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中国历史古代篇章
本书标签: 历史  中国历史  架空历史 

周朝诸侯国 下

中国历史古代篇章

………

姜姓国

姜姓是炎帝部落的后代。实际上,“姜”、“羌”本是一字,因姓称之“姜”,为族名称之“羌”。羌人与周人在早期长期联姻,后协助周人灭商。

齐国

齐国系周开国功臣吕尚的封国。初封于营丘(今山东昌乐东南),后迁至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春秋初期,齐与主要竞争对手鲁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公元前689年,齐襄公灭鲁的与国纪,扫除东面障碍。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杀襄公自立,公子纠奔鲁,公子小白奔莒。次年,无知被杀。鲁伐齐,欲纳公子纠,而齐高氏、国氏已召小白先入,击败鲁师,立为齐桓公。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力富强,成为霸主。公元前684年,齐国是最先迈入霸主地位。

春秋末年,齐衰落,卿大夫相互兼并。公元前481年,陈成子杀阚止,专齐政。齐康公在位时淫于酒色,敬仲的后代田和为相。周安王十一年(前386年),齐康公被田和放逐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后来唯一的食邑也被收回,康公只好在钭坡上挖洞为灶,姜姓齐国灭亡。

出于陈厉公之子陈完。陈与田古音相近,故古书往往作田。周惠王五年(前672年),陈国发生内乱,陈国公子敬仲奔齐,齐桓公任为工正。田氏家族历经300年苦心经营,逐步篡夺了齐国政权。周安王十三年(前389年),敬仲九世孙田和正式列为诸侯,田氏齐国建立。田齐的国都仍在临淄,疆域亦袭姜齐之旧。田齐立国时,已经进入战国中期。

申国

申人源于姜戎,早年居于今陕西米脂县及以北地区,是较早与华夏融合的西戎。先周时期姬姓周人便与申人世为婚姻,周太王之妃、王季之妃、周文王之祖母等皆称“太姜”即是。西周后期,申国仍不断与王室通婚,且在周王室中任要职。

周宣王时,为了加强对“南土”局势的控制,改封王舅申伯于今河南省-南阳市,在原谢国的土地上建邑立国。此申国遂称“南申”,西土之申国可称西申。周平王东迁以后,南申是东周王室的南大门,为了防备荆楚侵犯,周在此驻扎了军队。春秋早期,楚国北上,地处要冲的申国成了攻击目标之一。鲁庄公六年(前688年)楚师假道于邓伐申。大概在楚文王时,申国被灭,设为县。楚灭申后,曾将申国的部分贵族平民迁往东面的信阳一带安置,成为楚之附庸。这就是春秋时期信阳之申的由来。信阳之申称东申。《左传·昭公十三年》载:"楚之灭蔡也,灵王迁许、胡、沈、道、房、申于荆焉"。东申被迁往楚地,楚平王时申又在信阳恢复。南申亡国约在战国中早期。

许国

许国是许文叔的封国,为太岳之嗣。春秋时期,郑国、楚国等非常强大,许国经常遭到强国侵略。公元前654年,楚国攻打许,许侯大败,于是肉袒谢罪,楚国才心满意足,退兵而去。楚成王时,再次进攻许国,许侯第二次肉袒谢罪,请求和解。在这之后,许国差不多每三至五年就迁徙一次,可以想到许国面临的险恶局势。许国灭亡在战国初期。许元公在位时,许国被楚国攻灭。还有一个说法,是为魏国所灭。

纪国

纪国,是位于商朝东方的诸侯国,国祚延续到西周到春秋时代。国都纪,位于山东半岛中北部,渤海莱州湾的西南岸的今寿光市。西周夷王年间,王烹杀齐哀公。传说是纪侯进谗言的缘故。两国结仇。公元前693年,齐国军队驱走纪国的郱鄑郚三邑居民,占有三邑土地。公元前691年,纪国分裂。纪侯之弟纪季以纪国的酅地投降齐国,做齐国的附庸。前690年,齐国军队攻破纪国都城。纪侯将剩下的国土交给纪季,出国逃亡一去不返,纪国灭亡。

鄣国

鄣国是齐太公的后代所立,为齐国附庸。齐桓公年间,齐灭鄣。

妫姓国

妫姓是虞舜的后代。

息国

侯爵,妫姓,今蔡州新息县是也。庄十四年,楚灭之,子孙以国为氏。

陈国

周武王灭商之后,封虞舜的后代胡公满于陈,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附近),让他奉守舜帝的宗祀,辖地大致为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根据胙土命氏的规定,称陈氏。

春秋早期,陈桓公有宠于王,郑庄公小霸中原,不敬王室,陈国还参加宋、蔡、卫等国的伐郑,有一定的实力和影响。陈桓公死后,陈国内乱,陈宣公时才趋于平稳。前534年,陈国因争立而内乱,楚灵王使公子弃疾灭陈为县。前529年,楚平王夺得王位后,为笼络人心,再次使陈复国。前478年,依附于吴的陈国,在楚国公孙朝率领的楚师攻伐下,前478年终于亡国。

