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长樱难言
本书标签: 古代  原创作品 

不准告诉别人

长樱难言

这几天,很多大臣都在上书讨论沧州水患之事。

  这沧州,位于水乡,多条大江大河流经。特别是沧州的母亲河澜河,年年夏秋季,水势暴涨,外加沧州地势低平,水患一直都是忧扰民生的头等大事。年年都有大臣提出对策,但一直都没见有什么大效果。

  魏常英看了几封关于水患的奏折,摇了摇头。

  唉,不过又是些假意的关心罢了,那些个大臣,心知对于治理水患,自己有一份责任。不表现表现,着实有些对不住自己的头衔。

  魏常英又打开了一份奏折,毫无疑问,又是关于澜河水患之事。她本不想多看,估计又是哪个大臣的假意谏言。不想,这奏折的开头就吓了魏常英一跳。开头就抨击了这澜河水患窝藏之幕,直言不讳的控告了刘大人的暗藏公款。控诉了沧州县令的不顾民间疾苦,百姓已流离失所,民不聊生,而沧州县令却还不管不顾,大设宴席庆生。下面就是给出的建议,提议先将水患这一眼前之事控制住,再重点整顿官风,以除后患。

  魏常英看了,觉得着实是有些意思。从政那么长时间,倒还没见过谁能如此大胆。在这风谲云诡的官场,个个拉帮结派都还来不及呢,更别说指名道姓的去抨击谁了。

  再看看署名。

  “曹喻”

  魏常英不自觉的笑了笑。

  “是这个新人啊,果然不同凡响。”

  魏常英摇了摇头,不禁为这个曹喻的官场生活感到担忧。这小子这么敢说,以后在官场可不好混啊。但不得不说,的确是个难得的人才。

  “福正,去把曹喻大人传过来,朕有要事与他商量。”

  “是,奴才这就去办。”

  看着福正公公离去的背影,魏常英不禁有些期待。不论是与他谈论治理水患之事还是说只是单纯的见他一面,都让魏常英有些许期待。他是个很有趣的人,至少魏常英是这么认为。

  …………

  曹喻听了福正公公的传召匆匆赶来,不敢耽误分毫。站在魏常英面前的曹喻气喘吁吁,额头上布满细密的汗珠,焦急又真诚的看着魏常英,等待魏常英的发问。

  魏常英看到这样的曹喻,突然想到了一个小动物,不觉笑出了声。那个模样,那个眼神,怎么那么像前几日倭国进贡过来的秋田狗啊。

  “皇上,皇上?今日传微臣来,不知是否为水患一事。”曹喻有些奇怪的看着魏常英。

  魏常英自知有些失态,忙步入正题。

  “咳咳,正为此事。”

  “朕见你对此事颇有看法,想仔细听听你的意见。”魏常英抿了一口茶,她倒要看看这人人称赞的新榜眼到底有何高见。

  只见曹喻一脸严肃,道:“皇上,您有所不知啊,我刚上任,本想仔细考察一下这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没想到,曾经的富饶都是假象。贫富差距太大,商贾确实是富可敌国,但更多的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老百姓啊,我去考察的时候刚好遇到水患,大街上到处都是流离失所的百姓,而沧州县令竟然还大摆宴席庆生,毫不关心百姓之事。微臣听那沧州的百姓说,这沧州县令乱收苛捐杂税不说,上面发的救济粮也收入囊中,不给百姓一点活路啊!”

  曹喻说的义愤填膺,听的魏常英也是义愤填膺。气的魏常英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来来回回走了好几圈。

  “好啊,我说每年怎么那么多难民入京,救济粮也是怎么发都不够,原来是让那些个人面兽心的狗东西给私吞了!”魏常英气的恨不得直接把那个沧州县令拽过来杀了。

  “……”

  “皇,皇上,您的衣服流血了!不,不是,您流血了!”曹喻惊慌的指着魏常英衣服上的血迹。

  魏常英大脑一片空白。

  “完了,来月事了。”魏常英此时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啊?!”曹喻同样的震惊。

  “没,没事。曹大人朕看你对此事颇有见解,想必已有良策,那么此事就有劳曹大人了,你去办吧,朕相信你。”魏常英现在已经想赶快了事,把他送走了,毕竟第一次来月事,还是被一个男人发现的这着实不是一件十分光彩的事。

  “额,是啊!微臣就是想,”

  “啊,行了行了,朕知道朕知道了,曹大人如此细致之人,一定能做的很好的。”魏常英赶紧打断他的话,不敢再让他多说一句,曹喻要是再多待一秒她都觉得她下面要坚持不住了。“福正,送客。”

  “唉,那个……”曹喻似乎还想说什么,就被魏常英强行打断了。曹喻只好离开。

  “唉,那个……曹大人,今天的事,你可不准告诉别人!”魏常英突然想到了什么,赶紧冲着曹喻的背影喊。

  唉,真是太大意了,连来了月事都没有注意到,这算是暴露了吗。魏常英无奈的拍了拍脑袋。对身旁的贴身丫鬟说:“兰心,去传母后来。”

上一章 新榜眼 长樱难言最新章节 下一章 他真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