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武侠仙侠小说 > 当代孙悟空张开源
本书标签: 武侠仙侠  东方玄幻  男频   

第六十五章莲花漫漫普陀山

当代孙悟空张开源

莲花漫漫普陀山

  张开源见大家都要他上台分享,就不加推辞,欣然上台。

  张开源对着下面双手合十,高唱一声“阿弥陀佛”,然后说,“师傅,各位同修,我生平第一次在台上讲话,有不正确的地方务必请大家提出我们共同参悟。”

  “我今天从天空下来,很高兴的看到普陀山方圆百里都有正神善鬼护持,保护来往信士。所以我相信凡是来普陀山上香的弟子都会非常安全。在此我首先感谢冥冥之中保护宝山的朋友们。”说着朝外面深施一礼。

  “我对修佛的感悟和大家有许多地方是不同的。比如刚才讲的破四相,我认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句话,包含了一切都是虚妄的意思,即包括佛像菩萨像。道理有三点:一,佛说众生平等,佛祖和我们也是平等的。和狗啊猪啊龙啊虎啊都是平等的。我们参禅的时候,看到猪,那是虚妄;看到自己,那是虚妄;看到高山流水,那是虚妄;看到佛,也是虚妄。二,佛祖菩萨是我们的老师,他们是负责教我们怎么做人的,怎么修持的,不是要我们天天念他,天天看他,天天拜他。好像老师教一年级学生,老师教学生一加二等于三,学生只要学好老师所教的就是好学生。但是如果学生学啊学啊,不明白一加二等于三,只是天天看着老师,天天拜着老师,天天爱着老师,那么这个学生不是好学生。一加二等于三,这个等式里面只有一个一,一个二,一个加号,一个等于号,一个三,除此五项以外没有其它什么。如果你为了尊敬老师,把老师也放到里面,那就错了!是不是?第三,一切行痴妄想,皆是虚妄。你在参修的时候看到了佛菩萨,说明你经常想着念着佛菩萨,这和一个想钱很执着的人看到钱梦到钱一样,没有什么奇怪。你为什么能够看到真正的佛菩萨?真正的佛菩萨为什么让你看到?即使你修成佛菩萨了,你也看不到他们,因为有专门的菩萨来接引你,而不会是佛祖来。”

  “我自己的一点佛法见解和功力,来自我艰苦的禅坐修炼。我的心得是坚持,坚持,再坚持。坚持禅坐,少探讨方法秘诀。修行路上,许多聪明的人往往不如根性稍差的人。持之以恒,坚持禅坐必能渐入悟境,而一味探讨秘诀的聪明人,往往与开悟失之交臂。但是这样说并不是否认智力因素的重要性。有这么一个故事可以佐证这个问题。有一个修行者每天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读一遍《金刚经》,然后禅坐一个时辰。他的附近有一个蛇洞,一条蛇在里面天天听《金刚经》,并向修行人偷学禅坐,且每天能够坚持禅坐十一个时辰。结果时间长了,蛇开悟了,但是这个修行人一生也没有开悟。这不是蛇聪明,而是蛇下的功夫多。”

“禅坐的目的是开悟,不是禅坐,不是頑空。就深层意义上来说,也不是为了开悟。比如小学生学习123等的目的,是为了计算,但是也不是为了计算而计算……”

下面有人问:

“请问师傅,我曾经对佛经里面的话提出疑问,我的师傅说我是妄语,会遭天谴,使我一直胆战心惊。请问普通弟子能不能质疑佛理?”

张开源一笑,说:

“佛门禁止‘妄语’而不是禁语,凡是心中的实实在在的想法大可以说出来。我并不相信那个‘一语变成千年狐’的故事,如果说错一句话就让人转世做畜生,那么杀人放火,作奸犯科的怎么惩治?如果佛祖如此惩罚弟子,那不是乱施刑罚吗?如果连佛门都不讲理,那么天下什么地方是讲理的呢?再说,为了怕自己遭罪而不敢言是佛家所为吗?对于佛家来说,为了避罪而不言 ,才是罪过。‘妄语’指什么?凡是实实在在的话都不是妄语,对于问题的探讨即使错了而且是十足的错误,我认为也不是妄语。小身份的人对大身份的人的见解不同意或质疑也不是妄语,也无须惊诧。历史上许多圣人的结论现在证明是错误的,有没有?多不多?”

