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式微式微胡不归,BE
本书标签: 古代 

格格

式微式微胡不归,BE

格格清代皇族女儿的称号。亲王女称和硕格格,即郡主;郡王女称多罗格格,即县主;贝勒女亦称多罗格格,即郡君;贝子女称固山格格,即县君;镇国公、辅国公女称格格,即

在后金时期,国君(即“大汗”)和贝勒的女儿(有时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妇女)称为“格格”,无定制。(例如,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长女称“东果格格”,次女称“嫩哲格格”)。[4] [2]

清太宗皇太极继位后,于崇德元年(1636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儿开始称为“公主”,并规定皇后所生之女称“固伦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养女,称“和硕公主”。“格格”遂专指王公贵胄之女的专称。[2]

顺治十七年(1660年)始把“格格”分为五等,即:

①亲王之女:封为“和硕格格”。嫡福晋所生女为郡主,侧福晋所生女为郡君;

②世子、郡王之女:封为“多罗格格”。嫡福晋所生女为县主,侧福晋所生女为县君;

③贝勒之女:亦为“多罗格格”。嫡福晋所生女为郡君,侧福晋所生女为乡君;

④贝子之女:封为“固山格格”。嫡福晋所生女为县君,侧福晋所生女不受封,称宗女。

⑤镇国公、辅国公之女:嫡福晋所生女称“格格”为乡君,侧福晋所生女不受封,称宗女。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称宗女。[5]

“格格”之称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际,才渐渐终止。[2]

非正式称号

在清朝,“格格”有时候也被用于尊称其他地位高贵的女性。例如康熙年间,内务府的报告中有称苏麻喇姑(孝庄文皇后的侍女,曾抚养康熙帝)为“苏麻喇额涅(母亲)格格”。(sumala eniyegege)[2]

无正式封号的贵族之女可称格格。(《清稗类钞》称:“亲王之女称郡主,郡王及贝子、贝勒、辅国公之女称县主。然除公主外,虽有郡主、县主资格,如未奉有正式封号者,皆统称格格。大抵称格格者,以次女以下之处子为多。若其长女,未得正式之封号者亦罕。”)[2] [6]

清朝亲王的低阶妾有时也被叫做格格,位在侧福晋、庶福晋之下。(《清史稿》载:雍正帝的孝圣宪皇后“年十三,事世宗潜邸,号格格。”)

著名人物

爱新觉罗·毓朗(1864年8月27日-1922年12月14日),即多罗敏达贝勒,爱新觉罗·溥煦第二子。[2]

爱新觉罗·恒慧,定郡王溥煦的大孙女。[2]

爱新觉罗·恒香,毓朗贝勒的二格格。[2]

文献记载

清·赵翼 《瓯北诗话·吴梅村诗》:“‘远愧 木兰 身手健,替耶征战在他乡。’ 靳 注谓‘为 定南王 孔有德 女 四贞 作。’…… 四贞 脱归京师,朝廷念其父功,命照 和硕 格格食俸,通籍宫禁。”[7]

清 ·龚自珍 《蒙古册降表序》:“今以国朝公主之适外藩者,谨依玉牒诠次其諡号,而以外藩福晋、郡主之荷册封者,貂冠毳袜之伦,缀於后为一表,曰哈屯者视福晋,曰格格者视郡主也。”(参阅《清史稿·职官志四》)。[8]

若曦是固山格格。佟佳氏满门权重。不光是出过三位皇后,而且还有好多名人。比如佟国维,是若曦的祖父佟图赖若曦的太祖父,佟佳隆科多是若曦叔父,

若曦母亲是固伦静和长公主父亲是三等承恩公殿阁大学土。明玉的母亲是庶女是侧福晋所出,若曦的母亲是嫡公主元后孝惠太后所出。一个外祖父是皇帝一个外祖父是亲王

郭络罗氏(1682年—1726年),正蓝旗人,康熙帝第八子胤禩的嫡福晋,和硕额驸明尚之女,安亲王岳乐之外孙女,父姓郭络罗氏。

郭络罗氏与胤禩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订婚,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成婚,雍正四年(1726年),因圣旨被休。

