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寻眸(原名:同心锁榻)
本书标签: 古代  古代言情灵异  权谋腹黑 

第二十二章 抓鬼

寻眸(原名:同心锁榻)

占星宫是历代掌管天象占卜的地方,独立于庙堂之外,自成一个完备的体系,人员不多但各司其职,缺一不可。

星官是占星宫官职中最基层的职位,但由于占星宫的特殊性,哪怕是星官在宫中的地位都相当于一个五六品的官员,宫人见到都是要行礼的。

星官共设四位,北成、南成、邱立、尉禾,只是负责推算节气,负责占卜准备事宜。

而四位星官之上设有星令,主要负责大部分的天象观测,但若是涉及到某些特殊例如皇室之之事,星令是没有资格参与的。

星令共设两位一位叫叶蓁,一位叫齐追,这两位可都是占星宫的两大怪人。这位叶星令是占星宫中除了尉禾星官唯二的女子,平时若非召见就喜欢待在自己房中,沉浸于天象推测,偶尔出来也是神神叨叨的,自顾自地念叨着什么。虽说是个正值华年的女子,长得也够水灵,但她古怪的性子却没多少人敢上前主动和她搭话。

另一位齐星令,武功不俗,腿长身高,线条硬朗。可他有个让人无法理解的爱好——收藏鼓。特别是带着故事的鼓,为了收藏听说还专门在宫外置办了一处院子,但具体在哪也没人敢问。

两位星令之上设有占星宫二把手,大祭司。这位大祭司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头,听说当年 先帝花了不少代价才从平陵无华山上请下来的,从大祭司之上便只有占星宫之主国师,某些特殊事情如皇家机密也就只有大祭司和国师有资格触碰。正常情况下,也只有大祭司和国师有资格得见天颜,其他人无召不得见。

国师和大祭司经常面圣,御前宫人们也经常得见,相较于大祭司,宫人们更喜欢看见国师大人,实在是因为大祭司年迈,脾气愈加古怪。但国师大人虽然金丝镂空面具遮住半边脸,却依旧一派天人之姿,芝兰玉树,待人也温和许多,自然自在。

..........

“苏令仪!哎!干嘛呢你,发什么呆啊?”苏揽被一声娇俏的声音打断了思绪,回过了神。

宋瞳边说话边在苏揽眼前挥了挥手,苏揽轻摇了摇头。

时间回到半个时辰前,几人商讨着每个人的分工。

宋瞳若有所思地开口:“看着是分所有人,事实上分的,只有我和她。”她说这话时看向了关若瑶。

谭嚣蹙了蹙眉,扯了扯手腕上地束带。

其他人互相看了看,也反应了过来。

可不是嘛,四人抬棺,一人坐棺,两人领棺,一人摆稍。先忽略人数不够的问题,在场一共就六个人,这棺材乃是实心红木所制,沉重异常,成年男子都须得用内力方能抬起。

所以,这抬棺的四人其实已经定了------在场的四个男子。

剩下坐棺、领棺、摆稍。

关若瑶胆小,若是让她独占一项,说不定又会惹出什么乱子。她自己也心知肚明,颤抖着身子看着宋瞳:‘咱们俩一起吧,在前面当领棺人......"

"不行。”

她的话被谭嚣斩钉截铁地拒绝了,她泫然欲泣地看向谭嚣,好不可怜,但男人却看都没看她一眼,她只能顾影自怜。

“那东西被封入棺中,若无人坐棺便会冲破桎梏,我们连古楼的门都出不去就会惊动它,更别说抬去阴阳集市。”

如此看来,她们二人之中必须得出一人坐棺。

但与此同时,另一个问题也很棘手。

江安俞看着谭嚣,这个人总给他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像神棍一样,但是却又没那么简单,他按下心头思绪:“少了两人,怎么办?”

谭嚣察觉到了江安俞隐晦的打量,面上不显,心里却清楚不能再暴露更多了,状似无意地看了师弟一眼,宁徐一看见便恰好地开口:“宋姑娘说过,你们三人在二楼碰到了许多东西?”

关若瑶:.........

什么叫三人?我也在二楼,我不是人吗?

宋瞳点了点头。

宁徐一继续道:“还说那些东西很怕苏公子?”说着看向了十分温润随和的苏揽。

宋瞳一脸讳莫如深的点了点头。

宁徐一:“那便可,把二楼的那两只红衣女抓下来就好。”

宋瞳点头,点了一半突然定住,看向宁徐一认真的样子,又偏头看了看“文弱”的苏揽,张大了嘴巴。

谭嚣摸了摸鼻子,抬手扶着宋瞳的下巴把她的嘴巴合上,动作极其自然,“不用担心,那些东西怕他,他只要站在那里就够了,而且徐一也会去,苏公子只用站在那里震慑就好,抓的事给徐一就好。”

宋瞳听到这话才放下一半的心,突然福至心灵的开口:“所以你们之所以敢抓那俩下来,是因为苏揽在她们会害怕,在这里也不敢作乱是吗?”

谭嚣看着那双亮晶晶的眼睛,手肘搭在膝盖上撑着下巴,面对着宋瞳,一双含情的眼眸柔和带着笑意,附和带着诱哄:“小宋宋真聪明,不过呢,一半一半吧。一是如此,还有就是那棺材里的东西是整座酒楼里最厉害的,那两只红衣女在她面前有着天然的恐惧,自然任我们摆布。”

宋瞳了然的点了点头。

趁着苏揽和宁徐一回二楼的时间,剩下的四人也没有放松。

虽说现在在数量上是够了,但是在事实上只有人才有阳气,起作用的也就只有他们六个。

“人”不够,这意味着领棺和摆稍中她们必须得做出一个取舍。

上一章 第二十一章 尘埃落定 寻眸(原名:同心锁榻)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 出楼1:敲锣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