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大唐纨绔太子爷
本书标签: 古代    唐朝     

第135章

大唐纨绔太子爷

李承乾甚至发现了许多不是工人打扮的人,在几个建议的工具跟前站着,似乎不用干活,一问才知是李淳风找来的。

查了吃食,查了住宿情况,确实有些简陋,所以李承乾做主请喝鱼汤。

饱餐一顿后,李承乾示意手下将冰棍逐一派发给大家,一人仅一根,尽管大家都是头回尝鲜这冰棍,却吃得津津有味,瞬间晋升为冰棍的首批民间拥趸,无形中为冰棍日后的风靡打下了基础。然而,除却特意预留的一百根,此处剩余的冰棍若不带回,便只能留给避暑山庄的人享用,这并非他所愿。毕竟,剩下来的冰棍寥寥无几,连半数人都分不过来,如此一来,不如索性全数运回。此刻,武珝目光一瞥,察觉到一个颇为蹊跷的现象——运送冰棍的马车上,竟都严严实实地裹着被子。她暗自思忖,如此包裹,岂不是会让冰棍融化得更快么?

武珝轻步走向李承乾,扯了扯他的衣袖,好奇地问:“殿下,您知道为啥要给那些冰棍盖上被子不?”

李承乾一听,微微一怔,回答道:“喏,你去摸摸马车上那些被子,可别以为是寻常被子,那可是灌了水的水被子呢。你说说,水被子能有多暖和呀……”

武珝依言来到马车旁,轻轻踮起脚尖,小心翼翼地掀起被子的一角。果不其然,里面湿漉漉的全是水,而表面的水汽早已蒸发得无影无踪,这细节她之前还真没留意到。揭开谜底后,她快步返回李承乾身边,追问着:“嗯?为啥呢,这是什么缘故?”

“这玩意儿,我早就在课本里提过啦,其实就一水蒸发的实际应用场景嘛。”李承乾一边说着,一边探问,“哎,你记得书里咋讲水蒸发来着?”

武珝的脸蛋儿微微泛红,她才没翻到李承乾提到的那一部分呢。这课本厚实得很,哪是一时半刻能啃完的呀。虽然她之前草草翻阅过,但愣是没把那些知识跟现实生活对上号。让她面露羞涩的原因,正是这学了却用不上的尴尬处境。

李承乾瞧见她一脸迷茫,明白她对“蒸发”这概念还云里雾里,便耐着性子接着解释:“蒸发呢,就好比水摇身一变,成了水汽,这个过程它会悄悄带走热量。所以,被子里头那个装冰棍的箱子,随着蒸发带走热量,就能确保冰棍不化掉。”

环顾四周,除了秋月和武珝两位,其他人听了这番话,都是一脸问号,显然还没跟上这科学小课堂的节奏。酒足饭饱后,大伙儿重整旗鼓,准备继续手头的活计。李承乾可没那么洒脱,填饱肚子就闪人,毕竟他难得过来一趟,自然得全方位、深层次地摸透这工程的方方面面。

早晨,李承乾只是简单地扫视了一圈,关心了一下工人们的饮食起居,顺道还给他们改善了伙食,算是给点甜头,然后便要找茬挑刺了。说起来,鲁达对这行也不算精通,如今这工程还能顺利推进,全仰仗李淳风从太史局请来的那帮官员,他们在技术上把关指导。这些人时刻牢记李淳风的嘱咐,学习新技术才是他们的首要任务。饭后,大家都歇息去了,可李承乾却闲不住,开始四处溜达起来。

李承乾并非建筑行家,但他懂得借助系统力量,直接对工地来个全方位扫描分析,揪出其中隐藏的问题。于是,接下来时间,鲁达便陪伴着李承乾在工地上四处巡查,两人踏遍了工地的每个角落。

“我瞧出了几个状况。”李承乾开口说。

“殿下,您请指教。”鲁达回应道。

“首要问题是地基,有几处深度不足,没达到标准要求。”李承乾直言不讳。

鲁达对这事儿一窍不通,只好硬着头皮去找了李淳风的几个同僚过来。几个人向李承乾恭敬地鞠了一躬,李承乾便把先前跟鲁达提的那个问题一股脑儿告诉了他们。听完,几人眉头都紧锁起来。这地基是在他们上岗前就打好,估计是李淳风监督工程时出的事儿。要是真如此,那就是李淳风在工作中出了岔子。“太子殿下,我们坚信李大人不至于犯这种基础性错误。”其中一人开口道。

“别急着下定论,挖开了亲自瞧一眼就知道了。”李承乾淡定地说道。他深信系统分析的准确性,认为其剖析的结果必定真实无误,是啥便就是啥。一行人跟随李承乾来到他指出可能存在隐患的几处地基。当他们亲眼目睹这些问题地基竟然全部集中在同一间屋子之下时,不禁讶异万分,看来此事并非无稽之谈。难道,李承乾这次还真是一语中的?

没过多久,负责这片地基的工头就被鲁达喊了过来,他毕恭毕敬地行了个礼。李承乾直截了当地问道:“你们可都是严格按照标准来修建的?”

工头忙不迭地回应:“回殿下,我们绝对是按照要求一丝不苟地在施工。”

李承乾一针见血地问:“那地基挖得够深了吗?”

