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中国历史古代篇章
本书标签: 历史  中国历史  架空历史 

刘六刘七起义 川蜀盗乱

中国历史古代篇章

一、刘六刘七起义

社会背景

明朝正统年间(1436—1449)以后,政治黑暗腐败,土地兼并加剧并高度集中,人民流离失所,阶级矛盾日趋激烈,各地农民起义连绵不断。爆发于河北的刘六、刘七起义就是这种历史背景的产物。

明朝中叶,河北农民深受政府的马政之害。为保证明军边马的供应,自明初以来,明政府强令河北等地农民充当养马户。马户的徭役负担极其沉重,为保证养好马要付出很大代价,不仅耽误农业生产,而且当所养马匹死亡或种马孳生不及额时,还要赔偿损失,一贫如洗的农民不得不“卖田产、鬻男女,以充其数,苦不可言”,当时有人形容为“江南之患粮为最,河北之患马为最”。河北临近京师,正是厂卫特务、官僚地主施虐的地方,加上土地兼并剧烈,剥削压迫十分残酷,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农民起义时有发生。为了安定京畿一带的局势,正德四年(1509年)九月,专权宦官刘瑾派御史宁杲为“捕盗御史”到河北镇压农民起义。宁杲采用极为残酷的高压手段,屠杀和镇压农民,他“奏立什伍连坐法,盗贼捕获无虚日,每械盗贼入真定,用鼓吹前导,金鼓之声弥日不绝”。

起义经过

明朝正德年间由刘六、刘七兄弟及杨虎等领导的农民起义。刘六名宠,刘七名晨,霸州文安县(今河北文安)人,农民出身。为人任侠好义,骁勇善骑射。因不堪地主豪强的兼并和压榨,同齐彦名等在霸州等地打家劫舍,时称“河北响马”。正德四年(1509),明朝政府增派监察御史驻守天津、真定等地,“专理捕盗”。刘六、刘七家属均遭迫害。齐彦名也被捕,后被刘七等破狱救出。五年十月,刘六、刘七在霸州领数十骑起义,贫苦农民纷起响应,迅速发展为万余人。此时,起义于山东的杨虎也率所部同刘六等人会合,义军更加壮大,活动于京师之南和山东地区。次年三月,起义军连下河北博野、饶阳、南宫等州县,继入山东,攻克日照、曲阜、泰安等二十余州县。明军一路溃逃。广大贫苦农民乐于供给义军粮草器杖。起义军杀地主官僚,焚毁官,劫取兵库,释放狱囚。明政府增派马中锡、张伟等人提督军务,因慑于义军威力,只能拥军自卫,不敢同义军交锋。

在不断取得胜利的形势下,起义军提出“建国扶贤”的口号,制订了先取河北、河南,扩集兵马,再占南京,建立政权的方针。接着,义军兵分两路,东路由刘六、刘七、齐彦名统领,活动于山东地区;西路由杨虎等人统领,活动于河南地区。五月,东路起义军由山东入河南,进湖广转趋江西,又挥师北上,直抵霸州。西路杨虎一支由南而北,六月进山西,又东入河北,直抵文安,八月,两军会攻霸州,威胁京师。在此形势下,明政府加紧设防,撤换马中锡和张伟,改派兵部右侍郎陆完提督军务,统领边兵和京营官军阻击起义军。此后,刘六一支冲破包围,东入山东乐安(今山东广饶),杨虎所部则转入山东东昌地区,分兵牵制敌人。

九月,两支起义军又先后攻围河北沧州,阻截明朝漕运。十月,杨虎一支经天津、景州(今河北景县)、枣强等地,进入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东向山东,攻城略地,与刘六军声势相倚,威震山东,然后转入安徽,但杨虎在义门(安徽亳州、涡阳间)渡河立际,遭明军袭击牺牲,所部由刘惠、赵燧统领,转入河南,继续战斗。刘六部南下山东,连克阳谷、寿张、沂水、曲阜等十县,攻打青州、兖州、沂州等明藩封地,继而转攻济宁,烧毁明漕运粮船一千二百艘。旋由济宁北进,转战于北起霸州,南至河南汤阴的广大地区。

七年正月,再次深入近京霸州地区。此时,刘惠、赵燧一支转战于安徽、河南等地。他们推举刘惠为奉天征过大元帅,赵燧为副元帅,立五军,列二十八营,委署都督、指挥等官,拥有步骑十三万众,打出“直捣幽燕之地”,“重开混沌之天”的旗帜,还申明军纪,不妄杀平民。起义军在河南连下不少州县,并于泌阳火烧伙同刘瑾作恶多端的前阁臣焦芳之家,兵锋直抵湖广襄阳等府县。七年二月,明政府加派右都御史彭泽提督军务,增调大同等处边兵和湖广士兵,采取四面堵截,督兵跟进的战术,追击河南起义军。五月,刘惠在南召(今河南南召东)同明军接战之际中箭牺牲,赵燧也在武昌被俘,后被处死于京城。

