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程安宁
本书标签: 古代  不是骨科  原创     

夜行:人应仁慈(下)

程安宁

七、

京城没有几年前的宵禁,夜半三更也是如此热闹。

多亏于此,他没有发现我。

但我也跟丢了几次,只得在下次再偷摸跟去。

.

今日,我早有经验,一个翻墙直走,后又两个左转右转,再走进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最后在居民楼找到一小巷,小巷便是他的目的地。

小巷中,我见他一袭黑衣,左手抱着诗卷,右手拿着吃食与银两。

他面前是几位孩童,几位衣着简陋,自发形成小窝的孩子。他们约莫六七岁,不知有无亲人。

唯一看见的年长人便是一旁的老人家与一旁书写着毛笔字、大概十岁出头的男孩。

而宋程宁如天仙般在他们之间,犹如神仙般被推崇。

他清了清嗓,开口不是强者对弱智的贬低,而是当年庙会的坚定与温情:“此字读‘人′,此字亦是读‘仁′。”

他坐在一块硬物上,教着那群不分年龄、男女的孩子们识字,一身黑衣被灰尘弄脏些许却也毫不介意。

而他身旁是一位十一左右的男孩,他衣着朴素,甚至有几处补丁,他此刻正在认真写下不熟练的毛笔字。

一位不过七八岁的女孩的声音响起:“哥、哥哥……”

宋程宁闻言看向她:“嗯?怎么了?”声音包裹温柔,轻声细语的拂过女孩紧张的身躯。

女孩灰头土脸,一双眼在宋程宁买来的灯笼前闪着光:“为……为什么它们都读ren……啊?”

宋程宁摸了摸她的头,笑了笑,露出一口白牙,一双琥珀眼眯成月牙状:“因为人应有仁慈之心。′人之初,性本善′。”

他的黑发啊在光中犹如西域的黑萤石,低调却又不失自身光彩。

我站在小巷小摊前,耳中的杂乱被他铿锵有力的声音冲散。也有可能是因我有意竖起耳朵听,所以他的声音才如此引人注目。

我闻此言,又联想到前几日的图册,似乎晓得了什么:

那年庙会,他学会了翻墙,见着了城外的灾民、看到了无人管束的府外、望见了四书五经外的精彩与人间。

那年,皇帝无能,敌国攻下半壁江山,灾民无数。仅有少数百姓入了京城,没了亲朋好友,丢了家藉,没了名姓,成了一个各种意义上的游子。

那种亡命他乡无人知,孤魂野鬼无人埋的游子。

而其他没有进来的人,被扰乱京城治安的名头拦于城外,不知存活。

孩子软糯的声音响起:“人之‘粗′,性本‘尚′。”他们不标准的朗朗书声被人间喧闹遮掩,显得如此渺小。

而他们连学习都无条件,小心翼翼珍惜此次机会。

“谢……谢谢,公子愿舍身教书……”老妇人在一旁摸摸抚去眼角的无奈。

宋程宁见老妇人落泪,惊了惊:“奶奶,莫要落泪。我来是自愿,不是逼迫。况且我有帮助你们的能力。”

我明白了他夜行的意图,自认他菩萨心肠,而我自身想法龌龊 ,将要离开时,他又开口,似是讲与我听。

我没有看到他的脸,但听他说:

“我等,饱读诗书。而他们只能委身与一方之地小声朗书。若富家子弟只顾自身,而不顾他人,终是一个同归于尽。

而我若能救他们此类之少年脱离水火,那我宋某此生无悔。”

我恍惚些许,他们后来的话我没有再听进去。

我又转身从杂物缝隙中看向他。

他正巧也抬眼望向我这边,一双眸子仿佛看到了我。

我没有惊慌,定定的望着那处,好在他移开了眼,不再看向此处,继续低头读书。

人潮熙熙攘攘,熙熙攘攘皆为利往,杂闹声交杂:“……”

我们从不是一个人,也不可能是一个人。

我不过是他心中的富家子。

而他的黑衣照亮一方之地……

上一章 夜行:不似从前(上) 程安宁最新章节 下一章 无国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