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秀英
本书标签: 古代 

无题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秀英

徐氏(1362年-1407年),生于应天府(今江苏南京),明成祖朱棣的原配皇后,明朝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的长女,生母谢氏。她天资聪颖,幼年时便贞洁娴静,喜欢读书,人称“女诸生”。徐氏自幼入宫,选在燕王朱棣之侧,洪武九年(1377年)被册封为燕王妃,深得孝慈高皇后喜爱;洪武十三年,随朱棣就藩北平,夫妻情深,王府内政肃然;建文元年,靖难之役爆发,徐氏镇守北平参与军务,使朱棣无后顾之忧;建文四年(1402年)被册立为皇后;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崩于南京,谥号“仁孝”。永乐十一年(1413年)二月,葬徐氏于长陵。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明仁宗上尊仁孝皇后谥号曰:“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衬太庙

姓名:徐氏

出生日期:1362年

去世日期:1407年

享年:47岁

籍贯:应天府(今江苏南京)

家世:明成祖朱棣的原配皇后,明朝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的长女,生母谢氏,明仁宗生母

丈夫:朱棣

谥号: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

人物生平

出生名门

徐氏生父徐达为元末明初名将、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徐达曾出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灭亡元朝。此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追赠中山武宁王。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徐氏作为徐达长女,自幼被徐达夫徐氏生父徐达为元末明初名将、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徐达曾出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灭亡元朝。此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追赠中山武宁王。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徐氏作为徐达长女,自幼被徐达夫

女诸生

徐氏自幼天资聪慧,贞静好读书,其父中山王徐达曾对其母谢氏说,此女天赋非常,应以经史充其知识,徐氏自幼饱读诗书,记忆力超群,读书时一览成诵,过目不忘,连她的老师都感到十分惊异。徐氏博通典籍,每读到古人的美德与言行,都会深思效仿。因此,徐氏自幼便有“女诸生”的美名,在明代,“诸生”即为受过传统儒家教育,工于经史的生员,徐皇后能有“女诸生”之名,可见其才学修养。

夫妻情深

明太祖朱元璋在徐氏幼年曾对徐达说:“是女必贵”,并闻知徐氏贤淑贞静,便将徐达召来说道:“朕与你是布衣之交,自古以来君臣相五投合的一般都成了姻辛你有这么好的女儿,朕想将儿子朱棣与她相配。”徐达马上叩头拜谢,徐氏与朱棣遂约定婚姻。

少年伉俪

早在朱棣正式成婚前,徐氏已入宫备选为燕王妃,相伴朱棣左右,二人年少相恋,堪比青梅竹马。徐皇后永乐三年正月初一在《内训》自序里提到自己很早就作为王妃候选入宫,早晚侍奉马皇后并聆听训言,恭敬地侍奉当今皇上三十余年;永乐三年二月初九在《劝善书》自序里提到,自己很早入宫,每日侍奉马皇后左右,独被眷爱,恭事今皇上“三十有三年”,在永乐四年二月的《高皇后传》序里又提到“夙备宫庭之选”“日侍左右”“列诸妇之后”“独被宠眷”。根据时间推算,徐氏入宫应该在洪武六年左右,即徐氏在年仅十一周岁时便已入宫选为准燕王妃陪伴朱棣,并接受马皇后的教诲。

情深意切

由于婚后感情深厚,明成祖朱棣的九名子女中,除了庶子朱高曦(早天)与庶女常宁公主外,余下七人皆为徐皇后所出,在婚后九年,徐氏一直处于怀孕状态,为朱棣诞下七名子女,在这期间,朱棣独宠徐氏,并未“雨露均沾”与其他任何女人生下过庶子女。朱棣登基后,仍与徐氏帝后情深,二人时常同起居,讨论政事。“”上勤于政事,或日昃未食,后亦不食以俟。”朱棣在位期间操劳国事,时常到了午后还未吃午饭,徐皇后便等他一同进食,与他一起挨饿。在朱棣批阅奏折,处理国事时,徐皇后时常安静地站在一旁侍奉他,朱棣于心不忍,便劝她先去休息。在徐氏去世后,痛失爱妻的朱棣因打击而性情大变,在宫中多任性,时常躁怒不安。

