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灵异悬疑小说 > 收集民间故事
本书标签: 灵异悬疑  都市传说类 

民间传闻之凶宅之一

收集民间故事

雪皎关于“凶宅”的说法,不光中国、不光现在,几乎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有这样的传说。到底它可不可信呢?

雪皎不敢妄加评论,倒是记得宋朝有个人叫周煇,他写的《清波杂志》中说到过这事儿:空闲之庐,久无人迹,亦有可疑者。

雪皎就是说有些宅院较大,又老没有人,空得久了大家就会怀疑它“不干净”。凶宅之说未必都是因此而起,但说的似乎也有些道理。

郑王府位于西单附近的二龙路,二龙路过去叫二龙坑,老北京本身就有二龙坑闹鬼的传说,还有句俏皮话儿,叫“二龙坑的鬼——跟上了”。二龙坑闹鬼的说法,与明清时期的刑部大牢有关;今二龙路的北端就是原刑部大牢的牢门,被称为鬼门关;刑部没了以后成了地名儿,后来改成了贵门关,直到1965年整顿地名时才被取消,即今云梯胡同一带。清朝的郑王府也在二龙坑(首代郑王济尔哈朗是铁帽子王),八国联军进北京的时候,当时的郑亲王跟着慈禧跑路了,侵略者的军队进驻了郑亲王府,并作为屠杀的刑场,当年有“死尸堆成山,血染二龙坑”之说,于是大家都认为此地横死的人太多,导致“不干净”。民国初期,闲置了十多年的郑亲王府便成了最著名的“凶宅”。

庚子事变中八国联军也占领了天津卫,列强限定在周围20里内不得驻扎清朝军队,于是在袁世凯接替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后,开始学习西方和日本:建立警务制度。民国后袁世凯当上大总统,很多警务部门成了他的特务机构,比如步军统领衙门、军警政执法处、总统府武官处、还有就是 京津保军警联合稽查处。这个稽查处在哪儿呢?汪家胡同。这个地名儿您在如今的地图上怕是都找不到了,其实就是东四十三条。当时不叫十三条,而是分为两段,东段称慧照寺,西段就叫汪家胡同。

这里有明代的永宁伯府,即镇朔将军谭广的家;到清代时,住过乾隆年间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汪由敦,他还是著名的书法家。到清末时是谁的宅邸,我还真没查出来。总之听说在庚子事变中就成了空宅,说是合家遇难,或殉节了。民国初,袁世凯将京津保军警缉查处安排在这里,当时庭院中已是野草丛生,成了“四大仙儿”的府第。“四大仙儿”相信大家都知道,就是狐狸、黄鼠狼、蛇、刺猬,旧时的人们对它们有一种神秘感、和畏惧感,据说在京津保军警入驻之后,它们依旧横行,根本不怕人,甚至传出夜间“口吐人言”的说法,反正够“凶”的。

警察总监公馆指的是民国初期警察总监吴炳湘的家,可能有人知道,现在的东总布胡同19号原为吴炳湘故居(现在已经盖楼了),但据说吴炳湘奉调进京之初,袁世凯把南兵马司胡同儿(在宣武门外、现在已经没了)的一所官宅分给了他。当时此宅也没人住,据说在庚子事变中都遇难了,已经空闲了十几年。吴氏合家搬进去后,刚刚庆贺乔迁之喜不久,吴夫人就突然发病身亡,紧接着就闹女仆被“太太附体”,拉着小姐的手又哭又笑。

然后就是更夫在夜里打更之时,总是喊着“去、去、去……”。有一回被少爷听到,质问:“你瞎叫唤什么?”更夫说:“有许多小鬼儿挡路,不轰迈不开腿。”少爷是警务缉察,还是个留过学的洋派人物,不信邪:“在哪儿,你指给我看。”更夫说随手一指,只见花丛中有个一尺多高的影子,少爷大怒、抬手就是一枪,枪声惊动众人,结果有人点灯寻找,才发现被击毙的是一只一尺多高的大刺猬。于是吴公馆为凶宅之说不胫而走,迫使得警察总监也不得不搬家。

据传,民国时期的 京师警察教练所在今小石桥胡同……,算了,别提具体位置了。因为小石桥胡同还在,里面又有居民、又有宾馆的,说详细了万一人家看见,或是不高兴、或是害怕。总之当年有一所空闲大宅,袁世凯将其作为警察教练所。当时宅子里还有几位原房主的下人,官方接管后,这几人被留用作为义仆。白天训练,夜间依旧由这几位义仆看管、打理。可义仆们怀念旧主,对这些“新主人”没多大好感,目睹老宅易主,总会感伤。加上老主人惨死时的影像总在眼前徘徊,因此他们看上去总是脸色灰暗,眼神怪异,并时不时的渲染着各种“灵异事件”,诸如老爷太太夜间回来之类。然而当大批军警开进之后,人多枪也多,都说枪多了能压邪,既是对“鬼魂”的镇压,也是对人的镇压,于是不久后“凶宅”也就不凶了。

上一章 民间传闻之凶宅之一 收集民间故事最新章节 下一章 民间传闻之凶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