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学霸之路
本书标签: 校园  励志小说  学习   

第十章 正比例函数……

学霸之路

1、正比例函数

  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2、正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

  一般地,正比例函数y=kx(k为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和(1,k)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一、三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x的增大y反而减小.

3、正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就是要确定正比例函数定义式y=kx(k≠0)中的常数k,其基本步骤是:

  (1)设出含有待定系数的函数解析式y=kx(k≠0);

  (2)把已知条件(自变量与函数的对应值)代入解析式,得到关于系数k的一元一次方程;

  (3)解方程,求出待定系数k;

  (4)将求得的待定系数的值代回解析式.

4、一次函数

  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当b=0时,y=kx+b即y=kx,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5、一次函数的图象

  (1)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是经过(0,b)和 两点的一条直线,因此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也称为直线y=kx+b.

  (2)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的画法.

  根据几何知识:经过两点能画出一条直线,并且只能画出一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所以画一次函数的图象时,只要先描出两点,再连成直线即可.一般情况下:是先选取它与两坐标轴的交点:(0,b), .即横坐标或纵坐标为0的点.

6、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

  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它可以看作是由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而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

7、直线y=kx+b的图象和性质与k、b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k>0,b>0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k>0,b<0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k>0,b=0经过第一、三象限k>0时,图象从左到右上升,y随x的增大而增大

k<0b>0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k<0,b<0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K,0,b=0经过第二、四象限

k<0图象从左到右下降,y随x的增大而减小

8、直线y1=kx+b与y2=kx图象的位置关系:

  (1)当b>0时,将y2=kx图象向x轴上方平移b个单位,就得到y1=kx+b的图象.

  (2)当b<0时,将y2=kx图象向x轴下方平移-b个单位,就得到了y1=kx+b的图象.

9、直线l1:y1=k1x+b1与l2:y2=k2x+b2的位置关系可由其解析式中的比例系数和常数来确定:

  当k1≠k2时,l1与l2相交,交点是(0,b).

  

10、直线y=kx+b(k≠0)与坐标轴的交点.

  (1)直线y=kx与x轴、y轴的交点都是(0,0);

  (2)直线y=kx+b与x轴交点坐标为( ,0)与 y轴交点坐标为(0,b).

一次函数垂线公式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kx+b(k≠0),则其过A(a,ak+b)点的垂线的函数解析式为

y=-(1/k)x+a(k+1/k)+b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一次函数y=kx+b(k≠0),则其过A(a,ak+b)点的垂线的函数解析式为

步骤1

求y=kx的过原点的垂线公式。

求y=kx的过原点的垂线公式。 [1]

步骤2

由步骤一类推到y=kx过A(a,ak)的垂线公式。

y=kx过A(a,ak)的垂线公式。 [1]

步骤3

进一步类推至y=kx+b过A(a,ak+b)的垂线公式。

y=kx+b过A(a,ak+b)的垂线公式。[1]

请用几何画板软件打开 一次函数垂线公式.gsp

拖动点A,K,B,改变a、k、b的值。无论怎样,都会发现两函数之间的夹角∠DEF恒等于90°。

(2013鞍山 [2] )26.(10分)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0.5x+2的图象与x轴交于点A,与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交于y轴上的一点B,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只有唯一的交点C,且OC=2.

  (1)求二次函数y=ax^2+bx+c的解析式;

  (2)设一次函数y=0.5x+2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的另一交点为D,已知P为x轴上的一个动点,且△PBD为直角三角形,求点P的坐标.

原题附图过小无法直接上传,图片链接见 [3] 。

原版解法

原版解法 [2]

原版解法 [2]

运用垂线公式的解法(仅解第2小题)

解:(2)

由(1)知二次函数解析式为

B(0,2)易得D(5,4.5)

分别代B、D点坐标和一次函数y=0.5x+2入垂线公式,直接解得P1(1,0); P2(7.25,0)

P3求法与原版解法相同。

作者公式是原创的,只能用于选择、填空等不需写明解题过程的题目。还有请各位大佬批改一下,哪错了,我好改,要不然以后写题的时候把公式写错了啦!

上一章 第九章 麦克劳林展开式…… 学霸之路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一章 计算机(软件)……v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