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万国志之奥斯曼帝国
本书标签: 历史  军事  历史军事     

新秩序昙花一现

万国志之奥斯曼帝国

  1807年,伊斯坦布尔

  博斯普鲁斯民兵联合近卫军发动兵变,迫使奥斯曼帝国苏丹塞利姆三世退位,奥斯曼帝国的军事改革失败。

  这一年的5月24日,博斯普鲁斯要塞指挥官马哈茂德·拉伊夫召集属下集合,宣布苏丹将在四天之后检阅部队,要求所有人换上新设计的欧式制服。话音刚落,士兵中间就炸开了锅,乱糟糟全是抱怨和咒骂的声音。突然,一个军官拔出枪来,一枪打死了拉伊夫的助手。其他人仿佛接到了命令,一起动手杀死了拉伊夫。

  造反的民兵离开要塞,向首都伊斯坦布尔进发,半路上奥斯曼的近卫军也加入了他们。叛军聚集在伊斯坦布尔的大竞技场,地上到处摆着倒扣的大锅,这个行为的意思是他们不再吃苏丹给的食物,也就不再听从苏丹的命令。

  消息传到皇宫,苏丹塞利姆三世赶紧召见近卫军首领,表示自己愿意答应叛军的任何条件。叛军递上一份名单,上面是12位高级官员,全都是支持塞利姆三世改革的人。叛军要求苏丹立即交出这些官员,全面废除改革。

  塞利姆三世想下令镇压,但是遭到了代理宰相的拒绝。塞利姆三世这才意识到自己被架空了,只好杀掉了几位躲在宫里的改革派官员,把首级送给了叛军。可叛军依然不满足,他们知道塞利姆三世才是改革真正的主导者,要求塞利姆三世让位给皇弟穆斯塔法。超过五万人聚集在皇宫门外,高喊着“我们要苏丹穆斯塔法”。

  最终,塞利姆三世退位,被幽禁在宫中,他耗费大量精力的改革也随之流产。

  这场兵变始于一份换穿欧式军装的命令,但事情绝没有这么简单,这背后其实是奥斯曼帝国保守派与改革派长期以来的斗争。

  八年前,塞利姆三世在第六次俄土战争的中途继位,当时奥斯曼帝国在战场上屡战屡败,情况危急。目睹帝国的虚弱,塞利姆三世登基仅一个月,就召集两百多名帝国上层官员,讨论国家的未来。

  塞利姆三世认为奥斯曼战败,是因为军队太落后,必须进行改革。奥斯曼的常备军被称为“耶尼切里”,也就是近卫军,是奥斯曼帝国主要的军事力量。但是塞利姆三世在位时,近卫军长期缺乏训练,纪律也很差,很多人兼职做起了生意,根本就是一帮乌合之众。

  第六次俄土战争结束后,塞利姆三世开始在国内推行军事改革,并将自己的改革命名为“新秩序”。

  塞利姆三世派人到法国聘请战术教官,帮助训练奥斯曼军队,当时还默默无名的拿破仑也参加过招聘,只不过法国革命形势变化太快,最后没能成行。塞利姆三世靠着这些法国教官,组建了一支“新秩序军”,清一色欧式装备,但是他也不敢搞得动静太大,只招募了600名士兵。

  塞利姆三世之所以如此克制,是因为国内的保守派势力太大。

  首先是近卫军反对改革。近卫军是奥斯曼帝国的常备军,享受世袭、免税等特权,新军的出现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地位。

  其次是部分高层官员反对改革。凡是想参加近卫军的人,都必须获得一张委任状,很多奥斯曼帝国官员就靠贩卖委任状赚钱。曾经有一位宰相倒台,抄家时查获了1600名近卫军的委任状。如果新军取代近卫军,这些官员的财路也就断了。

  再次是宗教因素。兵变的始作俑者博斯普鲁斯民兵和新军没有太多利益冲突,他们发动兵变是因为拒绝穿异教徒的服装,也拒绝接受被改编成新军,奥斯曼帝国内对西化一直有种抵触情绪。

  塞利姆三世稳步推行着自己改革,小心维持着国内的政治平衡,慢慢扩大新军规模,他心里很清楚,只有新军实力强大起来,改革才能成功。到了1801年,新军已经有了九千人。同时,塞利姆三世也颁布了一些措施加强君权,比如说给宰相设置三年任期。

  然而,1806年第七次俄土战争的爆发,打乱了塞利姆三世的节奏。前线吃紧,他下令实行普遍征兵制,以补充新军的兵源。新军规模开始快速扩大,威胁到了近卫军的地位,最终酿成了开头所说的兵变。

  塞利姆三世被迫退位,标志着新秩序改革的失败,奥斯曼帝国的军事现代化功亏一篑。

上一章 丢掉克里米亚 万国志之奥斯曼帝国最新章节 下一章 帝国瓦解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