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学霸之路
本书标签: 校园  励志小说  学习   

第二十章 心理学(1)……

学霸之路

什么是心理现象?人的心理是怎样产生的?它依存于什么,来源于何处?心理的实质究竟是什么?这些问题是学习和研究心理学所必须掌握的一些基本问题。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出于对自身的了解和探究自身精神现象的兴趣,人们一直在寻找着这些问题的答案。

一、心理现象与其特征

1.什么是心理现象

说起心理,人们不免产生一定的神秘感。其实,心理并不神秘,它只是物质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各种各样反映形式中的一种。

世界是物质的,反映性是一切物质都具有的普遍属性。随着物质的不断发展,其反映的形式,也随之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

无机物只有物理和化学的低级反映形式。如岩石风化或被水冲刷成砂砾的物理反映形式,铁受潮生锈的化学反映形式,都是最简单的反映。当生命现象出现后则有了感应性的反映形式。所谓感应性,指的是生物体以整个身体的变动对外界具有维持生命作用的物质刺激所作的直接反应。原始单细胞动物,如变形虫,遇到可食性物质,就会作出朝向、摄食、消化的反应,对有害物质则会作出逃避反应,等等,也些都是感应性的表现。

随着动物的不断进化,动物体逐渐地产生了神经细胞和神经系统。随着外界条件的不断变化,动物在本能行为的基础上摆脱了遗传、本能的局限,逐渐产生了条件反射的能力(后天学习能力),有了动物的心理。动物心理的发展,随着其物质载体——中枢神经系统由低级向高级的演化,经历了感觉、知觉、思维萌芽三个阶段。

人的心理则在此基础上由于语言劳动活动的参与而发展成为物质世界中最高级的反映形式。人的心理从最简单的感知觉到复杂的思维、想象,乃至个性,不论多么离奇,都是人脑这块特别复杂的物质或者与具体事物,或者与抽象的事物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地球上迄今为止最高水平的反映形式。

所谓心理现象,就是心理活动或精神活动在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与联系。

心理现象的形态是多样的。一个正常人,只要他处于清醒状态,就总要看东西、听声音(感知觉)、记事情(记忆)、做计划(想象)、想问题(思维);对人、对事、对物总有自己的好恶或褒贬,态度或者评价,或者喜欢、热爱,或者讨厌、痛恨(情绪);在工作、学习中总是会表现出自觉或盲从,果断或犹豫,坚毅或动摇(意志);有这样或那样的兴趣和能力,有这种或那种脾气和性格(个性),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人的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的特征是复杂的。有的具有鲜明的动态特性,有的则具有明显的静态特性;有的具有生动的外部表现,有的则只存在于主观体验之中;有的能被人清晰地意识到,有的则常常不为人所觉察;有的主要受生物因素的影响,有的则更多地受社会因素的制约;有的稍纵即逝,有的则相对持久;有的不断变化、发展,有的则相对稳定、不变。

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是广泛的。人的心理现象尽管形态、特征各异,但是彼此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在心理活动的发生上,它们互为基础或互为因果,任何一种心理现象的产生,都同时引发或伴随其他心理现象的活动;在心理活动的进行中,它们反映的内容虽然各有侧重,所起的作用虽然各有所不同,但是它们同时以反馈的方式相互影响或循环往复地相互作用,彼此间相互加强或减弱、相互补充或改变。

2.心理的一般特征

人的心理是以具有复杂结构和特殊功能的大脑为物质本体,在客观现实尤其是社会现实中产生的。它与动物心理比较,有其自身的本质特征。

(1)相对主观性

人和动物不同,动物仅仅是对客观环境的被动适应,而人类反映客观事物并不是被动的,而总是根据自己活动的目的、计划在纷繁的事物中有序地选择反映的对象,以确保心理活动向既定方向发展。这种反映并不是消极的、刻板的,像镜子反映物像一样,外面是什么,里面就反映出什么,而是带有主观性的,因而所得的映象被称为主观映象。但这种主观性并不是无定的、任意的、主观自发的、绝对自由的、可以随便臆测的。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仅仅依赖刺激物属性,通常还要受主体特点、环境条件以及活动性质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如由于出身不同、经历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结交的朋友及社会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其价值取向、认识角度的差别,不同的个体对同一事物的反映常常表现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环境和身心状态下,对同一个事物的反映也有差别。

(2)能动性

人类选择了自己的反映对象之后,总是通过积极地实践去改造它,使之更好地为自身服务。心理的这种反映,有一个极为复杂的加工改造过程,这是其他任何反映形式都不可比拟的。

人的一切目的性行动归根到底,就是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以更好地满足人的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这就要借助自身的力量和各种各样的工具,以及方方面面的条件,并且组织和协调许多人,进行各种实践活动,尤其重要的是具备创新意识,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兴趣,积极开展创造性活动,从而使客观世界不断地发生推陈出新的变革。列宁说过:“人的意识不仅反映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可见,人的创造性是心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

(3)预见性

动物的活动是盲目的,而人类的活动却是自觉的,有一定目的性。人们不但在行动之前明确地意识到自己要干什么,为什么要干,而且在头脑中对行动的结果已有反映。马克思在谈到人和动物的这一本质区别时曾说:“……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这种预见性不但表现为人对行动效果的预见,而且也表现为人的心理对行动的预见。人的预见性越强,就表明这种能动性的发展水平越高。

(4)社会历史制约性

人类的心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但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其心理更是社会的产物,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在社会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条件的不同,人的实践领域和对象的差别,心理发展水平也有所不同。如原始人的头脑中决没有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概念;“二战”以前,人们也不知道什么是“原子弹”,等。可见,人类心理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相伴而生的,人类的心理不可能超越社会历史条件而成为超然物。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地指出:“意识一开始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活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的心理水平也将越来越高、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丰富多彩。

上一章 第十九章 暗能量(2) 学霸之路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 心理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