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中国历史古代篇章
本书标签: 历史  中国历史  架空历史 

南坡之变

中国历史古代篇章

南坡之变

事件背景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版图面积最大的帝国,也是当时世界武力最强的帝国。当时,这个强大帝国的最高权力掌握在两个年轻人手里,他们风华正茂,锐意进取,大有作为。这两个年轻人,就是元英宗和他的宰相拜住。

元英宗

元英宗(1303—1323年),全名为孛儿只斤·硕德八剌,是元朝第五任皇帝,蒙古帝国大汗。他虽然是元仁宗的长子,却并非名正言顺地继承皇位,因为元仁宗与兄长元武宗有过“兄终弟及、叔侄相传”的约定。也就是说,武宗死后传位于弟弟仁宗,仁宗死后传位于侄子(武宗的儿子)。然而,仁宗并没有信守这个约定,于延祐三年(1316)将自己长子立为皇太子。

延祐七年正月,元仁宗崩于光天宫,享年三十六岁。二个月以后,皇太子硕德八剌即位登基,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至少名义上),日后庙号为元英宗。

元仁宗是一位颇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期间,减裁冗员,整顿朝政,编撰法典,恢复科举,推行“以儒治国”政策。魏源在《元史新编》中评价他:“仁宗初政,首革尚书省敝政,在位九年,仁心仁闻,恭俭慈厚,有汉文帝之风。”不过,仁宗后期梳于治理,朝政渐趋腐败。

元英宗接管庞大帝国的时候,只有十八岁,名副其实的少年天子。他自幼受过良好教育,身为蒙古人而热爱汉文化,精通儒学经史。尽管生长在深宫,但他体察民情,懂得创业不易,守业更难。元英宗自知,这么庞大的帝国,凭借一己之力是难以支撑的,至少要有一二个得力助手;若能找到一个志同道合、德才兼备的大臣辅佐,必将起到如虎添翼、事半功倍的效力。当时有一个叫拜住的年轻大臣,正好进入他的法眼。即位不久,元英宗就破格提拔拜住,任命他为左丞相。

拜住

拜住,1298年出生于蒙古贵族世家,其祖木华黎,跟随成吉思汗四处征战,为统一蒙古诸部并建立蒙古帝国立下汗马功劳;其祖父安童,两度出任世祖忽必烈的宰相,治国才能和政绩极为突出,被誉为一代贤相。拜住早年丧父,母亲悉心呵培养他,让知名学者教他学习汉文化。他天资颖悟,闻辄领解。稍长,便显现出宏远端亮的气度,颇有祖父的风采。

元仁宗延祐二年(1315年),17岁的拜住出任资善大夫、太常礼仪院使;四年,进荣禄大夫、大司徒;五年,又进金紫光禄大夫;六年,加开府仪同三司,参与处理朝政。

年轻的拜住之所以步步高升,主要取决于他的政治才能,而不是贵族世家身价。早在东宫当太子的时候,英宗就听说拜住贤能,很想与他交往;考虑太子私交大臣,会引起皇上猜疑,却只好作罢。做了皇帝,再没有这样的顾虑,英宗便迫不及待地重用拜住,将他视为自己的肱股。

有一次,英宗与拜住谈心说:“朕以幼冲,嗣承大业,锦衣玉食,何求不得。惟我祖宗栉风沐雨,戡定万方,曾有此乐邪? 卿元勋之裔,当体朕至怀,毋忝尔祖。”拜住欣慰感叹:“创业惟艰,守成不易,陛下睿思及此,亿兆之福也。”(《元史·英宗纪》)[2]

现实

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差距的。即位之初,英宗名义上是帝国最高统治者,实际上还不能当家作主。里里外外受制于两个人,一个是太皇太后答己,一个是中书右丞相铁木迭儿。答己是前两任皇帝武宗、仁宗的生母,亦即英宗的祖母。她十分聪慧,曾以皇太后身份辅佐武宗、仁宗,经历过大风大浪,老而弥坚。英宗初出茅庐,不能与祖母抗衡,只好听任她干预朝政。

仁宗死后第四天,答己就让时为太子的英宗罢免中书右丞相伯答沙,以铁木迭儿为中书右丞相。铁木迭儿历事五位君主,是一个老奸巨滑的权臣。重新出任宰相,他就急于打击报复政敌,

“恃其权宠,乘间肆毒,睚眦之私,无有不报”(《元史·铁木迭儿传》)。

先是诬谄中书省参议韩若愚有罪,请求处以极刑。太子知道韩若寓冤枉,拒绝了这一请求,但迫于太皇太后与铁木迭儿的压力,不得不将韩若愚革职。稍后,铁木迭儿又提拔亲信爪牙黑驴、木八剌、赵世荣等人,从外省调入中书任职,并对仁宗时常与自己相对抗的台谏进行报复。他派人逮捕了曾奏劾他十三条罪状的四川行省平章政事赵世延,剥夺前中书平章政事李孟的爵位,枉杀曾弹劾过他的杨朵儿只、萧拜住等人。