爱新觉罗胤禩的嫡福晋郭络罗氏,和硕额驸明尚之女。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郭络罗氏出生名门贵族,家世显赫,身份尊贵,从小受到宠爱,故为人比较刁蛮,有子女,下落不明。关于死因,不确定,有种说法是被雍正勒令自焚,

《永宪录》中有这一段:“又圣祖临御乾清门曾传谕,允禩之妻甚属不妇,允禩亦甚惧其妻。今允禩之妻暴戾不仁,仍然侮辱其夫,又因将母家治罪,不曾颁示,唆使其夫,以致恶乱已极。近将其伊逐回母家,伊毫无畏惧,忿然而去,甚属可恶,亦不可容于盛世……令庶人允禩妻自尽,仍散骨以伏其辜。散骨谓扬灰也,一云以庶人殡殓,非邸抄之讹,则宗人府议罪如是耳。”

郭络罗氏为和硕额驸明尚之女,安亲王岳乐之外孙女,出生于康熙二十一年。

步步惊心 郭络罗明慧

明尚是清朝开国大臣、沾河寨长郭络罗·杨舒(杨书)之曾孙。其世系为:巴胡—杨舒(娶努尔哈赤之妹)—达尔汉(娶努尔哈赤次女)—内铎(娶阿巴泰第三女)—明尚(娶岳乐第七女)—八福晋

岳乐为阿巴泰第四子,初封镇国公,因在战事上屡有建树,于顺治十四年晋为安亲王,卒于康熙二十八年。安亲王一家可算得上是朝中显贵,因之胤禩与郭络罗氏的结姻,亦在无形中拔高了他的身价,削弱了因母家地位卑微而产生的影响,为其在宗室中奠定了广泛的人缘基础。据闻,郭络罗氏自小承欢于岳乐膝下,颇受宠爱,性格泼辣,是胤禩府内的当家人。康熙曾于四十七年十月初四日有言:“胤禩素受制于妻……任其嫉妒行恶,是以胤禩迄今未生子”,秦道然在雍正朝的供词中也提到胤禩府内的事俱是由福晋掌管的,两相比较,或有出入,但亦可知此言非空穴之风。

据《爱新觉罗宗谱》载,胤禩之子弘旺于“康熙四十七年戊子正月初五日寅时生,庶母张氏张之碧之女”,那么康熙帝十月初四日斥责胤禩时言其“迄今未生子”所指为何,或是指其未有嫡子?可惜终其一生,膝下单薄,只弘旺一人。

童年

八福晋母亲简介:岳乐第七女和硕格格(庶出的郡主),顺治十六年己亥八月三十日巳时生,母侧福晋吴喇汉哲尔门氏(又称乌亮海济尔莫特氏,万且他布囊之女),与第五女同母;选郭络罗氏铭尚为婿,康熙十一年二月成婚;二十三年甲子五月卒,年二十六岁(女儿郭络罗氏嫁圣祖第八子廉亲王允禩为嫡福晋)

八福晋之父铭尚康熙二十年(注意就是八爷出生那年)因诈赌孙五福二千余两而被判斩监侯,这是三法司定罪时康熙给的意见。需要说明的是,清初,朝廷对待王公贵族十分苛刻,有《王公处分条例》为证。清初禁赌,且王公贪污三百两即判死刑。铭尚死期不详。

康熙二十三年岳乐第七女、铭尚妻郁郁而终。至此,郭络罗氏失去依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孤儿。被接入安亲王府抚养。

康熙三十一年,康熙下旨,爱新觉罗·胤禩与郭络罗氏订婚,作为康熙对于安亲王一派的安抚。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胤禩与郭络罗氏举办订婚宴。