进逼京城的刘六、刘七起义军,见京师难以强攻,便由文安(今属河北)南下,入江苏,后又转入山东。明陆完集兵十万于山东登、莱地区,围剿义军。起义军奋力突围,与明军周旋于京师以南各州县。随着河南起义军的受挫,这支起义军渐向南方转移。闰五月,南至湖北黄州(今湖北黄冈),由团风镇夺舟入江,刘六因舟覆牺牲,刘七等自武昌而下,驾舟师转战于上起九江、下抵苏松的大江上下。明政府赶调彭泽增援陆完,分驻于南京以东地区和苏松地区,并加强了沿江要害之地的兵备。七月十八日,起义军攻打通州(今江苏南通),接着占领通州东南的狼山,凭险据守。二十一日,明兵由南北两面仰攻狼山义军阵地。起义军孤军奋战,众寡不敌,刘七、齐彦名等先后牺牲,起义失败。

失败原因

农民军的失败原因,一是与明军相比,势单力薄,刘六军队虽号称数万人,但多是无以为生的贫苦农民,没有作战经验,真正拥有战斗力的极少。二是农民军长期流动作战,虽具有机动灵活的特色,可以出其不意,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由于缺乏牢固的根据地和后方,士兵疲于奔走,兵员和军需补给都有一定困难,影响了战斗力的发挥。三是两支较大的起义军独立作战,缺乏配合,更没有和当时在四川的农民起义军取得联系共同抗敌,致使明政府便于集中兵力,各个击破。

历史意义

刘六、刘七领导的这次起义,前后持续3年,转战河北、山东、河南、湖北、江苏数省,沉重地打击了统治阶级。为了镇压起义,明政府动用了大量财力,耗尽了府库之银。

起义军所到之处,地打击了当地贪官污吏、地主豪绅。这次起义给明统治者一个沉重而深刻的教训,使明朝统治者认识到仅凭高压政策难以维持长久统治,必须要采取有力措施缓和社会矛盾。起义失败的第二年,明政府下令减免京畿、山东、河南等地税粮,并宣布“流民复业者,官给廪食、庐舍、牛种,复五年”。朝廷内部也加以整顿,进行了杨廷和领导的改革,罢免了部分宦官,裁撤冗官,清查皇庄、官庄,退还给农民一部分土地。明朝出现了嘉靖初年较为清明的政治局面。

史书记载:《明史·卷187》

起义遗址

刘庄子位于本县马武营村西北里吕公务村东南。刘六、刘七起义后,明统治者,将该村抢掠焚烧殆尽村人多数被诛戳,幸存者,改姓逃匿外乡。现在旧村遗址尚存。今丰各庄村刘姓即其后裔。

二、川蜀盗乱

事件背景

正德年间,蓝廷瑞在山中行走,发现一枚古弃印,又得到一剑,自称有天命,遂与党羽迷惑民众起义。当时刘烈等人也聚众作乱,侵掠陕西汉中等地。正德三年十月(1508年),四川保宁的蓝廷瑞、鄢本恕在汉中起兵,攻占数个郡县。明武宗起用右副都御史林俊巡抚四川,兼赞理军务,督兵讨伐。

正德四年(1509年)十二月,蓝廷瑞自称顺天王,鄢本恕自称刮地王,廖惠自称扫地王,联合十万部队,进入湖广、郧阳等地流传。当时听闻巡抚林俊督兵进攻,于是改为进发其他地境。刘烈等人则退回至四川,不久,刘烈被乱兵所杀,余党廖麻子、喻思俸继续叛乱。

事件结果

正德五年(1510年),明武宗命刑部尚书洪钟兼任左都御史、总督川、陕、湖广、河南四省军务,征剿四川等处流贼。同年四月,蓝廷瑞、廖惠等攻破通江县,林俊派遣官兵及土兵进攻获胜,杀死、溺毙的叛军有六千余人,并生擒廖惠。蓝廷瑞则奔红口与鄢本恕合兵,经过陕西、汉中三十六盘至大巴山。林俊再次派兵进攻,并获胜,叛军放弃辎重逃跑。

正德六年(1511年)正月,江津曹甫自称顺天王,进攻县治,佥事吴景被杀。巡抚都御史林俊听闻此事后,率军乘叛军获胜醉酒不设备,于是半夜进攻,叛军大败。之后明军再次于山坪、伏子岸等地阻击成功,并杀死曹甫等。先后擒斩三千余人,收回被掠男妇七百余人。