铁木迭儿专横跋扈,让太子非常窝火,却又拿他无可奈何。从太子到皇帝,英宗依旧韬光养晦,隐忍不发。为了麻痹对手,英宗加封铁木迭儿为上柱国、太师,并且下诏禁止官员非议铁木迭儿。与此同时,英宗任命拜住为中书左丞相,“委以心腹”,并着手培植自己的人马,以积聚力量。于是朝中形成新旧两大阵营,一方以太皇太后、铁木迭儿为代表,一方以英宗、拜住为核心。

在拜住的策划下,英宗开始打击铁木迭儿的爪牙,以阴谋废立皇帝的罪名将阿散、哈律、脱忒脱、失列门等人处死并抄家。铁木迭儿也不示弱,他“广树朋党,凡不附己者,必以事去之”;他多次在太皇太后面前诬告拜住,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英宗非但不予理睬,而且对拜住信任有加。铁木迭儿阴谋未得逞,故而称病家居,英宗提醒他:“卿年老,宜自爱。”

铁木迭儿“虽家居,其党布列朝中,事必禀于其家”(《续资治通鉴·元纪十九》)。太皇太后答己还在宫里,她与铁木迭儿犹如两只猛虎盘桓在路上,迫使英宗、拜住只能与之巧妙周旋,而不能放手施展其政治主张。

至治二年(1322)秋,右丞相铁木迭儿、太皇太后答己相继病逝。

理想

右丞相铁木迭儿、太皇太后答己去世后,英宗任命拜住为中书右丞相,不再设左丞相。这表明英宗对拜住无比信赖,让他作为唯 一的宰相,与自己一起分享最高权力。从此他们可以放开手脚,锐意改革,全面整顿。

一是尊重人才,先从人事改革入手,大规模起用汉族儒臣。

《元史·拜住传》记载,拜住“首荐张珪,复平章政事,召用致仕老臣,优其禄秩,议事中书。”紧接着,汉人吴元珪、王约、韩从益、赵居信、吴澄、王结等,陆续被擢拔到集贤院、翰林院和中书省任职。对于拜住所荐的人才,英宗全部照单接收,委以重任;并嘱咐拜住搜访山林隐逸之士,吸纳他们进入体制内任职。还发布《振举台纲制》,要求推举贤能,选拔人才。与此同时,罢汰冗员,精简机构。从至治二年十一月起,罢世祖以后设置的冗官,“锐然减罢崇祥、福寿院之属十有三署,徽政院断事官、江淮财赋之属六十余署”。

二是接着关心民生,致力于减轻农民负担。

元代农民劳役繁多,负担沉重。为此,拜住曾提醒英宗:“自古帝王得天下以得民心为本,失其心则失天下。钱谷,民之膏血,多取则民困而国危,薄敛则民足而国安。”英宗深以为然,旋即下诏“行助役法,遣使考视税籍高下,出田若干亩,使应役之人更掌之,收其岁入以助役费,官不得与”。所谓助役法,亦即“凡民田百亩,令以三亩入官,为受役者之助。”这样将农民的徭役负担控制在3%以内,无疑是一项很惠民的好政策,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

三是重视法制,加强法律条文汇编整理,审定颁行《大元通制》。

至治二年正月,英宗下令启动仁宗时尚未完毕的法令编纂工作,召集有关大臣汇编审定,最终完成了共八十八卷《大元通制》,并颁布实施;从而革除以往的政令不罪同异罚的混乱现象,使元朝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

四是惩治腐败,

展开一场打老虎行动。毫无疑问,大老虎无疑便是铁木迭儿,他专权骄横,贪赃枉法,为害日久。仁宗当年知晓其罪行,曾下令逮捕审讯,由于太后答己庇护,事情不了了之;铁木迭儿毫发无伤,只是丢了相位。虽然他已经成为死老虎,但那些与他狼狈为奸的党羽还在,依然是穷凶极恶的活老虎。至治二年十二月,英宗下令处死铁木迭儿之子、宣徽院使八思吉思;翌年六月,下诏追夺铁木迭儿一切官爵,抄没其家产,将其罪行公布于大下;接着,又以贪赃罪罢免其子旺丹官职。对追随铁木迭儿的党羽予以清理,凡是贪赃枉法的坚决法办。

铁失

同时,元英宗开始迅速清除朝中铁木迭儿的势力,处死铁木迭儿之子八思吉思,后又追夺铁木迭儿财产。

铁失是铁木迭儿的义子,至治元年时被任命为御史大夫,同时领左右卫阿速亲军。元英宗曾严厉批评他身为御史大夫没有起到推荐贤才的本职工作,反而推荐了铁木迭儿之子八思吉思这样的贪墨之人,这让铁失心中非常不安。而元英宗对拜住的重用,重新启用被排挤的儒生,他的种种新政都限制了蒙古保守贵族的特权,这引起了他们的不满,元史记载当时“宗戚之中,能自拔逆党、尽忠朝廷者,惟有买奴”。于是铁失和部分蒙古保守贵族联合起来,准备政变。