康熙三十七年冬,胤禩与郭络罗氏成婚。

贵婿

康熙帝第八子允禩,生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生母良妃卫氏,父任内管领。允禩长大后,以聪敏实干,不务矜夸而受众人夸赞,于诸皇子中较为突出。三十五年(1696年)、三十六年(1697年),他两次跟随康熙帝亲征噶尔丹,是跟随皇子中最小的一位。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康熙首次分封皇子,18岁的允禩封为多罗贝勒,在受封皇子中年龄最轻。满文档案反映,康熙四十年(1701年)后,康熙帝离京外出时,以允禩和长其4岁的皇三子允祉留守京师,联名向他报告京城情况,处理有关政务,并由两人亲自办理密旨交办事务。四十七年一废太子事件发生后,因允禩为众臣保举为皇太子,康熙帝对他的看法骤然改变。然而诸多事实表明,一废太子前,允禩为父所青睐,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郭络罗氏,与很受器重的一位当朝皇子,喜结良缘。

关于郭络罗氏与允禩成婚的具体时间,史籍中未见记载,须作以下考察。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帝曾指派内大臣明珠及内务府总管海喇逊、多壁等,参加允禩与郭络罗氏的定婚宴,明珠等人向康熙帝作了详细汇报,其于三十七年某月二十日赴八阿哥福晋之初定婚宴,大臣、侍卫、官员等跪称:“我等理应立于阿哥右侧执杯,反让我等入座,赐与克食,主子洪恩断难承领,喜之不尽。”明珠的奏折中还提到,安王福晋恭奉大内戏子所用银四百两,民间戏子所用银二百两。因有阿哥、福晋初定婚宴,不收恭奉戏子物品之先例,故此次亦未收纳。

上述奏折未书具奏日期,但允禩被称之为八阿哥,说明尚未封爵,故该折写于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之前无疑。史载,康熙三十年(1691年)闰七月,多壁始任内务府总管,翌年(31年)离任。这时允禩只有11岁,在此期间举行定婚宴的可能性似应排除。

郭络罗氏

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初,康熙帝为第三次亲征噶尔丹踏上征程。当月,他写信给留京办理政务的皇太子允礽,敦促尽快确定皇五子允祺、皇七子允佑的婚宴日期。允禩两位兄长的婚期,最终定于是年闰三月十五日。然而康熙帝给皇太子的上述信中,并未提及允禩的婚事。综合有关情况看,允禩与郭络罗氏举行定婚宴的时间,很可能是在康熙帝于三十六年五月结束第三次亲征返京之后。

郭络罗氏与允禩正式举行婚宴时,康熙帝又派内大臣坡尔盆、散佚大臣苏永祚、内务府总管海喇逊等前往。坡尔盆等人参加此次婚宴后的奏折,同样未书日期,而赏赐克食、由大内戏班演戏助兴以及安王福晋叩恩,多罗安郡王玛尔珲、固山贝子吴尔占等率正蓝旗大臣、侍卫、官员等叩恩等情况,皆与定婚宴基本相同。

然而坡尔盆等人的奏折中,允禩不再被称之为“八阿哥”,而是“八贝勒”。三十七年(1698年)十一月,内务府总管海喇逊卒于任。故允禩的婚宴,举行于三十七年三月他封为和硕贝勒之后,是年十一月海喇逊病故之前。换言之,允禩18岁,即封为多罗贝勒的当年,与郭络罗氏正式成亲。

这门婚事有着丰富内涵。

不过,郭络罗氏与允禩完婚之际,岳乐尚未追降郡王。该事发生后,岳乐家族的地位与实力,亦未受到大的影响。

岳乐“在诸王中,以齿则高,以行则长”,且立有军功,有管理部务,参预政事的丰富经验,无论从资历或功绩论,当朝宗室王公皆无人堪比。他共有20子,其中至少有4子,即郭络罗氏的4位舅舅(玛尔珲、景熙、蕴端、吴尔占),因不同原因成为康熙朝的著名人物。