除此之外,夫妇二人在精神上也十分契合,是一对知己伉俪,朱棣曾感叹:“朕之良师善友者,皇后也”“朕之妙善者即是此皇后”。朱棣好读书,徐氏也饱读经史,二人在文化素养上可相较高下,而在宗教信仰上,由于明初宫廷佛教信仰的盛行,徐皇后对佛教颇有研究,曾编纂多部经书传世,朱棣在位时期,不但册封了乌斯藏(今西藏)地区的大宝法王,也与当世诸多高僧大德多有往来。此外在审美倾向上,《明太宗实录》记载徐皇后“性不喜华饰自御俭素”,她喜欢晶莹剔透,洁白无瑕的白玉观音,而实录中也有朱棣偏爱“洁素莹然”的甜白釉瓷器的记载,因此,二人的审美取向十分相似,使他们可以达到精神世界的融合。

内助潘国

打理内政

洪武九年(1376年),徐氏被册封为燕王妃,徐氏待人处事,体贴谨慎,深受明太祖和马皇后的喜爱。

洪武十三年(1380年),徐氏随朱棣离开京师南京,远赴北平就藩,入主燕王府。孝慈高皇后去世后,徐氏守丧三年,她按照礼制素食淡饭。高皇后遗言中可以诵读的部分,徐氏都能将其一一列举不遗。燕王府机构庞大,下辖审理所、典膳所、奉伺所、典定所、纪普所、良医所、典仪所、工正所等,有负责教育的伴读、教授,管理王府仓库的大使、副使等官员。要凭朱棣一人之力,管理好这么多的机构和人员绝不容易,徐氏便发挥了作为当家女王的职能,井井有条地管理内务,帮助朱棣“内助藩国二十金年”不给朱棣留下内顾之忧。

靖难守城

徐达是明初一代大将,将门虎女徐氏便也自幼便耳濡目染,亲自指挥和参与到战斗之中。朱棣起兵谋事,徐氏也参与其中,多有辅佐参谋,“上举义靖内难,后所赞画,多协上意。”,徐氏所提的意见多合朱棣之意。靖难兵起后,朱棣率军前去袭击大宁,李景隆乘机率军围攻北平。当时,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凡是部署防御之事,大多受命于徐氏,要向徐氏请示,徐氏相当于北平守备军的总指挥。李景隆猛烈攻城,而城中兵力缺乏,徐氏便激励将校、士兵、百姓的妻子,亲自披甲登城,北平城这才得以保全,在北平军民妇女的一致努力下,支撑到朱棣顺利回师。

徐氏在北平二十余年,不但是朱棣的贤内助,更具有军事谋略,府中内务事宜皆有她辅助,靖难时又亲自防御守备,因此,在后来给徐氏的封后诏书中,朱棣提到:咨尔徐氏,中山武宁王徐达之女,为朕正妃,内助藩国二十余年,朕躬行天讨,无内顾之忧。

居位中宫

辅君治国

身居后位的徐皇后在关心朱棣的饮食起居、管理好后宫的同时,也时常对治国提出自己的见解,积极施展自己对丈夫的影响,朱棣也认为,“肃靖京,奠安宗社,实后有以相成之也”,自己成就大业离不开徐皇后的辅佐与襄助。

徐皇后是一位有政治见地的女性,她常向朱棣进言治国之道,劝他爱惜百姓,以天下生民为念,对于徐皇后的建议,“上悉嘉纳曰:后所言,皆合吾意。”朱棣对她的进言总是给予嘉奖并且采纳。她精通经史,深知治国之道有两大要素:第一是关心百姓的疾苦;第二是重视人才。建文四年(1402年)七月,朱棣登基为帝,十一月封王妃徐氏为皇后,徐后提醒朱棣说:南北之间,连年战争,兵民疲惫不堪,为政应当宽俭,务必要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从前伊尹辅佐商汤,姜尚辅佐周武王,这些都是杰出的人才。如今的贤才都是太祖高皇帝培养造就出来的,望陛下在选拔任用时,不要分什么新旧、要一视同仁,一体擢用。