工头没有任何犹豫:“足够深了,殿下。”心中即便清楚地基可能不够深,工头也得硬着头皮拍胸脯保证“够”,否则,他这小命怕是当场就得交代在这儿。

“动手挖!”李承乾话音刚落,命令已出。

工头面露难色:“这……怕是会影响工程进度啊。”

?“进度延误?” 李承乾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到我验收书院时,若未完工,你们自个儿掂量着办吧。”

这话听着霸道无理,却又让人无法反驳。工头无奈,只能唤人开始挖掘。此刻无需再精心测量,径直开挖便是。待土石翻开,懂行之人皆神色骤变,原来这地基竟浅了足足三分之一,显然是个严重的施工错误。

"咋样?"李承乾直接开口问。

工头见状,忙找借口解释:"殿下,这地硬得跟石头似的,根本挖不动啊!真没法子,我才稍微挖浅了点,您也明白,我这也是灵活应对嘛。"

确实,这地确实坚硬难挖,但李承乾心里清楚,要想再挖深些或者巩固地基,方法多着呢。李承乾追问:"那你为啥不跟李淳风汇报一声呢?"

这一问,让工头哑口无言。他擅自做主,要是事先征求了李淳风的意见,还算自作主张吗?最终,李承乾挥挥手,下了决定:"行了,你走吧。记得去给他把工钱结清。"

“殿下!”工头满腹牢骚,“您也不能继续挖,凭啥就要我走人啊?”。

李承乾此刻心绪不宁,毕竟地基出状况极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这是个大问题,到时候就不是挖不挖的动的问题了。他没好气地回应:“我能不能挖,碍着你什么了?现在你跟这儿没关系了,懂吗?”

工头正欲再辩解几句,李承乾手一挥,他的随从立刻上前,把那工头给架走了。

就在这节骨眼儿,有人开口了:“没错,不能再挖下去了,殿下,您有何高招吗?”学技术的家伙们啊,真是一刻不忘老本行,对李承乾脑瓜子里那些技术点子好奇得不得了。

李承乾也琢磨上了:继续挖的话,用火药爆破倒是可行,可操作起来略显繁琐,毕竟他还得亲自去捣鼓调配火药的事儿。再者嘛,就是增强地基的稳固性,巧了,他这儿现成有水泥可用。“系统,给我说说打这地基要用的水泥砂浆配比。”

掌握了砂浆配比后,李承乾对他们说:“你们这就去官窑那里,那儿有水泥,尽管去要,别客气。这玩意儿不仅打地基能用,修别的地方同样适用。至于地基用的砂浆,记住是按一份水泥、三份细沙来调。”几人听罢,脸上不禁浮现出一丝失落。原以为李承乾会掏出什么神乎其技的挖掘妙招,结果只是教他们如何巩固地基。当然,水泥这东西他们并不陌生,早些时候李淳风已经提过。接着,李承乾又一五一十地道出了由系统检测出的各项施工错误。这些错漏之处,若无精准测量,还真难以察觉。哪怕墙体稍有倾斜,也逃不过李承乾的“火眼金睛”。

这一通忙活下来,已然是下午饭点。鲁达瞧着这光景,转头问李承乾要不要在这儿一块儿吃个饭再走?可李承乾却没那份留下用餐的心思。“鲁达啊鲁达,你身为这工地的总监,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得绷着个脸,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遇到不懂的活计,麻溜地去找李淳风派来的那些个行家里手问问,人家可都是懂门道的,听见没?”

“是,殿下。”

回去一瞧,竟有人已候着。李承乾立刻吩咐把物件妥善安置,随即转而去会这位不速之客。

“太子殿下,我此行是来找薛仁贵的。”对方直截了当地说。

李承乾眉心微蹙:“哦?你找他有何事?”他细细打量眼前这人,一副温文尔雅的模样,倒不像来向薛仁贵寻衅的。

“您可能还不知晓,李祐带着他,把城里几个公子哥儿给揍了,我今日是来讨个公道的。”

李承乾拧起眉头,问:“你到底是干啥的?”

“在下宋云辉,是个状师。”宋云辉答道。

“宋云辉?状师?”李承乾重复了一遍,疑惑地问,“难不成你是来找我告状的?”“告状不去衙门,跑我这儿来干啥?”他的心里暗自嘀咕。

宋云辉轻轻摇头:“薛仁贵我还没找着,所以只能先跟您说一声。我们打算把这事告到官府去,让他吃点苦头。”

“宋云辉,你是不是弄拧巴了?”李承乾直言道,“打人那事是我弟弟指使薛仁贵干的,你应该去告我弟弟才对,只告个薛仁贵算哪门子能耐?”

宋士杰直言:“我清楚是薛仁贵动的手,您弟弟嘛,至多也就是默许了这行为。”

听他这般说,李承乾不禁心头火起:这家伙明摆着晓得薛仁贵没李祐背后撑腰,绝不敢轻易伤人,却仍铁了心要状告薛仁贵。于是,他吩咐道:“秋月,速去把李祐给我找来,我要他与宋状师面对面把事儿说清楚。”

“遵命,殿下。”秋月应声后,便即刻动身去寻李祐。

上一章 第134章 大唐纨绔太子爷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13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