据说崇德年间阿巴泰率兵伐明时,将很多文学之士延至府中,命教诸子弟,“故康熙间宗室文风以安邸为最盛”。蕴(岳)端自号红兰主人,“喜为西昆体,尝延朱襄、沈方舟为上宾”。编选宗室王公诗作《宸萼集》的玛尔珲,自幼好学,曾受业于阎百诗(阎若璩),“毛西河(毛奇龄)、尤西堂(尤侗)诸前辈皆游讌其邸中”。

享有王爵,根基极深的岳乐家族,在汉族文人内建有一个层次较高的关系网。从某种意义上讲,安王府犹如顺康年间满汉文化交流荟萃的一个特定场所,在清初满汉文化从激烈冲撞走向逐步融合的进程中,起有一定作用。

郭络罗氏的有关情况较为特殊。其生母为岳乐第七女,生于顺治十六年(1659年),为岳乐的侧福晋吴喇汉哲尔门氏所生。该女受封为郡主,康熙十一年(1672年)下嫁郭络罗氏 铭尚。额驸事迹不详,但死于康熙二十年(允禩出生那一年),郡主则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26岁时去世。郭络罗氏与允禩的辈分相同,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四代孙,一为玄外孙,一为玄孙。由于生母早亡,自幼被外祖父岳乐接至身边,在安王府中长大。她的舅舅玛尔珲、景熙、蕴端、吴尔占等,均为岳乐的第三位正福晋,即索尼之女赫舍里氏所生。他们是郭络罗氏之母的同父异母弟,比郭络罗氏年长约十余岁。

郭络罗氏成婚前后,允禩被封在正蓝旗,与岳乐宗支同在一旗。由于郭络罗氏与其母家关系非同一般,允禩成为岳乐的孙婿后,便与这一家族紧紧联在一起,形成休戚与共,互为依恃的关系。安邸与其说是嫁女(外孙女),不如说是招进贵婿。故两次婚宴,皆于安王府中举行,岳乐的继福晋赫舍里氏与其诸子玛尔珲、景熙等,俨然女方长辈,而郭络罗氏之父、额驸铭尚始终未曾露面,可能已经故去。康熙帝其他皇子的婚姻个案中,类似情况尚未发现。

康熙帝稔知郭络罗氏与其母家的特殊关系,将她选为允禩的嫡福晋,有重视允禩,故以宗亲之女与之匹配之意。但是,对于当朝皇子与宗藩贵胄之家联姻后所具有的政治实力及其对朝政的影响,康熙帝显然尚未虑及。

郭络罗氏与允禩完婚后,一起居住紫禁城内数载,继而迁至康熙帝赐予的八贝勒府。该府邻近柏林寺,与时为四贝勒府的胤禛之邸,即后来的雍亲王府毗邻。

悍妇能妻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65岁的安亲王岳乐去世时,郭络罗氏7岁上下,距其生母离世已经5载。岁暮之人,能够从抱子弄孙中获取莫大慰藉,对孙辈往往倍加溺爱。郭络罗氏过早失去生母,暮年岳乐视她为掌上明珠,而较其年长十余岁的舅舅们对她百般呵护,亦在情理之中。10岁之前,正是一个人的性格、气质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安王府中长大,本当尽浸书香的郭络罗氏,却较少典雅娴淑之风。满族女子豪爽大气,泼辣强悍的个性特点,在她身上十分突出。这同其幼年的成长环境具有一定关系。

四十七年(1708年)一废太子事件发生后,一次,康熙帝在诸皇子前指斥允禩,流露出对郭络罗氏的不满:“允禩素受制于妻,其妻系安郡王岳乐之女所出。安郡王因謟媚辅政大臣,遂得封亲王,其妃系索额图之妹,世祖皇帝时记名之女子。其子玛尔珲、景熙、吴尔占等,俱系允禩妻之母舅,并不教训允禩之妻,任其嫉妒行恶,是以允禩迄今尚未生子。”

