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灵异悬疑小说 > 收集民间故事
本书标签: 灵异悬疑  都市传说类 

民间传说、古怪故事、奇闻异事(3)

收集民间故事

能推测出死期的棺材匠

棺材匠,顾名思义,就是造棺材的人。可能很多人一听到这职业,心里总有一种阴森森的感觉。其实在我们那,棺材匠还是很受人尊敬的。因为他们的技艺比一般的木匠要高得多。但凡棺材匠,都是很好的木匠,但绝大部分木匠是没有本事造棺材的。

顺便说一下,现在绝大部分地方都实行火葬,可能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很遥远的职业,但在我们那,因为地处山区,土葬还是占主流。

在农村,年纪大了的人,一生最后的心愿莫过于造一副好的棺材了。而这一般都是由儿子去实现。按我们那风俗,造棺材的木料是不能去买,必须由儿子去偷,而且一定要夜深人静的时候。当然也不不能算真偷。因为去之前,一般会先到山上去看好哪一棵树(一般是杉树)适合,然后再估一下价。砍完树,就会把红包放在树兜上。

准备好木材,一般会事先和棺材匠打招呼,然后他会挑一个日子拿了工具到家里来。上门后也不会和人打招呼。拿了斧头就开始“出料”(纯手工把原木裁成长方体的木料),裁完第一根后,把斧头往长凳上用力一砍。这才和屋主打招呼喝茶。

据说,棺材匠一进门动第一斧头,就大概能判断出睡这棺材的人还能活多久——看相、算命的人在断人寿命时,总是语焉不详,而且大多不准。但棺材匠话一出,基本八九不离十的。

农村有很多事情,看似毫无道理,但事实又让人不得不信。所以就连孔子也说:子不语怪力乱神。不说,并不代表没有。

我们村有个人,从山上摔了下来受了重伤。送到市里面最大的医院时,已经只有出气了。医生很明确表示,已经没有救了,趁还有一口气,赶快接回家,好死在家里。

因为那时那人很年轻,大概四十岁。肯定没有准备好棺材。所以家里人一遍张罗去接病人,一边叫棺材匠火速造好棺材——我们那一般停尸两天。然后漆匠也叫好了,一造好马上涂点颜色(暗黑)。

棺材匠进门出好第一块料以后,把斧头一扔,说要先回家干个某事。这边监工造棺材的人急得不得了。再加上要死的是他兄弟,一看到棺材匠居然跑回去了。火一下子上来了,跑到棺材匠家一通大骂。棺材匠一边听,一边做他的事,头也不抬。漆匠出来打圆场说:“老大,你不快搞出来,我上漆就来不及了!”棺材匠这才停了手说:“这材造了也没用!着什么急呢!”这个要死的人的兄弟也是一个火爆脾气,说:“你是个神仙啊!”棺材匠不紧不慢说:“神仙不是,这样,要是你兄弟没用上这寿材,你买几瓶酒请我和老九(漆匠)吃饭,要是我耽误了你的事,工钱不收!”要死的人兄弟说:“除非是有鬼,别说几瓶,十瓶都没问题!”

那个要死的人接回家,亲戚朋友都来了。毕竟还这么年轻,儿女又都还小,实在令人伤感,女人们一时间哭成一团。棺材匠一边不紧不慢做手上的活,一边笑着对漆匠说:“把你这些漆倒到粪窖里去,搞的这里邋遢死了!”

等到了下午,家里人主事的人把后事安排得差不多了,那要死的人忽然能动一下了,到了傍晚,居然能微微开口,叫他老婆熬点米汤给他喝,还说要浓点。

一个月不到,那个医院说“已经不行了”的人,就已经能下田干活,和平常无异。

棺材匠一下子名气暴涨,那个监工的兄弟,从此以后,再也不直呼棺材的名字,而是以“某师傅”(对有本事的人的尊称)相称。

这位棺材匠还有一件比较有名的事。有个老头,六十上下,精神非常好,真的是声若铜钟,号称从出生没吃过药。棺材匠在他家造完老头的寿材,吃完饭,对他儿子说:“这寿材,只要干半个月就可以开始上漆。”他儿子也没在意,理解为棺材要等十五天才会风干。

哪知老头不到一个月就死了,棺材都来不及漆。他儿子有点生气,背后常对人说:“都说某师傅有本事,我看都是蒙的!”