  张开源每讲一句,就有一朵莲花飘出口来,这时候已经是满阶生辉,莲花遍地。他讲到这里略微停了一下,下面数千人一下子全部站起来,高呼一声“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有一个僧人站起来对张开源说:

“阿弥陀佛,请问大师:我师傅常常对我说,应该经常看形象好的东西,不要看不好的东西。佛菩萨是美好的形象,所以应该常常持守。一切物体,好样子和坏样子给我们的信息是不同的。这话对吗?”

  “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都是样子,都不是样子,没有都不是样子.你还是这样子,没有佛样子.‘观自在菩萨,行深……照见五蕴皆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何来什么好坏样子?我日日修禅,不以为禅,参《金刚经》日日精进,亦不以为进.非虫非人非佛,亦虫亦人亦佛.深悟诸像非像之理,故能诸界神游,亦无神无界游,亦无神无界无游游……故应四处皆物,四处皆空.是物皆空,是空有物,物即是空,空必是物.物是物,空是空.物是空是物,物即物即空.物亦非空非物.果如是,何来这样子那样子?亦见这样子那样子,然此样子非那样子,亦非非样子.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佛!”

  张开源说出上面这些话来,自己也感觉吃惊。这些话犹如竹筒倒豆子,打开竹筒,豆子自己一下子就倒出来了,持竹筒的人并没有一点点向外面抛。张开源此时的感觉正是这样。

  此时大殿内祥云缭绕,莲花满地。突然那个首先请张开源上台的红衣喇嘛高颂一声佛号,顿时脱化肉身,一个和他一摸一样的形象来到张开源面前,对着张开源深施一礼,丢下肉身飘出门去了。主持忙派几个僧人移出红衣喇嘛的肉身,准备找时间火化。

  众人看到红衣喇嘛涅槃成佛,先是吃惊,后是高兴,齐唱佛号,会场一瞬间变得更加肃穆庄严。

  天空又传来一声龙吟,张开源此时心智明亮,犹如丽日当空。他听到龙吟,马上就意识到是自己口袋里面装有一个“马告状”的魂,所以震龙又来找他了。心机一动,讲到:

  “我们经常讲看破,放下。有时候就迷惑:怎么看破怎么放下呢?明明眼前有物,怎么就能够看作没有呢?我想有物就是有物,并不是没有。为什么有呢?因为现实里面的物和你心中的物对应了,所以你看到的物就是物。佛祖在这里是要告诉我们,心中无物,是要看破一切物都是昙花一现,过眼云烟。追求大境界,放下小境界,然后再放下大境界,归宿于无境界。比如我们在学数学的时候老师教给我们一个数学公式,我们记下了。但是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学这个公式而记这个公式,而是为了计算。到一定的层次,这个公式便没有用了。没有公式而会计算,便是大境界。最后到达不计算就知道结果了,所以那个大境界也可以废了。”

讲到这里,张开源从口袋里面拿出“马告状”的鬼魂来托在掌中让大家看,问大家:

“各位看到了什么?”

  有的说看到了鬼魂。有的说什么也没有。有的虽然看到了鬼魂,但是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话就也说什么也看不到。

张开源说:

“是的,这是一个我收留的鬼魂,他现在马上要入他的肉身,马上复活。我们不要怕自己能够看到‘相’,不要怕著相,关键是要放下,不痴迷。我现在把它放下,手中就什么也没有了。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学习进步,才能成就自己,成就对方。”说着他手掌向外一推,鬼魂便飞出门去了。

