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大唐纨绔太子爷
本书标签: 古代    唐朝     

第143章

大唐纨绔太子爷

两人对视一眼,心领神会:“这事儿小菜一碟。”他们迅速锁定个闲置的打铁台,又拉来一位帮手。三人凑一块儿,热火朝天地讨论起来,着手铸就李承乾定制的那把刀。恰在此时,铁匠铺的东家闻讯赶来。他正欲开口,却被李承乾递来的火木仓图纸截住。李承乾示意他先别说话,专心琢磨图纸,因为他要全程观摩这三位匠人铸刀的过程。

俩人麻利地剥下衣物,套上简朴的防护装备,各握一柄铁锤,分立铁毡两侧。他们唤来的帮手,则将三条等长铁片投入熊熊炉火中,待其烧得通红,再用钳子夹出,稳稳置于铁毡之上。随后,三人仿佛心有灵犀,默契地开始了将三片铁熔铸一体的工程。这一幕,简直堪称打铁的艺术:挥锤的两人,步伐稳健、锤落有声,节奏感十足;另一人则眼疾手快,时刻微调铁片位置,确保两位匠人只需专注而有力地击打铁料,无需分心他顾。

两人挥汗如雨地打铁一阵后,暂停下来歇息。此时,一旁协助的人把那些刚才被锤击紧贴的铁片重新送入熊熊燃烧的火炉,再度进行炽热的煅烧。待铁片烧得通红透亮,他们麻利取出,接下来便是更为精彩的表演:他们竟将滚烫的铁片精准对折,再重重砸合。对折后的铁片再次被投入炉火中回烧至炽热,随后,他们便循环往复这一系列动作——取、折、砸,仿佛一部精心编排的打铁交响曲。在一旁观察的李承乾看得多了,逐渐觉得厌倦起来。他心想:“这打铁也太枯燥了吧,就跟和面似的!不就是不断地对折、对折么……”

李承乾皱着眉头,冲着铁匠们发问道:“各位,这番猛砸,究竟还得持续多久啊?”

铁匠回应得毫不犹豫:“殿下,只需再来三轮,便可大功告成。”虽然对于其中原理他们一无所知,但手中的兵器经此锤炼,其坚硬度无可挑剔,这一点,就已足够让他们心满意足。终于,锻造完毕,紧接着是淬火处理,待一切就绪。随后便是至关重要的开刃环节,一旦利刃出鞘,这便成了一把称心如意的好兵器。

铁匠向殿下保证:“您放心,这把刀完工后,我们会亲自送至您的府上。不知您对此是否满意呢?”

李承乾微微颔首,心里琢磨着:免费的,不要白不要嘛。他随即转向对方,确认道:“您是这儿的东家吧?那咱俩得好好聊聊这火木仓的事儿了。”

“殿下,瞧瞧这玩意儿,美得不得了,它叫做——火木仓?没错,就是火木仓,简直妙不可言。”东家满眼赞赏地说着。李承乾眉头微皱,颇感困惑,便问道:“你为何如此推崇它呢?”

东家眼中闪烁着热忱,回应道:“就凭它那精巧绝伦的传动装置,我琢磨着,难不成是运用了传说中的墨家机关术吧?”正巧有人愿意帮李承乾打圆场,对此他自然是喜不自胜,顺水推舟应道:“你真有眼光!正是墨家机关术啊!”

"这撞击生火花的玩意儿,简直牛得不行!全是前辈们的过人智慧,真心佩服到五体投地。"

"没错,说得太对了!你可真够棒的,你简直就是个……"李承乾之后又在心里嘀咕着,心想只要不让人误会这是他自己捣鼓出来的就好。毕竟要是没那个系统帮忙,他压根儿琢磨不出这东西咋造。

"再瞧瞧这螺钉,更不得了啦!绝对是空前绝后的超级大发明,厉害炸了!"

铁匠一门心思扑在能否亲手锻造出火木仓的零部件上,而东家则对这些部件背后的实际用途与价值了如指掌,两人所关注的焦点可谓大相径庭。

李承乾饶有兴致地插话:“刚才那俩铁匠拍胸脯保证,仨月之内就能鼓捣出第一把这新奇玩意儿,这话靠谱不?”

东家泰然处之,应道:“确实如此,无误。”

李承乾环顾四周,眉头微皱,继续追问道:“就你们这区区二十来人,凭这么点人手,真能胜任大批量打造兵器的重任?”

