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情义与战火
本书标签: 古代 

【情义】决心

情义与战火

 公元220年十月,汉献帝将皇位“禅让”给了曹丕。曹丕于洛阳称帝,国号大魏。

 为与曹魏政权抗衡,一年后的四月十二日,刘备于成都称帝,立国号为“汉”。

 “陛下万岁,长乐未央!”

 “起。”

 刘备身着冕服,头戴冕冠,端坐在大殿正中那代表至高权力的皇位之上。他环视四周,文官武将分列两行,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喜,唯独一人列外——张飞张翼德一双铜铃大的眼睛充满激愤,胸膛起伏,似有千言万语要喷涌而出。

 “陛下,臣有一事请奏!”

 “准。”

 “自我二哥遇害,迄今已一年有余,这一年之内,臣弟锥心刺骨,夜不能寐,只恨不能亲手杀敌!如今陛下登基,国力强盛,臣弟请命率大军征伐江东,杀孙权,灭潘璋,为二哥报仇雪恨!”

 张飞的话,字字泣血,如一把利剑插在刘备心头。他听出三弟话语之中的疏离和埋怨,可他又何尝不想为关羽报仇?只是每次他提出要讨伐东吴,总会有人以不同的理由站出来反对。

 刘备对那些反对的声音聆听于耳,铭记于心。他恢复民生,训练军队,储备粮草——直到今天他登基,成了大汉皇帝。

 “翼德之言,甚合朕意。朕要亲自率领三军,讨伐东吴!”

 大殿之下,议论之声骤起。

 “陛下,臣切以为不可!”

 说话之人身披白袍银甲,两道剑眉高高扬起,一双眸子闪闪发光,正是赵云赵子龙。

 “陛下,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今曹丕称帝,代汉自立,人神共愤。陛下可趁机早图关中,屯兵渭河上流以讨凶逆;若舍魏伐吴,两军交战必然迁延时日太久,恢复中原遥遥无期啊!愿陛下明察。”

 刘备摇头:“子龙差矣。汉中之地,百姓已饱受战乱之苦,四处凋敝荒芜。若从汉中起兵,岂不是将汉中百姓逼上绝路?北上伐魏之难,远远大于东征伐吴。再者,跟孙权的这场仗迟早要打,为何不趁现在?”

 诸葛亮上前一步:

 “陛下言之有理,北上伐魏确实冒险。但臣以为,东征伐吴最好的时机,同样不是现在。”

 刘备转头,与诸葛孔明四目相交。孔明轻摇羽扇,成竹在胸,似乎还是刘备与他初次相遇时的模样。

 直到这时刘备才意识到,自从那个春日,他和关羽、张飞三个兄弟一起将孔明从那间草庐请出了山,无论是战事还是国事,自己几乎从未与孔明意见相左。他欣赏孔明,佩服孔明,也信任孔明。

 然而这一次,刘备决心要自己的选择。

 “那丞相的意思,还要等多久?三年、五年?可朕已到花甲之年,还能有几个三年五年?”

 空气一下子安静了,半分钟才听到后诸葛亮开口:“陛下洪福齐天......”

 “丞相,吉祥话我就不听了。”刘备面无表情地打断了他,“朕自然知道,等上三年五年,我们会变得更强,可面对时间,众生平等。东吴近年来也受战事所累,新迁都武昌,尚未站稳脚跟。若五年之后,孙权立足已稳,江东有长江天堑,荆州有良田万顷,东吴兵强马壮之时,我们才可与他交战吗?”

 诸葛亮沉默了。

 “朕只知道,云长是十二月走的,到迄今已经四百九十二天。朕一天一天数着,数着,就是怕云长等太久。因为等太久了......他会怪我的。”

 孔明手中的羽扇,停住了。他难以形容此刻的心情:做为丞相,他为国事担忧;而作为诸葛孔明,他又为自己的主公感到难过。

 此刻,他的眼中似有泪水,是要稍稍一动,泪水便会掉落下来。他继续保持沉默。

 那沉默,便是他此时对刘备的回答。

 “陛下,三思呀!”