同年五月,鄢本恕、蓝廷瑞等人掠夺蓬州、剑州。明武宗命总制尚书洪钟同巡抚林俊、总兵杨宏配合镇压。又派遣巡视都御史高崇熙、镇守太监韦兴同洪钟、林俊等一同镇压。

平定蓝廷瑞、鄢本恕叛乱

次月,洪钟率军抵达四川,但是与林俊对军事部署发生冲突,因此延误军机。蓝廷瑞借此召集流散的部属,恢复士气,并攻占营山县,杀死佥事王源。洪钟因此与林俊一同总督四川部队、陕西巡抚都御史蓝章督陕西兵,并号檄湖广河南兵,一同分兵进攻,由洪钟、林俊两人总督。湖广部队首先抵达陕西石泉县熨斗坝,叛军见此着急并祈求归降,被命抵达四川东乡县金宝寺。然而叛军意在缓兵之计,一边求降一边仍然掠杀。之后明军包围,叛军稍微退让。

六月十五日,蓝廷瑞将自己掠夺的一女子装作自己女儿,嫁给领兵土舍彭世麟为妾,以求联合彭世麟。彭世麟借此邀请叛军首领到营中庆祝,却成功设伏逮捕蓝廷瑞等人。叛军听闻此事后大败逃散,明军趁机进攻并获大胜。叛军只有廖麻子未能逮捕。战报奏上后,加洪钟为太子太保,林俊等人也有奖赏。

平定方四、任胡子叛乱

江津曹甫余党方四、任胡子、麻六儿等率众逃到綦江,进入思南府、石阡府等地。方四自称总兵,任胡子自称御史。当时贵州部队成功在思南抵御叛军,而播州兵在三跳等地阻击叛军,叛军因此由贵州再次逃回四川。

同年八月,叛军进攻南川、南颈、雀子冈等地,都被明军阻截;之后改为进攻东乡、永澄等地,都被当地部队抵御。当时百户柳芳等阵亡,明军士气不振,叛军借机谣言要攻取江津、重庆、泸州、叙州,最终攻占成都,致使舆论哗然。明军于是再改部署,林俊驻守江津,高崇熙驻守泸州,太监韦兴驻守成都,都御史王纶驻守重庆。并檄副使何珊、都指挥邹庆率兵由合江进攻。副使李钺、知府曹恕率兵由江津进攻,形成夹击攻势。

九月,叛军进攻江津,恰逢石砫援军抵达,明军合力抵御成功,并追叛军到合小坪。此后叛军以八千人再次袭击江津,林俊、李钺、曹恕率领酉阳、播州、石砫等部队,从三道迎击获胜,并追叛军到高观山。林俊见叛军士气正盛,遣降将周大富入营招抚。方四伪令李廷茂出降,自己仍不投降。高崇熙知道叛军首领皆是仁寿人,派人抵达仁寿,将首领家属带入营招降。方四等人杀死自己族人,仍然不归降。明军于是开始强攻,并斩杀任胡子等,追杀三十余里,斩首一千八百余级,生擒方四妻妾,俘获男妇三千四百余人。然而部队冒进,反而被叛军反攻并再次逃散。当时明武宗宠信宦官,因巡抚右副都御史林俊反对宦官冒功,又因与洪钟多有不和,请求致仕。尽管御史台请求留用,明武宗仍旧批准辞呈。林俊走后,四川人号哭追送。不久,叛军麻六儿、喻思俸、骆松祥、范藻等人再次起兵,内江、崇庆等地数年都无法安定。

明武宗随后起用巡抚都御史高崇熙调兵讨方四、廖麻子、麻六儿等。正德七年二月,叛军抵达贵州,并再次聚集力量,抢劫南川等县,明军节节败退。之后方四从南川进攻綦江,被佥事马昊击退,叛军奔至婺川退散。方四改名逃跑,被开县义官李清逮捕报官。

平定余部叛乱

十一月,汉中廖麻子、喻思俸,内江骆松祥,崇庆范藻等分别进犯州县。洪钟无法各自攻破,被御史王纶弹劾“纵寇殃民”,遂被罢职。明武宗命右都御史彭泽总制军务,同总兵时源征讨。

正德八年二月,巡抚四川右都御史高崇熙因盗贼无法全部消灭,被逮捕入狱。改以右佥都御史马昊巡抚四川。四月,彭泽率领苗兵进攻汉中廖麻子获胜,并分兵逐一逮捕;之后迅速移兵到内江讨骆松祥,并成功平定。

正德九年正月,彭泽率兵讨崇庆范藻等,获胜。至此四川盗乱悉数平定,加总制军务彭泽为太子太保,左都御史时源为左都督。

上一章 哈密之争 石城之战 满仓儿案 海运严禁 安化王叛乱 (二) 中国历史古代篇章最新章节 下一章 弘治中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