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江杨调
本书标签: 古代  原创  古代架空   

严父行

江杨调

“侯爷,您几月不归家,府上的夫人,小姐和少爷们想必肯定想您了,您要不先回京城过了年节在来?”

福来寺的主持智远大师看着面对他而坐的杨侯爷,心生无助,无奈劝到。

“主持说的是,我几月不归家,我夫人想必开始担心我了。我女儿这些日子也要从清风寺回家,回去看不到我肯定也会担心的。唉,我家那几个小子在外游学,也是要准备回家过年节了,我若是再不回去,家里怕是要举家南迁来寻我了。”

杨侯爷一边叹着气说一边撇眼去看主持,看着他面上不动于衷的样子,心下哼了一声。

主持:“那侯爷何不先回去过了年节在来,届时跟家里人说明了,再来求取也是一样的。”

杨侯爷:“大师说的是。不过这东西自然要瞒着他们送才有惊喜,不然我又何必在这福来寺住这么长时间呢?”

“侯爷不必向家里人说明,只说有要事要办在来便可。”为了赶走,哦不对,劝说杨侯爷,主持不问世事多年,先下也不得不给杨侯爷出主意。

“大师此言差矣,我如今为了这东西,在扬州已经停留了三月之久,如今回去家里人不免一通责备。若我明年还来,只怕家里人会胡思乱想,我可是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儿,要长住扬州。”

主持 : ……

“这样吧,今日时辰也不早了,我便不打扰大师参禅了,在下明日再来。”杨侯爷看着主持一脸无奈的神色,心下暗爽,起身行了一礼便告辞了。

这几日他都是日出就来,日落才走,为了招待他(提防他),智远大师连吃午食的时间都比往常减半了,更别提参禅了。

听他明日还来,主持再是佛门中人也不免叹了一口气,但又不得不提起了心来想明天找什么理由把他挡回去。

福来寺屹立百年,哪怕是乱世也不曾受到创伤,全然是因为寺中的镇寺之宝——迦南珠。

迦南珠其实是福来寺中,正殿前那尊佛祖像手中拿着的手串。本来是叫“摩尼珠”的,但是创办福来寺的第一个人俗家名里有“迦南”二字,后人便一直叫它“迦南珠”。

“迦南珠”跟着佛像受世人敬拜,看遍世间人,听遍世间事。每日受参佛的香火熏染,自身便带了佛性和香火气,佩戴一粒可护人平安,健康长随。

传说福来寺一开始并不受百姓参拜,是恰逢当时扬州城的父母官——柳县令,他唯一的孩子生了重病,药石无医。绝望之下他准备辞官归隐,陪着孩子度过最后一段时光。

但扬州城的百姓舍不得啊,这位县令自上任以来便为国为民,和百姓一起插秧除草,为百姓打恶霸除山匪。就是平日里穿的衣服破了洞也不曾换新的,只是叫夫人添了补丁继续穿。

他在任六年,扬州城从一开始的民不聊生到后来的家家户盈罗绮,市列珠玑。没有一个不爱戴他的,就是当地的地头蛇也真心尊敬他。

但就是这么一个爱民的好官,上天却给了他一个沉重的打击。他在任的最后一年,唯一的孩子不行了。

他花光了自己的积蓄请来了大夫,可是来看的大夫最后无一不摇头叹息的。他为官清廉,积蓄薄弱,请不来很好的大夫。但是听闻了他事迹的医者,都自发来为孩子把脉。

短短两月的时间进出县衙的医者没有一千也有八百了,上至皇帝御赐的太医,下至民间各地的走乡医。可都没有办法,谁都没见过这样的病例。

在孩子最严重的那天,柳县令哭着抱着孩子,从县衙内院跪着走到了县衙门口,双目猩红,哑着嗓子哭问上天为何对他如此。

他自问对得起庙堂之高,对得起一方百姓,对得起身上的官袍,可如今却对不起家人。

妻子肝肠欲断,孩子命若悬丝。他哭哑了嗓子,流下了血泪。全城百姓也红了双眼,跟着跪在地上跪求上天开开眼,可怜可怜这位柳县令。

也不知是因为柳县令爱民爱子之心感动了上天,还是因为全城百姓为他跪求,福来寺的第一个主持来了。

迦南 :“为官六载,爱民如子,满身红光之人,不该遭此大难。”

说罢,拿出了用红线串着的“迦南珠”,亲手为孩子戴在了脖颈上。说来也怪,自那以后,那孩子竟然真的一日日好起来了。

于是一时间福来寺香客不断,备受世人推崇。后来又说在乱世之时,有一位豪绅在福来寺求得一粒迦南珠,直到战争结束,他诺大的家产也没有遭受到一点损伤。

当时的新帝继位国库空虚,便想着把豪绅的家产吞了,但到最后也不了了之。豪绅对此甚是感激福来寺,捐了好大一笔香油钱。

这些故事一代一代的传递着,其中真假也不得而知了,反正不少文人雅士慕名而来,不惜花上重金也要来求上一颗迦南珠。

上一章 慈母心 江杨调最新章节 下一章 父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