  这时外面来了一个女人,衣着破烂,浑身臭味。外面守门的不让她进来,发生争吵。守门四僧合力推她但却推不动。主持人出去看了看,进来问张开源 ,张开源让主持放她进来。那女人苍老憔悴,年约七十左右,进来以后在后面找了一个空位静静的坐下听讲。

张开源接了这个话题讲:

“众生平等,来的都是佛菩萨,怎能不让进?再说,佛讲爱人,爱世人,请问人分为几类?无非是男女两类。我看到今天在这里的都是男的,怎么就没有女的?我们讲爱世人,却常常在有意无意中嫌弃女的,这样就丢掉了一半人。爱世人,爱世人就是爱所有的人,不管男的女的,不管穷的富的。世人是一个什么范畴?世界上所有的人!众生是一个什么范畴?所有的动物植物!既然众生平等,那为什么不让这位菩萨进来呢?因为她是女的,因为她没有请帖,因为她脏!说到脏我想起了一个故事,这是发生在佛界的一个大问题,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需要金刚来破解。以前有一只狗,尾巴上带了粪便,跑到佛的塑像前甩了一下尾巴,结果把粪便甩到供桌上了。弟子们都要打狗,佛祖却说,这是无意上供,应该得到福报的,为什么打它?佛祖旁边有一个弟子听了佛祖的话,立刻大彻大悟,立地成佛。这个故事揭示出我们目前佛学上几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以前没有人讲的问题,我今天就讲一讲。”

  “第一个问题,就是世人贿赂佛菩萨的问题。许多人在尘世求名求利失败了,拿了钱物来敬佛敬菩萨,想得到自己在尘世得不到的东西。这和县长拿钱拿美女贿赂省长想当市长一样,都是贿赂。岂不知佛菩萨看到你的钱物就像看到粪便一样?佛菩萨喜欢的不是这些东西,这些东西是许多人喜欢的,但不是佛菩萨喜欢的。佛菩萨喜欢的是你做善事,是善!你回想一下我佛舍身饲虎的故事就会明白,佛菩萨喜欢的就是善,没有其它。拿了钱物来供,佛菩萨看不上,不喜欢。如果你拿这些钱物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那佛菩萨就喜欢,就高兴,就会帮助你。但是你帮助别人要出于真心实意,不能为了让佛菩萨让世人称颂你而去做,虽然你做了也有好处,但是和真心实意比起来就差远了!供奉佛菩萨,布施比丘尼,要的是你的欢喜心,要的是你无名利追求的本愿!你的这种欢喜心,这种本愿,才是你无穷无尽的福报!”

  “另外一个问题,其实还是前一个问题。就是我们为佛菩萨修金殿,塑金身的问题。我前不久去了一回天宫,天宫的建筑还不如我们普通老百姓的建筑,非常普通简陋。玉皇大帝吃着我们凡间一斤一元钱的苹果,喝着矿泉水。可是我们呢?把大量的钱物拿来修建宏大的庙宇,这是错误的。应该把这些钱物拿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佛菩萨不喜欢金银财宝,难道喜欢你盖的房子?你感觉你盖的房子非常大非常坚固非常壮丽,难道佛菩萨也是这么认识的?以己之心度佛之心,错了!”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念佛的问题。当然念佛是正确的,但是许多修行者每天花费许多时间去念佛,却不知道去干一些有益的事情,这就不好了。我说,念一万句佛不如做一件好事。因为佛菩萨最希望的是做善事。打个比方:一个人在一生中每天念一千遍佛而没有做一件好事;另一个人一生做了无数好事而没有念一句佛,佛祖应该奖励哪一个?大家说,应该奖励哪一个?”

  “阿弥陀佛!是后者。”下面齐声答。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雷锋应该成菩萨,那个救落水孩子牺牲的罗盛教应该成菩萨,而坐在寺庙里一辈子念经而没有善行的修行者永远不能成菩萨。寺庙里的修行者,应该是世人修行的老师,应该研习佛法,发扬光大,督导众生正确地修行。”

  “时间不早了,我应该给其他师傅留一些时间来讲。现在我说一件事,就是我们这个大殿里有的师傅犯了贪戒。铁木山菩萨殿里的净水瓶被一位师傅悄悄地拿到了这里。请问这位师傅,你这么贪,怎么精进?再说,你拿来净水瓶干什么?还不过是闲置在那里?”