姑且不论康熙帝对八儿媳的评价是否客观,上述讲话中有两处与事实有出入。

顺治十四年(1657年)十一月,顺治帝以岳乐“性行端良,临事敬谨”,晋封亲王。该爵位并非因“謟媚辅政大臣”所得。此其一。

允禩独子弘旺,生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正月,生母是允禩之妾张氏。允禩已有娇儿,并非“尚未生子”。此其二。

然而康熙帝对郭络罗氏的上述指责,成为雍正帝继位后清除反对派过程中,打击迫害允禩的一个重要口实。

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雍正帝对诸王大臣说,不但允禩“奸诈多端”,“伊妻更属残刻,允禩平日甚畏之。戌子年(康熙四十七年)圣祖仁皇帝御乾清门,曾特降谕旨云,允禩之妻残刻,皆染伊外家安郡王恶乱之习,几致允禩绝嗣,伊妻闻之恐惧,方容允禩收女婢一二人,仅生一子一女”。允禩的独女生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五月,即康熙帝对郭络罗氏予以上述指责的五个月前,其生母为允禩之妾毛氏。故雍正帝所言亦有不确。

雍正四年(1726年),康熙帝第九子允禟的管家秦道然供称:“闻得人都说,八府(允禩府)中的事都是福晋做主,允禩颇为所制。平常人家妇人为主,尚且使不得,何况亲王府中,如何使得“。允禟向与允禩要好,且两人府邸毗邻,平日往来频繁。是时允禩、允禟等已罹罪,但秦道然所供,应基本可信。看来,郭络罗氏是允禩府中的当家人。

秦道然等还供称,允禩采纳福晋(郭络罗氏)之言,将其老师何焯的小女儿养在府中,视如己女。“后来女子长成”,不知是否放出。允禩奉差不在府内时,府内太监曾奉福晋之命,赏赐何焯物品,“口称是福晋赏的,何焯叩头谢了”。允禩与何焯谈话,从不避开福晋。一日,两人正在说话,福晋在门外望见,就大笑起来,笑声闻之于外,而允禩见此,并无责怪之意。一位爽朗洒脱,不拘小节的满族妇人,由此几可呼之欲出。

何焯是江南才子、著名学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由李光地推荐,召直南书房,不久“命侍读皇八子(允禩)府”。康熙离京时,何焯曾侍从允禩,在紫禁城内南薰殿值守。允禩将何焯视为联系南方士人的一条纽带,曾托何焯之弟“在南方买书甚多,这些南方的文士都说允禩极是好学,极是好王子”。何焯丁父优归期间,允禩曾给他写信,信中称,“先生女儿在此极好更不必挂怀”。郭络罗氏让允禩将何焯的女儿留在府中抚养,不仅能够有效地笼络何焯,亦可进一步博得南方士人之心。此举显示出郭络罗氏颇有见识,并在某种程度上,继承了安王府中延师重教、礼遇文士的传统。

郭络罗氏本人未曾生育。除嫡福晋外,允禩仅有两妾,分别生育一子一女。从妻妾总数与子女总数而论,在康熙朝成婚诸子中,允禩皆最少。个中原因较为复杂,但此客观事实,很容易使郭络罗氏背负“残刻”之名。然而郭络罗氏将何焯之女养在府中,视为己女,直至其“长成”的做法则表明,她即使允禩与其他女子的接触怀有妒心,表现残刻,但在更重要的事情上,仍识大体,顾大局,具有一定的气度心胸。

允禩与郭络罗氏的关系,耐人寻味

允禩很有政治抱负,志在获取储位。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他需要得到,也的确得到以吴尔占、景熙等人为代表的岳乐家族成员的支持(见下文)。所以,允禩即使对郭络罗氏的某些行为有所不满,也必予以容忍,不致因小失大,由于夫妻关系不睦而失此坚实后盾。此其一。

