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军事小说 > 国运——2237
本书标签: 历史军事  中国近代史 

虎门销烟

国运——2237

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他恨不得马上开战,听听那多少年没听过的枪炮之声。

一八三九年农历四月二十二日,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日子。

林则徐焚香沐浴,身着崭新的官服,面向着滔滔南海,思绪万千。虎门的春天,不仅有京城粗犷而热烈的暴晒,又带有江南水乡的温婉柔和,是如此特别,虎门的木棉花开得灿烂,如碧血,横亘在南粤的天空,遥想那在零丁洋上,惶恐滩头自叹伶仃的文天祥,从吉州庐陵的山峦到惶恐滩头的海面,从一个寒窗苦读的少年到德才兼备的贤相,再到铁骨铮铮的好汉,这个从大山走向大海的民族英雄,在国破家亡之际,怀着怎样的心境踏上惶恐难?是"男儿何不带吴钩"的拼死一搏之心?还是"卷土重来未可知"的那一点儿渺茫、倔强的希望?还是"孔明已负金刀志"的愧怍与悔恨?无人知晓了,后世只知道,这个一代贤相,毅然决然地在大都的黑状里留下"天地有正气,杂然赋

流形"的壮烈悲歌,面向南方,遥望旷野,可能是看庐陵的家,也可能是在看那永远无法回到的临安城,苦笑一声,随后高喊“吾皇天佑,吾宋天佑!",慷慨赴死!鲜血喷涌而出,血洒碧霄,一朵血色的木棉,迎空而开。

苍穹雄浑,天地茫汇,戈船横跨,苍莽的丘陵,在身后绵延的五岭丘陵,是虎门天然的后盾。

除了虎门身后的大山,还能有什么能被虎门百姓依靠的?他林侧徐就要当这个虎门地区的靠山。他不知道虎门销烟会有怎样划时代的意义,会被后人如何评论功过是非,他只知道,销烟大计,有关民生之事,广东平安之计,是这个时代赋予他的重任,是他身上一副不可卸却的担子。

庄严的海祭在岸边展开,旌旗飘扬,船棹齐整,万里海疆,潮起潮落似有潜龙在渊;四围的五岭山脉,空谷过风,属引不绝,风声烈烈,虎门猎猎晚风遒,正所谓"谁与苍溟争尘玦,直从呼吸见神工"。

祭文被吟诵而出:"维神德秉灵长,功符翕辟,本涤瑕而荡秽,资激油以扬清。际十州澄镜之时,有重译献琛之盛,方谓来同雁使,何女方香舶之如林;谁知毒鸠媒,渐致蛮烟之成市。九泥脱手,任脑筐以探囊嚼火黑熏心,竟嗜痴而甘带",海,洗涤着脏污,神圣而威仪,今日,为了那坑国害民的鸦片,大海之滨的广东人,自相残杀,沉溺于那浓浓的黑雾之中,虎门销烟而今,不得不借海之水,以销烟,禁绝鸦片,故此,特白故往往神明谢罪!

林则徐一下子激动起来,茫茫大海之上,翻腾的石灰水池,袒胸赤脚的民夫,历史的烟尘里,这个场景可能会湮设,可能会消失,可能会模糊,但大海永远会铭刻,永远会记得!

毛飞虎、小龙头,毛阳山三人隐藏在民工之中,望着高台上的林则徐,面无表情,水匪们自知从外商处想倒腾些个鸦片是几无可能了,在兴远岛上一筹莫展,还是小龙头贡献了一个土方;在林则徐虎门销烟时应征民工、用空心竹筒代替官府下发的实心工具,让尚未融化的鸦片液流人竹筒,再取出售卖。

水匪们便纷纷赶往虎门,以渔民身份应征民工,扛着空心竹筒准备着属于自己的"狂欢”。

岭南闷热的回南天,湿热的空气盈满了虎门,民夫们的扛铁耙、铁锹,赤身踏上横担在两口巨大销烟池上的木板,民夫们分两三队,一队抬一只箱子,箱中装千百余两鸦片,民工们齐声喊:"一、二、三"数至"三"之时,同时将鸦片倾倒入销烟池中,那黑乎乎的鸦、片,一进入灰白的石灰水中,霎时沉了底,一会儿之后,又泛起带着黑每色糊状物的黏稠泡沫,活像大夏天发酵的化粪池。

站在木板上的民工立刻用木耙伸入销烟池,细细翻搅,把每一块湿乎乎、黏答答的黑色糊状物倒碎、耙烂,搅匀;一池子灰白的石灰水变成了恶心的黑色,时不时还浮起一点鸦片块。

毛飞虎站在第二口销烟池上,看似在卖力气地干活,其实是把空心竹筒深入销烟池下方,让鸦片糊倒灌进开一头的竹筒里,毛飞虎出身渔民,对重量特别敏感,只需用手掂一掂,就能大致估计出分量,对这竹筒子也是如此,只一掂,便立刻能清楚这空竹筒里塞了多少鸦片,每次灌满一只,他便替换为另一支。

黑色的鸦片汁在竹筒里流淌,好似黄金一般,珍贵而璀璨,毛飞虎那杀气腾腾的眼睛里,头回有了别的情绪﹣﹣贪婪、渴望。

面朝大海的林则徐,须鬓飘拂、神情刚毅,心中久久地回想自己亲手所书,亲口所念的祭文,"爱进舌人,代宣申禁"。短短八个字,便简地带过了林则徐在岭南与鸦片贩子的斗去,可,一句"爱进舌人,代宣申禁"怎能概括的了林则徐为缴烟付出的辛劳?多少日夜,越华书院的孤灯,在岭南大地上是那样醒目、灿烂!每每想到义律那副嘴脸,林则徐就会感觉到一股热血上涌,凭什么洋人可以肆意贩卖烟土,以此毁伤中国百姓的身体、精神、意志?凭什么中国人一定要忍气吞声?中国人脊梁骨,为何一定是弯的?中国,太少能如他林则徐跟邓廷桢那样的人,不是自卖自夸,他林则徐的骨头是够硬的了,从侯官到湖广,"无欲则刚",一直是他的人生信条,为官者,必须如此

深黑色的浓雾在灰白色的烟尘之中飘扬,民工们健硕的身影在大雾之中闪转腾挪,铁耙铁锹铁榔头,一道道银色的光泽从迷雾里脱颖而出,直射向天空。那片雾,在虎门上空飘扬了二十三天。

上一章 挑衅与反击 国运——2237最新章节 下一章 南京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