遂国

遂国是周武王封舜的后裔于遂(山东省宁阳、肥城一带)所建之国,是鲁国的附庸国。东周僖王元年(公元前681年)被齐国所灭。

姒姓国

姒姓是夏禹的后代。

杞国

杞国建国于商朝,其间时断时续,具体事迹已不可考。周朝初年,杞国重新建国,自东楼公起,有史料可考的传了二十位国君。直到西元前445年,杞国亡于楚国。

杞国是小国,史书罕有记载。这样的小国,在周围强邻的压迫下,被迫屡有迁徙。杞国最初大致在今河南省杞县一带,后来迁到今山东省新泰,后又迁至昌乐、再至安丘一带。

杞国虽小,但也有其重要意义,那就是杞国人乃是夏朝王室之后,存有夏礼,因此孔子曾为考察夏朝之礼而到访杞国。只是由于杞国文献也多散失,因此孔子感慨道:“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论语·八佾》)。

越国

相传始祖是夏代少康庶子无余,禹封泰山,禅会稽中封禅大典中的会稽本来是在泰山附近,商朝时越国的封地也本在古雷泽地区,也就是如今地山东荷泽地区。再后来却逐次南下,在周朝诸侯的排挤下一路南迁,西周初迁至如今地苏州吴中一带。春秋末年,越逐渐强大,其王勾践经常与吴国对抗,公元前494年,败于夫差,向吴臣服。但经过二十年的韬光养晦,重新崛起,于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勾践灭吴后北上争雄,横行江淮,号称霸王。战国时,势力衰弱。

子姓国

子姓是商汤的后代。

邓国

邓国的先人早期就活动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商代的邓为侯国。商代晚期,邓人南徙至今河南郾城县东南。西周以后,邓国又徙都于今湖北襄樊市附近。西周时,邓国与周王室及姬姓国关系密切,先后与井、应、等国联姻,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前688年,楚文王伐申经过邓国,受到了祈侯的招待,邓国大夫提出借机杀掉雄心勃勃的楚文王,邓侯不听。第二年,楚文伐邓。前678年,楚再次伐邓,将其灭亡。

邶国

周武王灭商之后,为了安置殷商遗民,将商王畿之地分为邶、鄘、卫三地,封商纣王子武庚于殷地,称邶国。西周设立的邶、鄘、卫三国,后来因武庚串通管叔、蔡叔叛周而招致周公领兵东征,结果武庚、管叔、蔡叔被杀,原来的邶、鄘、卫三国之地划归卫国所属,周王室封康叔于卫,领“以殷余民”。从此邶国之民和邶国之地转属卫国所有。邶国仅历武庚一代而终结,是周初封国中寿命最短的方国。

宋国

宋国是微子启的封国。武王灭商后,封微子启于宋。春秋时期,宋襄公称霸。战国时期,宋戴公的后裔司城戴剔成(字子罕)杀桓侯篡位,史称戴氏代宋。剔成在位41年被弟弟偃杀死(一说逃到齐国),偃即位,史称宋康王。前286年,齐湣王发兵灭宋,宋康王死在魏国。宋立国761年,共26世,32君。

朝鲜国

周武王灭商之后,商朝遗臣箕子到朝鲜半岛与当地土著建立了“箕氏侯国”。公元前3世纪末,朝鲜历史上第一次有所记载。在中国汉朝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的著作《史记》中记载,商代最后一个国王纣的兄弟箕子在周武王伐纣后,带着商代的礼仪和制度到了朝鲜半岛北部,并得到周朝的承认而成为诸侯。汉初,卫满率千余人进入朝鲜,于公元前194年在平壤一带建立卫氏政权,推翻了箕子朝鲜的政权。

嬴姓国

嬴姓是少昊部落的后代。

江国

江人周初以前应在东方,周公东征伐淮夷,践奄后才南迁。周穆王时及其以后,溯淮河两岸西侵,渐入中土。西周晚期,召公平淮夷,江、黄等嬴姓诸族归附于周,各自所居即成为周王室承认的封土。江为小国,春秋早期先依附于楚,楚成王曾嫁妹于江。待齐国称霸时,江又改依于强齐。前624年,楚师围江。后因晋国出兵救江,楚师暂时撤走。第二年秋天,楚穆王再次出兵,一举灭掉江国。

黄国

《竹书纪年》载:“(夏)后相即位,二年,征黄夷。”商代黄夷已在淮水之滨建立国家,与商王的关系不是十分和谐,卜辞中有“伐于黄尹”的记载。周人灭商后,黄人归服,得以保留。从出土的东周时期黄国及相关的青铜器看,嬴姓黄国与姬姓曾国等一直保持婚姻关系。黄国史实见于《左传》者,始于桓公八年(前704年)。这时楚国方兴,在楚地约会诸侯,黄、随二国都没参加,结果,汉阳的随国受到讨伐,淮水的黄国由于相距较远,躲过一劫,但也遭到楚国的斥责。前648年夏,黄国终于被楚成王所灭。

