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TheLastWeek
本书标签: 现代  原创作品  精神疾病 

文章小细节与作者说

TheLastWeek

写在最后,作为我的感想:

《The Last Week》这本书,思维模型起初建立在我自己的身上,写在文章最前面的由真实故事改编有一半是我自己的故事。

对于角色中的我:

这个我,有50%的相像程度,我甚至在写文时,会跟着笑与哭,会沉默与大喊。

2023年,对我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2023年5月25日,我确诊了抑郁症与焦虑症,从那天开始,我的人生便开启了一个副本,战胜它们。

现在想想,当时的我状态让人疑惑,我本是一个开朗的人,为什么会得病?

我也很疑惑,这也是我的疑惑。我不知道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或者说根本不可能有一个具体时间,一切都是渐进后浮出水面,或者说一切都有迹可循。

然后我开始了艰难的治疗,药物和心理咨询一起,但是很遗憾,成效都不大,至少到现在2024年,已经十个月时间都没有见好,而喝的药却越来越多,因为我像文章中一样,得了精神分裂症。

这在别人眼中看着是一个让人唏嘘的事,但是我的幻想中,有两个人,就是正文中的怪物,与番外中的“我”,亦好亦坏,我会沉浸于好的里面,受尽鼓舞与安慰,也会害怕于一些只有自己能听见的批评甚至是指令性语言。

起初我也在选择上很艰难,因为没有人给我一种幻想中那个人一样的安心感,所以我害怕它的消失,像番外里的久久一样。

但是我也是一个长期处于心里孤独的人,我学会了享受孤独,在孤独中找到自己的舒适,所以我的结局不会像久久一样。

所以在心理辅导师的帮助下,让我渐渐去寻找现实中的一种力量,让我安心的力量,所以我的幻觉在药物下渐渐变少,也许,在不久后的世界,我会痊愈。

我们都不是最悲催的人,所以请因为着个“最”永远对世界爱着,即使有时候不会感觉到爱,也要有希望。

关于角色中的母亲:

这个母亲,与我的母亲大约有60%相似。

这不像的40%,是因为,那天确诊,我是跟着母亲一起去的,也就是说,他从一开始就知道我的病情,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她真的开始改变,改变成了正文里我幻想中母亲的样子。

那60%相似是我确诊之前的母亲,她是一个有极强掌握欲的人,所有的事情她都不相信,包括她的孩子,她会安排好她孩子生命里的很多东西,主要是学业,在她的规划里,我考上了市重点高中,同时,问题也就出现在高二后期。

从确诊那个时候开始,她便开始学习放手,但她这么多年一直如此,是比很难学会,我感到了她的焦虑,着急,但我也无能为力,当时的我是自身难保,所以我们都陷入了一个情绪旋涡。

很不幸,我的病情,有一部分是因为她,但她不过怎么都是我的母亲,有人告诉过我要我远离这个家,但我知道,我不能逃离,这不是办法。也有人告诉我,我的母亲是一个很能干的人,她一定是为我好,让我体谅她,可我也清楚,这个方式错了。

我们中间,自始至终都缺少一个中间阀值,天平总是不稳定的。

关于角色中的父亲:

这个父亲,有65%的相似程度。

他在我很小的时候便出了远门工作,作为女儿,我们的关系却很疏远,一直有种距离感,所以,直到现在我从来没有对他说过“我爱你”三个字,我不知道该怎么说出口,因为我们中间,也确实缺少了童年的陪伴。

关于角色中的奶奶:

我从小是被奶奶带大的,我们的情感是家里人里最好的,奶奶厨艺很好,总是说,你以后考到哪里哪里,我就在门口给你租个房子,给你做好吃的。

她终究是老人,不懂所谓的抑郁,但在我眼里她不需要懂,她会是我最好最好的奶奶。

关于角色中的光;

这个光是我自己编出来的,因为我的生命里大多人都是我刻意迎合的,很多人眼里我都是知性的,理性的,不想一个刚刚成年的女孩,所以我还没有遇到过自己的光,所以我想编造一个像这样的人,虽然有心帮助,但是却又不正确了解这一个病症。

文章中的小细节:

1.怪物时而出现,时而不出现时病情的表现,并且会随着情绪改变。

2.再喝一些处方药尤其是精神药品时,是不能喝酒的。

3.所有地点在家时,都不会标明,因为文中我的眼里,家并不温馨。

4.蓝色玫瑰花的花语:奇迹,不可能实现的事。

5.连最后离家的钱都是学习好得的,暗讽家庭氛围。

上一章 番外终章二(be结局) TheLastWeek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