“实话跟您说,我们拥有的造武器场地远不止这一处,能工巧匠更是数不胜数。只不过眼下的局势无需大规模锻造兵器,所以人手、资源都给分散到各处去了。就拿这城中来说吧,不论大小,铁匠铺子起码有二十多家,更别提城外及其他地方了。”东家如此解释道。

李承乾心中明白大战将至,但他明白此时万万不可随意透露,于是选择默不作声,只是点头应承。“行,那就三个月后,我来取货。”他稳稳地说出了约定的时间。

“您尽管放心,绝对没问题!”东家拍着胸脯保证道。

李承乾稳步走出,心里对眼下的状况相当满意。要知道,那个足以颠覆时代的火木仓,只需静候短短三个月,就能傲然登场。这份即将揭晓的期盼让他的心如火般炽热,满腔激动几乎要溢出来。此刻,他觉得是时候亲自为这冷兵器的时代划上句点了。尽管冷兵器仍会有所应用,但李承乾心中暗自盘算着,眼中闪烁着坚定与期待的光芒。

东家继续研究图纸,他渐渐感觉到压力,因为他看到了弹簧簧,扳机要用的,在图示里面拥有很大的弹力,并且他不解,这种弹力是怎么来的。只是做出来的,到底有没有弹性,这又是一个值得去考察的问题了。

行至中途,李承乾猛地一拍脑门,觉着这玩意儿得严实捂住,保密才行。于是乎,他赶紧差人传话给东家,就怕到时候自个儿还没捣鼓出火木仓,别人却抢先一步造出来了。不要觉得夸张,真的会有这个可能的。

这一天,可不一般,一个让李承乾做梦也想不到的人物,竟然找上门来,这人便是大名鼎鼎的玄奘法师。李承乾一脸茫然,心想:“玄奘找我干啥?难道看我长得异于常人,打算拉我入伙,一同西行取经?哎呀,我可是对佛门那套没啥兴致。”不过话说回来,既然玄奘主动求见,他哪有不见之理?毕竟对方可是历史长卷中赫赫有名的角色。李承乾心里头也是好奇的的,琢磨着:“不知这玄奘真人究竟啥模样?”

既然来到唐朝,李承乾有一件事还是很期待的,那就是见见这些历史上有名的人是什么样的,不是说在历史上不出名的没有什么才能,有很多没有记载过的。可是能够留名的,很多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当然有些虽说有骂名,但是不可否认人家确实有一些独特的能力在的。

僧侣踏入门内,李承乾上下打量,最令他记忆犹新的便是玄奘的双眼:一对眸子,黑如点漆,白如羊脂,深邃如潭水,淡然如秋月,仿佛能抚平人心中翻涌的躁动。玄奘步入殿内,向李承乾行了一个虔诚的佛礼,双手合十于胸前。李承乾见状,忙不迭地模仿玄奘的模样,回以一礼。瞧见李承乾略显拘谨的动作,玄奘面露微笑,温言道:“殿下无需过于客套。”

李承乾微微有些尴尬,心知自己刚才的动作确实不够规范。他随即招呼道:“高僧,请坐吧。”又转向旁人吩咐,“来人,上茶!”茶呢,是要用顶好的茶叶混入蔗浆来泡的。话音刚落,秋月迅速响应,双手奉上精心泡制的茶水。

“高僧,来尝尝这茶,连我父皇都赞不绝口呢。”李承乾说着,语气中透着自豪。

玄奘接过茶盏,细细品味,那股清雅甘醇的茶香瞬间提神醒脑。“太子殿下,这茶确实非凡。”玄奘颔首称赞,“不过,我今日拜访,实有一事相托。”

李承乾闻言,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回应:“只要别让我剃度出家,其他事都好说啊。”心中虽闪过一丝戏谑,却也夹杂着一丝对未知请求的真实顾虑,甚至暗自思忖:是不是直接送一堆经书给玄奘,就能把事儿给应付过去呢?

“您真会开玩笑,殿下。”玄奘笑着回应,“您的肩头担负着多么重大的责任,哪能说去当和尚就当和尚呢?我们这帮出家人,顶多就是念经吃素,自我修行,再者碰上些有缘人帮一把。可您呐,您能做的善事、能救的人命,那可是远超我们所有和尚加起来的总和啊!”玄奘脸色一整,话语中满是敬意:“得真心实意地感谢您,殿下,您成功遏制了那场蝗灾,这是功德无量的大好事啊!”

玄奘早听说了李承乾处理蝗灾的事迹,对这位年仅十岁的少年颇感钦佩。在他看来,李承乾比他们这些身在寺院的僧人可有用多了,人家实实在在地救了无数百姓的性命呢。

当然额外提一下,不可否认的是虽说和尚呢确实有些人是做的不好,但不能一概而论,有些和尚还是可以的,是真正的高僧啊。人分善恶,这个群体里不是所有人都是好人,也不是所有人都是败类,就像是有些是卖国贼,有些却是爱国者,有些人会在危难面前挺身而出,有些人则会明哲保身。

上一章 第142章 大唐纨绔太子爷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14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