有一天,棺材匠和漆匠都在村桥头聊天,那老头的儿子也在。棺材匠对他说:“我跟你说过你爸的寿材半个月就可以上漆呢?”“确实说过!”老头儿子说。“那你问一下老九,漆好要多久?”漆匠说要漆好要七八上十天(上漆中间要风干),“你再算一下你爸走得时间,看我是不是蒙对了呢?”棺材匠淡淡地说。老头儿子仔细一回味,这才信服。

南皮有一少年叫赵奇正在屋中练字,忽闻敲门声,问其谁不应答,敲门声骤发急促,又问其谁,仍不应答,于是少年去开门,看门一看一女鬼站于面前,舌长点地,两眼狰狞,面目惨白,少年惨叫一声,竟然发现自己附在桌案,原来是一场噩梦,此时敲门声又响,少年一惊,颤颤问道:“谁啊?”门外喊到“奇儿,是为娘,开门。”原来是其母,少年遂去开门。其娘说为何久久不开门,刘奇说刚才做一噩梦,梦见一女鬼,模样十分恐怖,其娘笑道:“是不是这个样子啊?”少年抬头一看,哪里是他娘,竟是刚才那女鬼冲他狰狞尖笑。少年两腿一软又昏死过去,醒来发现自己仍趴在桌子上,手中还拿着笔,这时门声又响起,少年大窘,汗水直流,一声不吭。那边敲门声骤停,少年浑身发颤,呆坐在那。忽然从窗户弹出女鬼头,狞笑道:“怎么不给娘开门?”少年呕了两下竟然把胆吐出来了。眼前一黑,不省人事。再醒过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家人围在身边。将此事说完就躲在角落蜷缩一团,此后刘奇见人就怕,见人就问:“你是人是鬼?”人人怜之。

有一人姓刘名常,已过四旬,嗜酒如命,常常不管熟生,拉人喝酒,如果不喝,必勃然怒之,其一喝酒就喝得天昏地暗,醉生梦死。认识他的人常常见之回避,不见其 人,隔百米便能闻其酒气。连酒家都不愿买他酒水。一晚他又去喝酒,天色已晚,店家关门,把他请了出去,他却未尽兴,自己独自坐在路上拿着两坛酒拉路人陪他 喝酒,夜色已深,路上已无行人。刘常颇为闷之,正在此时行来一人,刘常大喜,忙拉其喝酒,那人并不推辞,两人就坐在路上你一口,我一口,你一句,我一句的 喝谈起来。半坛下去,两人皆大醉,那人看似已不能再喝,推辞不饮。刘常其病又犯,心中怒恼,用手迫其饮之,几大口下肚,那人脸色不好,竟然呕吐起来,刘常 嘲之,自为得意,谁知那人竟然呕出几口酒来,刘常一看,竟然带血,刘常以为其病之,不想那人又呕了好几口血,血中竟然有人的眼珠和手指内脏,刘常大惊,再 一看那人,面如铁青,牙如剑齿,竟是个厉鬼模样,刘常毛发顿立,一身冷汗,酒醒了一半,忙丢下酒坛转身逃走,回头见那厉鬼欲追他,可是已醉的不能站稳,摇摇晃晃。只能冲他乱叫,其奔至家中,早已大汗淋漓,全身湿透。缓过气来告知家人,家人甚奇。日后其妻一日见他又要喝酒就讽他:“你这醉鬼要比那醉鬼,则何如?”刘常不语,从此再不饮酒,专心做起了生意。

杭州北关门外有一宅院,屡屡闹鬼,平日里门窗紧锁,无人敢居。一位蔡姓书生欲购此宅,旁人好心劝慰,蔡一概不听。于是与房主终成协议,签字画押,房屋易主。其家人均心怀恐惧而不肯搬入,无奈,蔡某只得一人开启屋门,自行迁入。当夜,蔡正秉烛而坐,忽有一身着红衣之年轻女子飘然而至,向蔡躬身施礼,而后架梯而上,结绳索于屋梁之上并伸其颈项入绳圈,若示范般。蔡毫无惧色。女子又结一绳套,挥手招蔡。于是蔡某也登梯而上,伸出一足进圈,女子曰:伸颈非足也,君错矣。蔡某微微一笑,曰:汝当初做错方有今日(指成了缢死鬼),吾勿错也。于是女鬼大哭,下地叩拜而去,至此宅中再无鬼祟之事。

(译者注:古时的人们认为:阴间的缢死鬼、溺死鬼要想再次投胎降生,需在阳间寻一活人作其替身即替死鬼方可)

【本篇文章来自知乎🔎】

上一章 民间传说、古怪故事、奇闻异事(2) 收集民间故事最新章节 下一章 民间传说、古怪故事、奇闻异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