郭络罗氏的若干表现,在他人看来是“不守妇道”,允禩却熟视无睹,并无责怪之意。这也多少表明允禩的伦理纲常观念,相对淡薄,并没有以此为标准要求或评判郭络罗氏的言行。在此重要方面,夫妻两人颇有相通之处,堪称同道。此其二。

以何焯之女养成府中,是允禩采纳郭络罗氏意见的一个例子。仅此看出,主持家政的郭络罗氏,也在一些重要事情上,为允禩出谋划策。这与瓜尔佳氏曾抱怨允礽在重大问题上不与之相商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此其三。

郭络罗氏与允禩的夫妻关系既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也带有满族传统社会女子地位较高的遗风。至于“残刻”、“惧妻”与否,除去两人之外的任何他者,均无法作出真正符合实际的评判。

政治漩涡

郭络罗氏成为八贝勒福晋后最初十载(康熙三十七年至四十七年九月一废太子前),是她一生中最为惬意之时。以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一废太子为标志,郭络罗氏相对平静的生活不复存在,她与其夫一起,卷入权力之争的漩涡,愈陷愈深,最终被吞没。

一废太子事件发生后的数年内,康熙帝对允禩印象极坏,曾当诸子之面,道出“自此朕与允禩父子之恩绝矣”这一决绝之言,并一度停发允禩及其属下人员的俸银俸米(五十五年十月恢复)。然而其后,允禩与皇父的关系有所好转,他又继续奉旨办理政务。郭络罗氏经历了人生第一次起落,但所受影响终究不大。

一废太子前后,朝中逐步形成以允禩及皇长子允禔(一废太子后被圈禁)为核心,允禟、允俄、允禵等皇子参与其中,包括部分宗室成员、皇亲国戚及大臣等在内的一个反太子集团。岳乐之子景熙、吴尔占等人均为这一集团的成员。深居贝勒府中的郭络罗氏,未必直接参与其夫谋取储位的活动,但如前述,由于其舅舅景熙“首告”,托合齐等结党会饮、谋为不轨等行为被查出,促使康熙帝于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作出二废太子的决定。景熙此举,实为允礽复得储位后,反太子集团与储君及其支持者的较量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五十一年(1712年)十一月,作为二废太子及审理皇太子党案结束的标志,康熙帝对部分皇子、宗室成员、领侍卫内大臣、近御侍卫等予以颁赏、允禩、允禟、允俄、允禵等皇子及多罗安郡王华玘(马尔浑子)、镇国公景熙、吴尔占等人均在其列。二废太子时,允禩曾至康熙前密奏云,“我今如何行走,情愿卧病不起”,遭到康熙帝的痛责。允禩之所以这样做,除去四十七年曾为众臣所保举外,另一不应忽视之处,是其妻舅景熙的揭发,成为二废太子的导火线。康熙帝于此一清二楚。允禩恃功“存此越分之想”,乃事出有因。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康熙帝病逝,雍正帝继位。允禩旋即晋封亲王(廉亲王)。封王当日,郭络罗氏的娘家戚属前往祝贺,她却道:“有何喜可贺?恐不能保此首领耳!”允禩亦无喜庆之色,反“向人出怨望愤激之语,且向在廷大臣云:皇上今日加恩,焉知未伏明日诛戮之意!其目下施恩,皆不可信。”

