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中国历史古代篇章
本书标签: 历史  中国历史  架空历史 

台州花街之战 长沙之战 横屿岛渡海之战 奇袭牛田倭寇

中国历史古代篇章

一、台州花街之战

战斗概况

嘉靖四十年春,倭寇率两万余人,50余艘战船进犯浙江,直扑戚继光而来,随后偷袭新河城,戚继光命楼楠率1500戚家军增援新河,但新河方向只有倭寇不到1000人,随后戚继光判定倭寇主要进攻方向在台州一带,率剩余1500戚家军一夜急行军110里赶至台州,果然一股3000人的倭寇沿途烧杀抢掠,直扑台州而来,虽然戚家军十分饥饿,但戚继光仍率部迎击倭寇,与倭寇于花街相遇,以三才阵迎击,大败倭寇,倭寇四散溃逃,戚继光率部追击至瓜邻江边,倭寇泅水渡江,淹死无数,戚家军大获全胜,歼敌1000余人,戚家军仅阵亡3人。

点评

此战,戚继光决策果断,指挥灵活,尤其是充分发挥火器威力;在火力掩护下实施冲锋的火力与冲锋密切结合的战法;是戚继光战术思想的特点之一。

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月,在台州之战中,参将戚继光指挥明军在台州花街与倭寇进行的遭遇战。

嘉靖四十年四月二十六日,新河之战正酣,戚继光结束宁海之战,转兵梁王铺,准备增援桃渚,获悉倭寇自桃渚登岸,进兵精进寺,欲进犯台州(今浙江临海)府城,遂挥师南进,于二十七日午抵达台州城外。时倭寇已进至离台州城仅数里的花街。戚继光命丁邦彦部为前锋左哨,从大路迎战;陈大成部为前锋右哨,由江下前进击敌;陈濠等部为中哨正兵;赵记、孙廷贤部为左右翼,分随左右前锋;台州知府王可大督率民兵列阵于城外壕边,来往策应。倭寇前队列一字长蛇阵迎战。戚继光命前锋以火器轮番齐射,左右前锋奋勇冲杀,明军越战越勇,打败倭寇。戚家军乘胜追至瓜邻江和新桥,歼倭寇1000余人,斩首300余人,俘寇首2人,淹死倭寇甚多,缴获武器650余件,救出被掳男女5000余人。

二、长沙之战

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五月,在台州之战中,参将戚继光率军在长沙(今浙江温岭东南)水陆合击倭寇的作战。是年五月十七日,由宁海团前逃跑的倭寇,聚众2000余人,联舟18艘在长沙登陆,企图南攻隘顽,北袭太平,扩大地盘,长期盘踞。驻扎新河(今浙江温岭北)的戚继光决定水陆联合,包围长沙,并遣一部守备隘顽,切断倭寇海上逃路。十九日,戚家军进抵长沙。戚继光命把总陈大成正面进攻,向北面突击;把总丁邦彦为左翼,向东侧突击;把总楼楠为右翼,向西侧突击;通判吴成器为奇兵,迂回至长沙东南,焚烧倭船,切断通往海上的道路。并命指挥胡震率水师泊于松门西南海面,与陈濠部构成犄角之势。哨官赵记率游兵游弋,侦察警戒。二十日拂晓,戚家军进至小亭,迅速迫近倭巢。倭寇匆忙迎战,失利,企图夺船遁逃。但退路被戚家军切断,只得投海泅逃,被戚家军水师歼灭。

1561年五月十七日,由宁海团前逃跑的倭寇,聚众2000余人,联舟18艘在长沙(今浙江温岭东南)登陆,企图南攻隘顽,北袭太平,扩大地盘,长期盘踞。明将戚继光率戚家军将倭寇包围在长沙,二十日拂晓,戚家军进至小亭,迅速迫近倭巢。倭寇匆忙迎战,失利,企图夺船遁逃。但退路被戚家军切断,只得投海泅逃,被戚家军水师歼灭。

三、横屿岛渡海之战

简介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八月,在明抗倭的战争中,浙江都指挥使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横屿岛(今福建宁德东北20里)歼灭倭寇的渡海登陆作战。

地形情况

浙江倭寇平息后,福建倭患日甚。北自福宁、南及漳(州)、泉(州),沿海千里尽为贼窟,兵将怯懦。明廷遂准福建巡抚游震得之请,命戚继光领兵6000人入闽,督府中军都司戴冲霄率兵1600人佐之。八月初一,戚继光率军自温州抵达福宁(今福建霞浦)。根据福建倭患情形,戚继光决定先捣毁横屿倭巢,然后乘胜收复福清的牛田、莆田的林墩。横屿四面环水,东南北三面距陆地约10里,唯西面靠近陆地。涨潮时一片汪洋,退潮时淤泥成滩,易守难攻。倭寇筑巢其中,企图久据。