徐皇后俗守妇道,对马呈后的教诲深刻不忘直到朱棣登基后提到先朝之事,问徐皇后是否还记得马皇后的教导,徐皇后便能一一列举出马皇后的谆谆教诲,朱棣听了便十分欣慰。徐皇后为人低调,自觉抑制外戚势力,不骄纵自家,当初,徐皇后的弟弟徐增寿常常将情报送到燕地,暗助朱棣成事,因此被建文帝朱允蚊所杀,朱棣登基后想追赠爵位给他,徐皇后极力表示不能这样做。朱棣不听,还是封徐增寿为定国公,命其子徐景昌继承爵位,然后才告诉徐皇后。徐皇后却深表遗憾地说:“这并非妾的意愿啊。”终归没有表示感谢。有一次,朱棣因拔擢郡守而退朝稍晚,徐皇后便因此对选拔人才提出自己的见解,认为国家与百姓的安定与郡守贤德与否息息相关,应当慎选人才,使贤才得以为国实用,治理国家才能有成效,朱棣也深表赞同。徐皇后还曾问:“陛下与什么人一起治理国家?”朱棣回答说:“六卿管理政务,翰林的职责是研究问题、草拟文告。”徐皇后因此请求召见所有这些人的夫人,赐给她们冠服及钱币,并对她们说:“妻子侍奉丈夫,哪里只是为他准备饭菜、衣服而已,应该还有别的帮助。朋友的话,可以依从,也可以违背,而夫妇之间的话,则委婉顺耳,容易听进去。我朝夕侍奉皇上,惟以百姓生计为念,你们也要鼓励你们的丈夫。”

身后哀荣

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初四,徐皇后去世,年仅四十六岁。《明太宗实录》记载了这样感人的诀别一幕:皇后病危之际,朱棣前往探视,还未多言,却已泣不成声,徐皇后也泪流满面,在弥留之际还不忘劝朱棣以国为重,说自己生死有命,不能再报答朱棣的恩情,只希望他保重身体,割恩自爱,别为自己过于伤心。徐皇后临终之际,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机会和朱棣再回一次北京,她还不忘交代皇太子朱高炽,替她赏赐当年靖难时在北平随她守城的将士妻女。更交代他日后要好生侍奉父皇,不让他过于哀毁,徐皇后去世后,朱棣情难自抑恸哭垂涕,群臣只能对他婉言劝慰。朱棣将徐皇后比作汉代明德和唐代长孙皇后那样的贤后,想到皇后音容宛在,他痛惜道:“从此朕在宫中再也听不到皇后的直言了。”

朱棣悲痛之余,决定不复立皇后,也使得永乐一朝后位空缺长达十七年,朱棣又因徐皇后之丧素服百日、辍朝一年,只在西角门等地听政议事,又在灵谷、天禧二寺为她举行大斋,接受群臣的祭祀,由光禄寺准备祭奠物品。十月十四日,朱棣封其谥号为仁孝皇后,徐皇后去世后,朱棣未有再立皇后的打算。徐皇后的突然去世对朱棣打击很大,他一度无法接受这样的事实,因而十分悲伤,在谥册中提到“岂意盛龄遽焉倾逝,朕心恸悼,万姓尽伤。”于朱棣的重视,徐皇后的葬礼规格在明清两代的历史上都是极为隆重的。永乐七年(1409年),朱棣北巡,回到了盛满往事的北平,并着手迁都事宜。于是命礼部尚书赵和江西术士廖钧卿等前往北京一带卜选陵址,随即选得吉地于昌平县天寿山,同年动工营建陵寝。由于徐皇后一时无法入土为安,朱棣便将她的灵柩停放在南京皇宫整整六年。

永乐年(1415年)一月废地下么成,朱棣将仁孝皇后的梓宫从南京迁至北京葬于长陵,徐皇后也是入葬明十三陵的第一人,自此之后,朱棣频繁巡幸北京,动辄逗留数月到一年。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壮志未酬的朱棣病逝于征讨漠北的途中,享年六十五岁。同年十二月,朱棣与徐皇后合葬长陵。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九月仁宗上尊仁孝皇后谥号曰“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2020-10-16

上一章 无题 太祖孝慈高皇后马秀英最新章节 下一章 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