  张开源正在说,先前进来的那个臭女人一闪飘到供桌前,拿了净水瓶下来,交给了范月华。当众人正在吃惊的时候,她已经飘飘然出去了。

  张开源马上下台,跪在地上朝着刚才出去的女人大拜三拜,对众人说:“刚才出去的就是观世音菩萨!”然后对着所有人深施一礼,拉了范月华也出去了。有一个肥胖臃肿的僧人也随着张开源范月华出了大殿。

二人起在天空,去寻找观世音菩萨,再也看不到踪影。张开源叹息道:

“看来我一生与神仙有缘,与佛菩萨却总是失之交臂。可惜!可叹!”

  回望普陀山,只见祥云缭绕,紫气腾腾 。张开源不由得赞道:

“真的是天下至上的好地方!”

张开源和范月华正在驾云欣赏美景,突然被刚才一起出来的那个肥胖臃肿的和尚挡住了去路。

  张开源想:看来这和尚里面能人真的不少,没有想到这个和尚也会驾云。

  “这位师傅有什么见教?”张开源礼貌地问。

胖和尚满脸露出一种目中无人的笑容来,伸出手对范月华说:

“拿净水瓶来我看看。”

  范月华双手递过净水瓶,那胖和尚拿在手中仔细观赏了一会,眼中不由得放出贪婪的光来,说声“借我用用”便化一阵绿光向 北方急速离去。

  张开源和范月华都大吃一惊,互相望望,一齐追了过去。

  那和尚的速度快得惊人,张开源和范月华拼力追赶,尚且不及。张开源用起神力,伸手一抓,感觉抓到了手中,收回来一看,却是胖和尚的一件衣服。没有想到胖和尚竟然成功运用了金蝉脱壳之计。

  这么延缓了一下,那胖和尚已经跑得无影无踪。

张开源对还在拼力追赶的范月华喊:

“慢慢来吧,反正他逃不了。我们不要放过欣赏美景的机会。”

  范月华看到张开源那胸有成竹的样子,也就不急不躁,和张开源一起边朝着胖和尚离去的方向缓缓而行,边欣赏脚下的锦绣河山。

  过了一会,张开源发现了胖和尚的踪迹,便和范月华降落到一个山洞外面。

  这是张开源一生中所见的最大的洞。洞口高约七八十米,宽约六七十米,洞侧石壁上雕琢出“腾龙洞”三个大字,下写“王任重书”四字。进洞四五步,里面展示出许多名人的题词。有关广富的“卧龙吞江,天下奇观”;有冯牧的“登山当攀珠峰,揽胜应探腾龙”……可见深爱此洞者很多。从洞内的记载看,我国领导人几乎全部来过这里。

  洞内忽而现出几个连珠似的小山,犹如小孩吹泡泡吹出来的似的,由小到大,有序地排列着。有的小山如龙凤腾翔,有的似神猴献果,令人顿生吉庆感。忽而流水潺潺,犹如伯牙竖琴而佳音缭绕;忽而秀木成林,妖娆苁蓉;忽而怪石如万马奔腾,草原飞牧,伴以溪瀑之音,让人立刻心旷神怡。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洞上有洞,一洞一天地,洞洞有仙气。可谓无山不有洞,无洞不有山,无山不有林,无林不伴石,无石不有草,有草必有溪。溶岩有的雄奇,有的险拔,有的静幽,有的清秀,五彩斑斓,景象万千。

  张开源和范月华进了腾龙洞,流连忘返,几不知是在天上还是人间。二人痴痴迷迷,竟然在不知不觉间已过了半天时间,等到二人醒悟,胖和尚早已逃之夭夭。张开源此时才明白了胖和尚引二人来此的用意 ,是想借助这里天地间独一无二的美景滞留二人,以便掩护他逃跑。