 一到声音打破了沉默,那声音细弱而绵长,拖拽着哭腔回荡在大殿之内,如同一支锯子,嘎吱嘎吱,生生截断了刘备本要再说的话。

 刘备循声望去,跪在地上的人身形纤弱,衣冠整齐。这个人名叫秦宓,蜀中小有名气的文人,曾是刘璋手下的谋士。

 “陛下名为东征伐吴,实则为弟报仇雪恨。然而兄弟之情,乃小义也,舍万圣之躯而徇小义,古人所不取也,陛下三思啊!”

 “好一个大义小义!!”

 刘备“啪”地一拍龙书案,猛然站起,他高高居上,用冷冽的眼神俯视满朝文武。

 “何为大义?何为小义?想当年,我们三兄弟立下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义结桃园。这兄弟义气,你们就认为是小义,啊?可正是因为这兄弟义气,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迢迢来与我相会;正是因为兄弟义气,丞相孔明才愿走出深山,踏入乱世,与我同进同退;正是因为兄弟义气,翼德长坂坡一声断喝,吓破曹军魂魄;正是因为兄弟义气,子龙百万大军中七进七出,保住如今太子的性命;正是因为兄弟义气,我们破黄巾、战吕布、讨曹操、夺西川、取汉中,才有了如今的三分天下。可是现在这大殿再大,也是从一座小小的桃园开始的;大义再大,也不过是点滴小义聚集而成的!如今云长死了,可是我活着。为云长报仇雪恨,就是天下大义!没有这份义,也就没有如今的刘备刘玄德!!”

 刘备此时只觉得身体里血液沸腾,耳朵里嗡嗡作响:

 “朕意已决,谁再劝谏,斩!”

 殿下一片寂静,所有人都眼含热泪,说不出一句话来。

 良久,孔明轻叹一声,再次上前:“陛下,既要兴兵伐吴,臣请求与子龙将军一起,代陛下出征。”

 让孔明出征?刘备心道自己可没他那魄力,若是放丞相上战场,自己怕是难以像他一样每时每刻专心治理国家事务了的吧。

 “这对新生政权太不友好了。”刘备暗地里给自己找理由,“明君不该如此。”

 于是他摇头,拒绝道:“不了。朕希望丞相留下,保太子以守两川。”

 “可是陛下......”诸葛亮的神色有些焦急。

 “丞相。”刘备摆摆手,拦住了孔明要说的话,“我知道,此番东征,可谓凶险艰难,你会放心不下。但此事因我而起,就必须因为我而终。为云长报仇,若朕不能亲往,还有何面目兴兵?云长泉下有知,也会伤心。还请丞相能够成全我兄弟之义。”

 “亮不敢,臣不敢。”这次丞相的回答不再犹豫,也不再有沉默,“陛下,亮已明白。亮必竭尽全力协助太子,守住汉之基业,愿陛下此次东征得以大获全胜,早日归来!”

 刘备望着诸葛亮,重重地点了点头。接着他又转过身:

 “翼德,听令!”

 “在!”

 “你速回阆中整顿兵马,三日后起兵,你我会师江洲,共同伐吴!”

 “遵旨!”

 张飞转身正要离开,刘备又将他叫住:

 “欸,翼德,你等等。”

 “大哥?”

 “你啊,酒后易怒,鞭挞士卒,此乃取祸之道!日后切不可如此,记住了吗?”

 “是!谨记大哥教诲。”

 “嗯!去吧。”

  

  

{emmm,我理解中的昭烈东征如上。不知道要不要玄亮的标签,为保险就先不要了^_^}

 #三国#三国演义#刘备#原创#季汉#诸葛亮#小说#刘关张

情义与战火最新章节 下一章 【情义】劫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