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百姓来说,这些日子虽然忙碌,可只要看着家里的生活在渐渐变好就像是吃了什么十全大补丸一样浑身充满了劲,连一眼望得到底的人生都有了些奔头。
不过也是,他们的愿望简单得很,不求活得多好,但求活下去,只要活着一切就有希望。
因此,百姓们对于下达诏令的虞九倾可谓是感激涕零,直说皇太女殿下是顶顶大善人,日后一定也会是一个大明君,他们想不出什么华丽的辞藻去赞美,但是皇帝已经是他们认为不下于神仙的大人物了,更别提是明君了。
尤其是之后的几月,虞九倾拨出大量钱款求援因战乱而逃难的流民,再三核查后将他们安置,并保证不会放弃任何无辜的人。
这些一无所有的难民几乎是喜极而泣,甚至要跪下给虞九倾磕头,这一路上他们心惊胆战,总算有个安身立命的地方了,哪怕现在四国还在交战,可至少不会不明不白死在路上无人知晓,就算是死也得落叶归根!
这一刻,虞九倾的形象在他们心里无限放大,直逼晋国的最高统治者,还有的淳朴的百姓偷偷给虞九倾立了长生牌。也还好晋皇不是昏庸好嫉的人,不然哪个皇帝能容忍继承人拥有如此高的民意,恐怕夜晚就寝都不会安稳。
而被众人感激称赞的虞九倾丝毫不知道,她现在正在有条不紊地处理各地官员奏上来的折子,这场仗一打就是三月,如今除了魏国在后面摸鱼,晋楚和蜀打得可谓是你死我活,正正好互相对峙在衡河旁的城池里外。
蜀皇叶荀手下有文臣能将,楚祁的本事也不逊色于他,其实这次对峙是可以预料到的,可是这根本不是叶荀想要看到的,自己人知道自家事,蜀国虽然兵力强悍装备精良,可是国内的经济却支持不了持久消耗战,这也是为什么他不顾朝中大臣劝阻执意快速发兵。
一想到国内形势叶荀就头疼,他也是刚登基,朝政并不稳,尤其先帝是个爱民的,一直主张休养生息,可在叶荀看来,这种做法虽然有好处,但是也抹灭了蜀国骨子里的好战热血,若是一直这样下去,很难相信日后蜀国将士是狼还是羊,反正有着野心的叶荀是不屑的,厚重的土地是要靠骁勇的铁骑踏平的!
再说了,他早就得到消息,晋楚两国早已联盟,虽然不解为什么是晋国领头,但这不重要,这两国一旦联合起来,魏国就是瓮中之鳖,解决魏国后那些迂腐的大臣还真以为他们会放弃蜀国这块肥肉?由己推人,叶荀是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所以,与其坐以待毙,靠着晋楚会不会发善心这样不切实际的幻想逃避,叶荀更愿意放手一搏,若是这点勇气都没有,那还不如洗干净脖子等死吧!
于是,他压下了国内一切反抗的声音,孤注一掷地出兵。
可叶荀到底低估了晋皇的果决,亲自带兵鼓舞了士兵志气,原本不堪一击的守城将士一听援兵快到了一个个像是打了鸡血,求生的本能让他们死守城池,又让虞九倾坐镇晋国,稳定大后方,完全不怕虞九倾有二心。而摄政王楚祁,曾经的玉面小将军,他于兵事一道的确厉害,连叶荀都不得不承认。
总而言之,叶荀最不想看到的局面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