  自己已经好久没见他笑过一次了,他笑起来的样子真好看。

  天色也晚了。

  忆春吹了蜡烛后便识趣地退下了。

  两个人似乎又回到了洞房花烛夜。

  那夜,缠绵悱恻。

  她心中欣喜,辗转着到了后半夜才睡着。心里想着他是否已经接纳了自己。

  可未曾想,那事却在她意料之外。

一片春愁待酒浇最新章节 下一章 流光容易把人抛.贰 妾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