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九州聊天群
本书标签: 古代  历史聊天群  古人聊天群   

番外篇:夺门之变前夕

九州聊天群

看完那个纪录片后,朱祁钰一阵庆幸,虽然现在自己是病体,过不了多久就会病逝,但他也不想当那个“郕王”,谥号为“戾”。

“戾”是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说,就是“恶”字,就是不仁,不义,不忠,不孝。

哪怕他明白“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但哥哥毫不犹豫的态度以及最后给他定的谥号,就足以让他明白――不该心软。

同时,看过纪录片的朝臣都明白,此时此刻,朝堂上该有一场腥风血雨。

于谦暗想,只是希望这场腥风血雨,不要牵连百姓……

至于劝朱祁钰不要这么做,谁敢想?

他们皇帝最后成了“郕王”,谥号定为了“戾”,那时没人劝阻明英宗朱祁镇,此时又有何脸目去劝阻明代宗朱祁钰呢?

朱祁钰下旨,将朱祁镇贬为庶民,将与之牵连的大将石亨,太监曹吉祥,大臣徐有贞,张軏、张輗两兄弟,孙镗以及杨善押入狱中,秋后问斩。

下完诏后,他又觉得不妥。

点开聊天群,朱祁钰艾特了自家一众老少,询问如何处置朱祁镇为好。

最后结果只有四个字――“斩草除根”。

毕竟“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嘛。

于是很快,诏旨便改成了将太上皇朱祁镇以及与他牵扯的若干在夺门之变后立功的朝臣、太监、大将之类押入牢狱,秋后问斩。

这道诏旨下完了,就该是第二道诏旨了。

第二道诏旨即是立朱见深为太子。

第三道诏旨是封于谦为太子太师,王竑为太子太保,王直为太子太傅,即为太子三师。

第四道诏旨是改于谦兵部侍郎为兵部尚书。

第五道诏旨是给包括于谦在内的一干于夺门之变受害的朝臣加官进爵。

第六道诏旨是给于冕等一道免死金牌。

有这几道旨意在,于谦的身家性命必会得到保障。朱祁钰暗戳戳的想。

王直是忠臣,而且在夺门之变也没有任何作为,可以选用当太子太傅;王竑打死了马顺,当太子太保,可以给朝臣一点点震慑力。

至于于谦,既是清官,也是忠臣,在北京保卫战中,又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当个太子太师哪过分了?

朱祁镇死,入皇陵。

夺门之变的功臣死,乱葬岗上草草裹尸,其妻女充军。

这就是要明明白白的告诉朝臣,皇家叛乱后死,他死后待遇依然;而你们这些大臣一旦参与进去而失败,那便是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至于看到这些诏旨的朝臣如何想,这就不关朱祁钰的事儿了。

……

骂骂咧咧的朝臣:陛下,你这诏旨字字不含偏爱,句句全是偏爱啊!

毕竟英宗复辟一事,首先死的是于谦,于是英宗提前入皇陵了。

紧接着立朱见深为太子,也不想想于谦死前说为了不让皇位有所动荡而从容赴死,下一任皇帝不得对于谦的好感度拉满啊,更甚者,那个纪录片说,于谦只恭恭敬敬摆放着天子御赐之物,很好,下一任皇帝也不可能对于谦有所忌惮了。

再接着,于谦和王直、王竑被封为太子三师。很好,王直与于谦交好,王竑又是天大的忠臣,于谦又与下一任皇帝是师生之情了,那于谦的所作所为,不得被下一任皇帝认为是忠于自个儿,忠于大明啊。

于谦又被改至兵部尚书,这是把于谦的实权整没了,可军队作战失败的“替罪羊”也轮不到他(北京保卫战的成功可全是依赖他的),下一任皇帝对于谦最后一点忌惮也没了。但是没有兵部实权,也可以兼任其他有实权的职位。

现在可能于谦握着兵权,只要把兵权往上一交,皇帝的好感暴涨,忌惮暴跌。

给和于谦一样受害的人加官进爵,这些人对于谦的好感不也暴涨?

这时如果再给于谦一个免死金牌,就能让下一任皇帝对其忌惮。

可你偏不,你给了,但你给于谦的儿子于冕了,于冕是未来被流放的人,给他也没毛病,可他是于谦的儿子。既让下一任皇帝毫无忌惮,也让于谦享受免死的待遇。

陛下,你和于谦究竟有何关系?

一干朝臣想。

上一章 第四章 九州聊天群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