郭络罗氏与允禩的预感很快得到证实。

雍正帝清除异己的过程中,首先以允禩的姻戚开刀。

《步步惊心》讲述了现代白领张晓穿越到清朝成为满族少女马尔泰·若曦,经历了“九子夺嫡”的纷争,从中与各位阿哥一生纠缠的故事。在电视剧的结尾,张晓看清了各位阿哥的结局,可以说各位阿哥均悲惨一生,不曾圆满。四阿哥虽最终君临天下却一生孤苦,解不开心结;八阿哥深爱着的若曦被迫放手,爱过的若兰不爱他,爱他的明慧被赐死;九阿哥失去了爱慕他的女子玉檀;十三阿哥最美好的十年被囚禁,爱着的女子为了他的前程自尽,英年早逝;十四阿哥亦是被囚禁一生。

可以说,整部电视剧唯一值得欣慰的便是十阿哥和其福晋郭络罗明玉一对了。电视剧《步步惊心》中,郭络罗明玉为八福晋郭络罗明慧的亲妹妹,天生丽质,家境优渥,但自恃格格身份骄宠生娇,刁蛮任性,与若曦因为维护各自姐姐,针锋相对,婚配十阿哥也是为了故意气若曦,但在长期的相处中,她被十阿哥单纯率真打动,最后陪在十阿哥身边,不离不弃。对于他们来说,皇位、权势都不重要,彼此依偎取暖,幸福过了一生。但是,历史中的十阿哥与郭络罗明玉并非那么幸福。

历史上,十阿哥爱新觉罗·胤俄的福晋并非郭络罗氏,据记载,十阿哥嫡夫人为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乌尔锦噶喇普郡王之女;继夫人为赫舍里氏,佐领常海之女;只有一个妾姓郭络罗氏,是员外郎永保之女。因此,郭络罗明玉不可能为八阿哥嫡福晋郭络罗明慧的妹妹,因为历史上八阿哥爱新觉罗·胤禩嫡福晋的郭络罗氏,为和硕额驸明尚之女,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地位显赫,而十阿哥这位妾氏郭络罗的父亲只是个员外郎之女。那么这个员外郎到底是个啥身份?员外郎是清代中央六部的一个官职,六部中下设不同职能的清吏司,各司长官为郎中,副长官为员外郎,从五品,放到现在的话员外郎相当于中央部委的副司长。

因此,郭络罗氏在十阿哥家地位不高,连个侧福晋都不是,清朝中嫡福晋的尊贵地位自不用说,侧福晋也是受正式册封的,身份一般也不低。但是,妾却没有人任何册封,身份很低,充其量只不过是侍女或女奴之类的身份。虽然,郭络罗氏还是比较受宠的,十爷共有子六人、女三人,其中四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均是郭络罗氏所出,但是妾所生子女根本不能与嫡福晋和侧福晋所生子女相提并论。可见,郭络罗明玉的幸福只存在于电视剧或小说中,真正的郭络罗明玉只是一个被囚禁的王爷之妾,地位低下,十阿哥尚且不会有幸福的生活,更遑论他的妾了

晨曦微光中,十三妹的故事如同破晓的曙光,悄然绽放。在这个繁华的世界里,若曦与明玉,两个来自不同旗派的女子,犹如两颗璀璨的星辰,交织出一幅美丽的画卷。若曦,来自镶黄旗,那是一片象征着尊贵与荣耀的土地。她的家族,曾是康熙皇帝母家的荣耀,承载着皇家的辉煌历史。而明玉,则来自镶蓝旗,那是一片宁静而深邃的天空,她的家族在这片土地上,默默地守护着家族的荣誉。这两个女子,一个如朝阳般炽热,一个如晚霞般温柔,她们的命运如同两条平行的线,看似遥远,却又紧密相连。她们在这幅画卷中,演绎着属于她们的故事,那些关于爱情、友情和亲情的故事,如同诗篇般美丽动人。然而,这幅画卷并非一成不变,随着时间的推移,若曦和明玉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她们在这幅画卷中,寻找着自己的方向,勇敢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她们的故事,如同一首优美的诗,诉说着人生的酸甜苦辣,让我们不禁为之动容。

上一章 同来何事不同归 式微式微胡不归,BE最新章节 下一章 康熙儿子们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