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都市小说 > 人生四重奏
本书标签: 都市  现实主义  隐含哲理 

第16章 原来这就是艺考

人生四重奏

松最近不怎么忙,因为他只需要管理1楼,而1楼前期被经营的很不错,现在基本上都不需要他。

反倒是李信,天天为了2楼事情忙前顾后。

松从低价买下了李信q7汽车,虽为二手车,但是车身保养的很不错。

松之后就经常在这个城市经常逛着,感受闹市的繁华,感受生活,女朋友琴也才迈入事业期也很忙。

下午,正兜着风的松下车时瞧见一个17岁左右的女孩,在路边的人行道的栏杆上趴着哭着。

松有些好奇,便下车拿着纸递给了他,问:“咋了这是。”

女生接过纸看了一眼松仍抽泣着,过了一会儿,两人便趴在栏杆上聊了起来。

女生名叫张曦,是一名高三的美术艺考生,家里花了几万送她去机构上课,最近刚艺考完。

张曦是零基础学的,在外面学了半年,家里面一开始不同意他去学的,她求了好久,家人才同意。她的文化分和很多人一样能考430分左右。但这个分数是上不了大学的。

张曦的老师建议她真的想考大学就去试试美术艺考,她一开始对参加美术艺考没什么概念。但是她去了之后才发现周围很多人的画画功底都不错。和她相比,她感觉自己太逊了。

数据显示,去年参加美术艺考的有13,000人,考上的只有4800人左右,她意识到形势的严峻性,不敢懈怠。

才去机构的时候,杨曦每一天都不敢松懈,时常一画就是一下午,吃完晚饭往那一坐就是画到凌晨2点。

机构班级第一次月考,杨曦排倒数第一。成绩往前面靠的,不是复读生就是有“童子功”的学生。

成绩出来的那一天,她彻夜难眠,多了些焦虑,多了些彷徨。

学美术要买笔,要买纸,买颜料,买橡皮,还有很多,需要问家里面继续要钱,家里人对她也很是关心支持着她。

杨曦拿着钱去买文具时,时间长了,她感到如负重任。她感到人生是第1次如此焦虑。要学的美术绘画内容还有很多,比如:

明暗交间线、色彩统一、亮灰暗、块面过渡、边缘线处理、近实远虚等很多内容。

这比平时在学校学文化要累得多,似乎并不像平时同学们所说的“艺考都是捷径”“花钱买大学”“出去集训就是玩”一样很轻松。

杨曦总是画到深夜,画到崩溃,画到嚎声大哭。可当初是她坚定的说要来这里的,是她说想真正考大学的,又只能拿起笔重新画着一张又一张。

机构培训老师都看在眼里,却又不得不为了她好,时常因为她在绘画上的错误而批评指导她

培训机构每个星期天会放一天假,大部分的同学会打扮着自己,缓解压力去到外面到处玩。杨曦也想去玩,可她又不敢去玩。老师告诉她,你没有天赋和基础,如果想脱颖而出,就只能拼命的去画。形成肌肉反复记忆。

老师对她说:“我能感受到你精神和身体上的痛苦,但这几万的集训费绝不是打水漂,这更像是打磨着你自己,一次次的打击是为了你艺考那天能交一份自己满意的画卷,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和她同一个机构的还有人学音乐的,杨曦总画画到凌晨时,也能听见楼上音乐生的竹笛声,和钢琴生们反复弹错却又一遍又一遍的练习。

松问:“那你考的怎么样?”

杨曦转悲为喜的回答:“240,刚查完成绩,这对于一个艺体生来说,文化分只要上了400分都能有个大学读!

松看得出来他的开心,也能够想象她描述中那个场景。

虽然他没有经历过艺考,但是他实实在在的是靠纯文化分考的大学,他知道高考的残酷性……

初中的时候它是一个分水岭,它能够分走50%的学生,一般在这个分水岭掉点的人,就意味着他们的社会阶层无法在往上提,少部分家里面有钱的可以投资儿女做一些中下小产业的生意,没钱的就沦为劳动力为资产阶级服务。

而高中的学生一小部分是家长用钱把他们砸进了贵族高中私立学校,纯纯混个毕业证罢了。

一部分凭文化分上的高中生,属于那种有基础,但不多的学生,这里面的大部分人时而清醒,时而堕落,半努力式前进着。相对放松的环境,让这部分的学生放松自己,晚上带手机熬夜打游戏,谈恋爱,不是成对走在走廊就是操场,上完晚自习回来寝室,就互相打着电话暧昧聊天,大部分的学生最后考不好都走了分类招生。

而另一部分基础扎实,带点天赋又努力的学生在高考的战场上博弈着。

最后便是艺考生,他们的文化分普遍不高,在艺考的路上拼搏着,因为这是他们高考最后的曙光。

毋庸置疑,高考和艺考都是一场勇敢者的游戏。

上一章 第15章 是命运我,还是我运命(二) 人生四重奏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17章 幸福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