战争背景

倭寇在侵犯浙江沿海的同时,也严重地骚扰掠袭了福建各地。尤其是倭寇在浙江受到戚家军的痛击后,便日益向南发展。福建形势危急。福建巡抚游震得上疏朝廷,请速派兵援救。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七月,胡宗宪命戚继光率本部正兵6000人,另以督府中军都司戴冲霄率部1600人协助,往援福建。戚家军进福建后,与倭寇连续作战,四战四捷。

横屿是倭寇在福建境内经营多年的老巢,位于宁德县城东北20余里处,是海中的一个小岛,隔10里浅滩与大陆相望。这片浅滩,潮来成海,潮退泥洼。用陆兵攻打难于涉渡,用水师进攻则船易搁浅。倭寇凭借这种条件,在岛上经营多年,筑城建垒,经常驾小船出外抢掠,并在岛上为非作歹。

战争经过

戚继光根据横屿岛地形和倭情,决定采取先定外围,抚收胁从,从张湾方向伺机登岛的方略。随即积极备战:传令全军不许争功误事;传檄民众,防止奸细;了解地形、潮汐规律和倭寇分布情况。八月初六日,戚继光率军至东墙铺,安营扎寨。初八日,戚继光利用小潮退潮之机,从张湾出发,涉海攻岛。命令把总张谏留守东墙铺,以防倭寇掩袭戚家军侧后;自率主力到宁德废址,再兵分两路,一路由戴都阃率领,以降兵为向导,由东山铺前进,一路由戚继光督王如龙、吴惟忠等降兵为向导,由兰田涉渡;调张谏部屯金垂渡,参将张岳屯石壁岭,为左右翼,以防倭寇遁逃;以水兵都司张汉率舟师一队泊于横屿外洋,准备夹攻

八时左右,戚继光除留王如龙据港尾海岸,以防倭寇逃窜外,命令陈大成、吴惟忠、陈子銮、童子明各部乘退潮涉渡,向预定登陆地点前进。部队列鸳鸯阵,每人负草一捆,匍匐前进,随进随以草填泥。倭寇列阵以待,企图乘明军立足未稳,队形混乱之际歼灭之。戚家军登岸后按原定部署展开进攻,陈子銮、童子明从正面冲其阵,吴惟忠以右翼攻其巢,陈大成部从左翼沿山脚绕敌侧后,进行围攻,大败之。斩首340级,救出被掳男女800余人。缴获大批兵器,残倭逃海上时,淹死600余人。

胜利有凭

戚家军周密部署,水陆配合,全歼盘踞在岛上的倭寇一千余人。抗倭战争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沿海民众大力支持,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谭纶、戚继光、俞大猷等将领,指挥卓越,战法灵活,在战略战术上,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进攻重集中兵力打歼灭战,防御重积极主动而不是机械地死守,在防御中伺机反攻;招募和训练御倭新军,改变明军成分,提高战斗力,创造了独树一帜的“鸳鸯阵”,发挥集体互助、长短兵器结合的机动、灵活、严密的作战力量,有效地打击敌人;加强海防设施,建立地方武装;针对倭寇活动的特点,采取清除内奸,孤立倭寇,剿抚并施的对策,各个歼敌。抗倭战争的胜利,基本消除了明代近200年的倭患,是抗击外来侵略、保卫祖国海疆的著名战例,也为中国海防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四、奇袭牛田倭寇

明嘉靖年间,福建沿海有三大倭巢。其中牛田(今福清东)有倭万余,乃倭巢之最,且与其它倭巢互为犄角,福建官军望而生畏。四十一年(1562)八月,浙江副总兵戚继光奉命率军援闽抗倭,收复横屿岛后,马不停蹄开赴牛田。他随即召诸将歃血立誓,然后兵分三路,乘夜进兵,突然袭击,一举捣毁牛田老巢。后又分兵连克敌营数十座,俘斩倭寇数千名,救出被掠男女千余人。(童来喜)林墩之战 明将戚继光击败倭寇的一次作战。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八月,倭寇兵败牛田,窜入林墩(今福建莆田南)。九月,戚继光率军夜行昼宿,由福清赶至莆田,探知林墩有倭寇4000余人,巢穴四周深沟壁垒,只有大小道各一与外相通,遂决定乘夜率主力由大道正面进攻,另遣一部侧攻小路。明军被投敌向导引入小路,错过突袭机会,只好改从小道强攻。倭寇据巢负隅顽抗,明军强攻伤亡较大。戚继光见势再改由大道冲入敌巢,歼倭千余,救出被掠男女2000余人。至此,福建沿海3大倭巢均被捣毁,“戚家军”班师浙江。

上一章 戚继光抗倭 中国历史古代篇章最新章节 下一章 林墩之战 平海卫之战 仙游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