至治元三年,铁木迭儿引荐铁失为御史大夫,从此,铁失的地位便是直线上升,八个月以后,便领左右阿速卫掌管了以后进行谋杀行动的禁卫军。

铁失在其台柱倒塌之后,地位便发生了根本的动摇。然后,对铁失构成致命直接威胁的是刘夔献田贪污事件的余波所及。拜柱任右相后一个月,便上奏英宗,使“铁木迭儿子八里吉思,坐受刘夔冒献田地伏诛”。同时,又奏黜铁木迭儿另一子锁南“以通言路”。至治三年二月,刘夔及同佥宣政院事囊加台,也以同样的原因伏诛。到此为止,参与这一贪污案件的所有成员均己处死,只剩铁失。同年六月,英宗毁铁木迭儿碑;七月,籍没铁木迭儿家资。

在这种情况下,铁失找到了惟一一条摆脱困境的出路,他怂恿宫内喇嘛僧侣诱劝皇帝实行大赦天下。当时,英宗在上都夜不能寐。受到铁失指示的僧侣乘机向皇帝说国当有危,应作佛事,大赦天下,被拜柱制止。铁失最后的一线希望就这样破灭了。

政变开始

八月初二,铁失派人前往土拉去见抚军漠北的晋王也孙铁木儿(甘麻刺长子),告诉他政变计划,并说若能成功将拥戴他为帝。

至治三年(1323年)八月五日,元英宗与拜住自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南返大都(今北京),途经南坡店(上都西南三十里)驻营。当日夜晚,铁失与铁木迭儿之子锁南、知枢密院事也先帖木儿、大司农失秃儿等十六人发动政变,以阿速卫军为外应,杀死元英宗和拜住。随后,迎立晋王也孙铁木耳(泰定帝)即位。史称此事件为「南坡之变」。

九月,也孙铁木儿在漠北即位,次年改元泰定。

历史解析

反叛者的组成反映了冲突的性质。主要的策划者铁失,既是皇亲,也是以前铁木迭儿的亲信。他是与皇族保持世婚关系的亦乞列思部人,铁穆尔汗的女儿益里海涯之子。更重要的是,他的妹妹速哥八剌(死于1327年)是年轻皇帝硕德八剌的皇后。铁失本人被铁穆尔收为养子并成为他的亲信。在爱育黎拔力八达朝任宣徽使之后,在硕德八剌朝初年他是朝中最有权势的大臣之一,以御史大夫兼忠翊卫、阿速卫都指挥使。虽然在清除铁木迭儿一派时铁失也涉嫌贪赃,他却得到皇帝的赦免,显然是因为他是皇帝的姻亲。同铁失一样,其他谋反者多数是铁木迭儿的蒙古和色目同盟者,他们已经被撤职或即将被撤职。在1323年清除铁木迭儿同党进一步深入时,他们担心惩罚将落到自己头上。因此,他们参与密谋,是为了救他们自己。

更有意义的是,在16个知名的反叛者中有5个是宗王。但实际上参与此事的宗王比列出来的人要多得多。在也孙铁木儿即位后不久,右丞相旭迈杰(死于1325年)告诉他能够自拔逆党、尽忠朝廷的“宗戚”,只有买奴一人。诸王与铁木迭儿的关系。

诸王作为一股势力有充分理由怨恨硕德八剌。在硕德八剌很短的在位时间中,有两次因为财政困难取消了诸王的岁赐,这在元朝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举动。此外,为了增加皇室的权 威,硕德八剌似乎比他以前的各位皇帝在封王上控制得更严,并试图对诸王进一步加以约束。他不顾皇室宗亲享有的传统特权而采取这些限制诸王的措施,促成他们参与谋反。

简而言之,铁木迭儿一派的残余势力与不满的蒙古诸王结盟,终于演出了南坡之变。探视其更深的背景,硕德八剌的被杀是两个政治集团之间冲突的极点,而这种冲突至少在爱育黎拔力八达朝初年就已经开始了。爱育黎拔力八达和硕德八剌在汉化的蒙古大臣和汉人儒臣的支持下,做了多种努力使元廷更加儒化,这意味着加强中央集权和官僚体制。另一方面,以皇太后答己和她的亲信铁木迭儿、铁失为首的一派似乎不只是为他们自己的利益而斗争,他们还在蒙古、色目贵族和官员中得到了广泛的支持,这些贵族和官员对有损于他们世袭政治、经济特权的改革自然是持反对态度。虽然硕德八剌在答己和铁木迭儿死后赢得了短暂的胜利,他的进一步行动却激成反叛,并导致了他自己的悲惨死亡。

上一章 大都政变 中国历史古代篇章最新章节 下一章 元末农民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