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短篇小说 > 古风人物
本书标签: 短篇 

白居易

古风人物

  白居易(772年—846年),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蒲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参军授徐州彭城县县令(公元780年),一年后因白季庚与徐州刺史李洧坚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别驾,为躲避徐州战乱,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离安居。白居易得以在符离度过了童年时光。而白居易聪颖过人,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出了茧,年纪轻轻的,头发全都白了。

  

  

  815年,宰相武元衡遇刺身亡,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被认为是越职言事。其后白居易又被诽谤:母亲看花而坠井去世,白居易却著有“赏花”及“新井”诗,有害名教。遂以此为理由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818年冬,被任命为忠州(今重庆市忠县)刺史,819年到任。820年夏,被召回长安,任尚书司门员外郎。白居易的母亲虽因看花坠井去世,然而白居易早有许多咏花之作,而依宋代的纪录,新井诗作于元和元年左右(新井诗今已失传),可见此事不能构成罪名。他被贬谪的主因,很可能与他写讽谕作品而得罪当权者有关。贬谪江州是白居易一生的转折点:在此之前他以“兼济”为志,希望能做对国家人民有益的贡献;至此之后他的行事渐渐转向“独善其身”,虽仍有关怀人民的心,表现出的行动却已无过去的火花了。然而白居易在江州虽不得志,大体上仍能恬然自处,曾在庐山香炉峰北建草堂,并与当地的僧人交游。

  

  

  晚年白居易的生活,大多是以“闲适”的生活反应自己“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哲学。

  

  

  他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说:“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白居易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弊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宴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长恨歌》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花非花》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卖炭翁》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上一章 金圣叹 古风人物最新章节 下一章 杜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