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幻想小说 > 直播不一样的历史
本书标签: 幻想 

败家子5

直播不一样的历史

佟年现在有一个好消息是王振他终于死了

佟年太好了

佟年坏消息是朱祁镇居然没有死

佟年无语了( '-' )ノ)`-' )

各朝百姓,啥子情况?这可是逃命,还要绕道,不应该选择对自己最有力的道路吗

这确定不是脑子有问题

怪不得王朝会走下坡路呢

这样一个皇帝,神也带不动啊

汉武帝打仗还用太监带兵,将军是摆设吗

朱元璋啥玩意,这时候还要衣锦还乡

朱棣气死我了

快宣太医

佟年朱祁镇被瓦剌俘虏后,因为贪生怕死,竟然给瓦剌军带路,带头敲城门,进攻大明的关隘和城池。城门就是不会说话,如果会说话,会走路,一定会说叫门天子莫挨老子,然后跑路,当时朝廷在皇帝被俘后,以徐有贞为代表建议迁都。在这关键时刻,于谦站了出来,严厉斥责南迁派,主张固守,并得到了支持,朝廷最后决定主战。说真的要不是有于谦,大明估计就是第二个大怂了。之后为了不受瓦剌的要挟,日百官请太后改立郕王朱祁钰为帝,朱祁镇为太上皇,这样也先手中挟持的朱祁镇就没有了用武之地。瓦剌无法从他身上得到好处,又多次被明军打败,于是派人南下求和,说愿意放朱祁镇回去。

佟年只是最后没有想到朱祁镇回来了

佟年这回朝政成了难题,比较太上皇也是皇帝

佟年只是没有想到朱祁镇居然复辟了

佟年要是我都不好意思活着

朱元璋看到这样的情况更加生气了

佟年只是没有想到忠臣也会落入如此下场

朱元璋朱祁钰现在就杀了朱祁镇

朱元璋老朱家没有这样的不孝子孙

佟年后世的人认为朱祁镇也知道他们是忠臣,有可能是当初的怀恨在心吧!

明朝大臣还好现在没有朱祁镇了

太吓人了

佟年今天上午的盘点就到这里了

佟年不过明朝的奇葩皇帝也不少

佟年让我们看看

佟年洪武(朱元璋)、建文(朱允炆)、永乐(朱棣)、洪熙(朱高炽)、宣德(朱瞻基)、正统(朱祁镇)、景泰(朱祁钰)、天顺(朱祁镇)、成化(朱见深)、弘治(朱佑樘)、正德(朱厚照)、嘉靖(朱厚熜)、隆庆(朱载垕 ),万历(朱翊钧)、泰昌(朱常洛)、天启(朱由校)、崇祯(朱由检),共历17朝。

佟年开创仁宣之治的“蟋蟀皇帝”朱瞻基,因其喜欢促织向有“太平天子,促织皇帝”之称,促织即蟋蟀,也叫蛐蛐。《聊斋志异.促织》中曾提过“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说的就是这位蟋蟀皇帝。

佟年恋母情结的朱见深,因为有个不靠谱的爸爸朱祁镇,朱见深幼时受过不少惊吓和磨难,太子之位也曾被叔叔景泰帝朱祁钰废掉,好在最后朱祁镇翻盘再次当上皇帝,朱见深的日子才好起来,最终当上继位皇帝。所以当上皇帝之后,仍然对照顾自己的宫女万贞儿恋恋不舍,于是封万贞儿为贵妃,当时万贞儿35岁,朱见深18岁,整整差了17岁,甚至万贞儿比朱见深的母亲都大一岁,但是朱见深不以为然,独宠万贵妃23年。万贵妃死后不久,41岁的朱见深悲痛欲绝,不久也死掉了,可见二人的感情之深。

佟年荒唐皇帝朱厚照,北京北海西墙外的爱民街,是明代豹房的所在地,这豹房就是朱厚照发明的。这里有朱厚照的最爱——野兽和女人,为什么不说是美女呢,因为朱厚照的审美标准也是与众不同,他喜欢的女子都是比如怀孕的、嫁了人的、风尘女子、粗犷豪放型的等等,总之与常人不同。一有时间朱厚照不在后宫,就躲在豹房里纵情声色。

佟年一心想成仙的朱厚熜,这位嘉靖皇帝早期还是挺能干的,到了中后期,就开始跑偏了,开始把自己当成了“神仙”,还给自己起了囊括所有溢美之词的道号,如:“灵霄上清统雷元阳妙一飞元真君”,在修仙的过程中因为太过离谱,激起了反抗,在“壬寅宫变”中差点被杨金英一众宫女勒死,此后,更是变本加厉,长期不理朝政,醉心于修仙,最终因服食丹药过量而死。

佟年最会理财的皇帝朱翊钧。朱翊钧是已经发掘的定陵的主人,其陪葬品有3000多件,足以开一座博物馆。朱翊钧在位期间,总是在想方设法的搞钱,按说皇帝富有四海,整个大明朝都是他自己的,要钱干什么呢?

佟年被皇位耽误的好木匠朱由校,因为其父朱常洛不受万历皇帝喜欢,而且在位不足一个月,天启皇帝朱由校幼时也不受重视,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与文盲相差无几。但是这个天启皇帝很有木匠天分,沉迷于刀锯斧凿油漆,天天在宫内做他的木匠,不理朝政,完全把当木匠当成了主业,把当皇帝当成了副业,甚至参加了故宫太和殿的修缮,而朝政都交给太监们处理。于是乎,朱由校的木匠越当越好,而大明朝也越来越接近灭亡。

佟年这些皇帝够奇葩的吧,大家会说了,明朝又这么多的荒唐皇帝,为什么还能延续276年呢,这跟中国完善的封建制度有关,封建社会发展了2000多年,到明代的时候已经相当完善了,有一套固定运转机制,再就是朝臣们受忠君爱民思想的影响,只要没有大的变故,整个朝廷也能运转起来,只是如果有明君领导,会发展更好。

佟年下午会说大宋

佟年备好救心丸,因为会更加生气

佟年再见了

上一章 败家子4 直播不一样的历史最新章节 下一章 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