  张开源携了范月华走出洞来,很快就发现胖和尚停留在很远的一块巨石下,便与范月华急速追去。

  一小时后,两人来到了江西龙虎山。在天空观看,龙虎山左面延出一脉,其形似龙,张牙舞爪,极有精神;右面一脉形似坐虎,虎虎生威。山上奇石遍地,山下溪水如江,看不尽的妖娆美丽。

张开源对范月华说:

“胖和尚跑不了,我们索性也下去转转?”见范月华同意,便携了范月华来到溪畔,随一群游人在芦溪河坐了竹筏,在导游的带领下漂流而下。导游一边指点一边介绍眼前景点。无蚊村,象鼻山,天师府,上清宫,悬棺洞……说着说着,众人舍筏登岸,来到一座山峦重叠、多姿多彩的山峰前,说:“这就是九虎一龙壁。传说龙虎山是一处龙盘虎踞、龙腾虎跃的洞天福地,共有一百只虎,一百条龙,神态各异,各显神通。这座石壁就隐含着九只老虎一条龙的身影。看看我们能分辨出几只。能辨出一只虎,说明是个聪明人;能辨出二到三只虎,说明有才有德;能辨出四到五只虎,说明才高德望;能辨出七到九只虎,定是才高八斗,官至一品;如果一气呵成辨出九虎一龙,必定要做真龙天子。据说当年张天师辨出了九虎一龙尾,民间便称他为‘鬼王’,而乾隆皇帝下江南游龙虎山时,九虎一龙在他眼前活灵活现,可谓生龙活虎。大家有幸来此,不妨用心数一数,测试一下自己的才气如何?”

  张开源一看,知道这就是那位胖和尚观摩的石壁,于是舍弃众人,和范月华一起仔细观察起来。

  范月华看不多时,就看出来三虎一龙,张开源能够看出七虎一龙。二人越看越入迷,早已忘了自己是来干什么的。

所谓龙虎,就是许多互无关系的山石互相补衬而组成的图案。一旦找到它们,眼前便映现出栩栩如生的形象来。二人看了半天,还是前面所见的几个龙虎,再也找不出新的。

张开源突然说:

“我们换一个角度,看看是不是有新的发现?”

于是二人各斜走出十余步。范月华一下子欢呼起来:

“我又看到三个了!”

张开源也有了新发现。但是紧接着二人又都懊囔起来,原来虽然有了新发现,但是前面所看到的几只又找不到了。

范月华想了想,忽然浅笑起来:

“其实非常简单,我们离远一点,一定会看到全部的。”

于是二人又走出四十余步远,来到一个傻愣愣呆立着的石猴似的小山石上。这时候,九虎清晰地映入眼帘,但是怎么也找不到那一只龙了。

  这时候太阳已经落西,龙虎山云绕雾罩,静悄悄没有一点声息。张开源突然想到了那个胖和尚,这才醒悟他是再次有意引自己来这里以拖延时间的,心下不由得为他的阴险狡猾而惊讶。

  张开源急忙牵了范月华拔上高空,很快找到了躲在很远一个湖泊里面的胖和尚。暗夜对张开源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妨碍。

  暗夜如幕。天上地下,漆黑一片。张开源发动神力,向那个湖泊急速奔去。约摸过了三四个小时,脚下现出一个灯火阑珊的城市。二人降低高度查看,发现了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这才知道到了北京上空。张开源非常想下去一睹首都风采,但是被深深担忧净水瓶安危的范月华所阻止,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

  不一会就离那湖泊近了,这时候脚下景色更加变得乌黑一片。张开源想,可能是到了长白山一带。

再走一个小时,来到了那湖泊旁边的大山上空。二人落到山下有人居住的地方,从街上的牌子上才知道到了燕山,那湖泊就叫做“燕山天池”。

上一章 第六十四章 再下阴曹马老复活 当代孙悟空张开源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六十六章裁缝女夜唱新易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