梁国

周宣王封秦仲二儿子秦康为梁伯,封邑在夏阳梁山(今陕西省韩城市附近),定为梁国。梁伯好大喜功,经常在封邑内大兴土木,修建宫室,搞得百姓怨声载道,痛苦不堪。公元前641年,秦穆公率大军进攻梁国,梁国土崩瓦解。

秦国

周孝王因秦的祖先非子养马之功,将他们分封在秦,作为周朝的附庸,让其继续嬴姓的祭祀。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在战国初期也比较落后。从商鞅变法才开始改变。前325年秦惠王称王。前246年秦王政登基,前238年掌权,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

赵国

赵国,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战国时期七雄之一。相传先祖造父为周穆王御,因助周平定徐偃王之乱,封于赵城。后奄父救周宣王于千亩之战,其子叔带为周朝卿士,因不满周幽王的昏庸,离开周王,侍奉晋文侯。从此赵氏便在晋国落脚,渐成望族。在前403年,叔带之后赵烈侯与韩魏三家分晋,建立赵国。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将王翦攻陷邯郸,掳赵幽缪王,赵国灭亡。

谷国

谷国,初被分封时爵位为伯爵,嬴姓,与赵、秦同一个源流,都是少昊的后裔,至舜的时候,被赐姓为嬴。嬴氏的后代有叫非子的,被周王封于秦谷,后来成为秦国和谷国。

己姓国

苏国

苏国前身为夏时建立的温国,商汤灭之,而后同宗有苏氏居其地,商末,有苏氏助周伐商,周武王赐苏忿生家乡十二邑建苏国,都城温,396年后的春秋末期,苏国被狄族所灭,末代君苏明自尽,族人逃往卫国。

莒国

莒国,子爵,周武王封兹舆期于莒,今山东密州莒县是也。”据《世本》记载,莒自纪公以下为己姓,故《左传》莒女称戴己、声己。《史记·楚世家》谓:“简王元年,北伐灭莒”,时当周考王十年(公元前431年)。《汉书·地理志》谓莒传“三十世为楚所灭”,后归齐。至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乐毅破齐,莒城不下。汉置莒县,又为城阳国。

芈姓国

芈姓是颛顼部落的后代。

楚国

鬻熊,是周文王的火师。周成王封鬻熊曾孙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居丹阳,建立楚国。周定王十一年(前596年)楚庄王在邲(今河南荥阳东北)大败晋军,称霸中原。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将王翦击破楚将项燕,掳楚王负刍,楚国灭亡。

罗国

罗国是芈姓穴熊部落的一个分支,与楚国同祖。亦是子男小国。春秋初期,为楚所灭

虁国

蘷国是子爵国,是鬻熊的六世孙熊挚之后所立。公元前634年为楚所灭

归姓国

胡国是周朝的封国,位于今河南省的郾城县、舞阳县一带,公元前763年为楚国所灭。

风姓国

风姓是太昊部落的姓氏

宿国

周武王为了表示对伏羲氏的景仰,封伏羲氏的后代在宿(今山东省东平县宿城镇)。春秋时期,宋国灭亡宿国。据《春秋》庄公十年载,公元前684年,宋国把宿人迁到别处而夺其地。又据《元和郡县志》十“泗州宿迁”下说,今江苏宿迁即《春秋》宋人迁宿之地”。当是在“宋人迁宿”之前,居于今山东境内的宿国已被别国逼迫而迁至今江苏宿迁,春秋时又被宋国所迁。宿在山东的故地后人于齐。

须句国

须句,亦作须胊,封地在今山东省梁山县小安山镇。

颛臾国

东夷部落首领太昊,在远古时代就建立了颛臾方国。西周初期,成王封之为“颛臾王”,周天子给颛臾国的主要任务就是祭祀蒙山。由于颛臾国小势弱,到了春秋初期就变成了鲁国附庸。但颛臾终因势单力薄,后被秦素灭。故址在今山东省平邑县东。

任国

任国定都在今山东济宁市境。春秋战国时代任国先后隶属于鲁、宋、齐国。至战国时期任国犹存。秦统一中国后,废任国而改为任城县。

封国爵级

周朝的爵位分为6等: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附庸爵

部分公爵诸侯国

东周公国,西周公国:公爵 姬姓

宋国:公爵 子姓

虢国:公爵 姬姓

州国:公爵 姜姓

虞国:公爵 姬姓

部分侯爵诸侯国

蔡国:侯爵 姬姓

陈国:侯爵 妫姓

齐国:侯爵 姜姓

鲁国:侯爵 姬姓

卫国:侯爵 姬姓

邢国:侯爵 姬姓

晋国:侯爵 姬姓

部分伯爵诸侯国

郑国:伯爵 姬姓

秦国:伯爵 嬴姓

燕国:伯爵 姬姓

部分子爵诸侯国

吴国:子爵 姬姓

楚国:子爵 芈姓

越国:子爵 姒姓

巴国:子爵 姬姓

部分男爵诸侯国

许国:男爵 姜姓

骊戎:男爵 姬姓

宿国:男爵 风姓

上一章 周朝诸侯国 上 中国历史古代篇章最新章节 下一章 周公辅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