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东汉光武帝皇后郭圣通-d670
本书标签: 古代 

无题

东汉光武帝皇后郭圣通-d670

阴丽华(5年-64年3月1日),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新野)人。光武帝刘秀元配,东汉第二任皇后。春秋时期名相管仲后裔,汉明帝刘庄的生母。刘秀尚未发迹时,就十分仰慕她的学站的成加“取事业相阳带化如址末年,天下大乱,刘秀亦于家乡起兵。昆阳之战后,刘秀于宛城迎娶阴丽华为妻。东汉建立后,阴丽华受封贵人。建武十七年(41年),皇后郭圣通被废,刘秀封阴丽华为皇后。汉明帝即位后,尊阴丽华为皇太后,共在位二十四年。永平七年(64年)正月,阴丽华崩逝,年六十。同年二月,与刘秀合葬于原陵,谥号“光烈”。据《后汉书》记载:阴丽华生性仁爱孝顺,怜悯慈爱。性格恭谨俭约,“少嗜玩,不喜笑谑”有贤后之名。

姓名

阴丽华

出生日期

公元前5年

逝世日期

64年3月1号

家世

汉武帝刘秀的第二位皇后,汉明帝刘庄生母

人物生平

生逢乱世

阴氏家族是当时南阳新野的豪门大户。阴家所占有的土地达七百余顷,车马和奴仆的规模可以同当时分封的诸侯王相比。虽然富甲一方,但是因为阴氏在秦、西汉时期已经数百年没有出过高官显宦,因此并没有什么政治势力。阴丽华虽然有着富足的家境,但却并未能像其祖先那样能够安享太平盛世。阴丽华所生长的时代,是一个被班固称之为“天地革命”的大变革、大动荡时代。王莽改制失败后,兵戈四起,天下大乱。

出嫁英主

刘秀是西汉对氏宗至之后,汉高祖刘邦的九世之孙。刘秀九岁而父亲去世,被叔父刘良养大,史书形容他“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刘秀性勤于稼穑,而刘秀的兄长刘伯升好侠养士,常取笑刘秀只会事田业,把他比之汉高祖的兄长刘仲。王莽天凤年间,刘秀前往长安求学。刘秀的姐夫名叫邓晨,家住南阳新野,而邓晨与阴氏有亲缘关系。借助于这层机缘,刘秀有机会接触到了阴丽华。阴家小姐的美貌给了刘秀极为深刻的印象,以至于后来在长安求学的刘秀,有一次看到了执金吾率军出行,盛大的场面深深的震撼了刘秀,身为太学生的刘秀不禁感叹道:“做官就要做执金吾这种声势的官,娶妻子就要娶阴丽华那样美貌的妻子!”

更始元年(23年)六月,刘秀的兄长刘演被更始帝刘玄和拥戴他的绿林军将领斩杀,刘秀极为震惊,遂离开大军回宛城向更始帝刘玄谢罪。回到宛城后,刘秀不表昆阳之功,亦不与刘演部属私下接触,同时不为刘演服丧,饮食、言笑一如往常。刘秀决定立刻娶新野阴氏家族的小姐阴丽华为妻。此时,刘秀已经29岁,阴丽华19岁。刘秀恭顺的态度反让更始帝刘玄颇感惭愧,刘玄未因其兄长之事而降罪于刘秀,但解除了刘秀的一切兵权,同时封了一个武信候的空头衔

新婚别离

更始元年(23年)九月,刘秀在与爱妻阴丽华仅仅相处了三个月之后,即受更始帝所遣西去洛阳。刘秀只得将阴丽华送回新野娘家。不久,更始帝刘玄遣刘秀行大司马事,北渡黄河,去镇慰河北州郡。

刘秀没有兵马,只带着一根代表更始政权的节杖,开始在河北各地镇慰。不久,一个叫王郎的人,冒称汉成帝之子,在赵缪王子刘林和一些赵地豪强的支持下于邯郸被拥立为天子,并四处悬赏通缉刘秀,刘秀一度狼狈逃窜。终于得以在信都立足,以出色的个人能力迅速拿下河北数县,并且占据了原真定国的肥累县和藻县。而此时他所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占据真定县、拥有十余万军队、依附于王郎政权的前真定王刘扬。

由于真定县重要的地理位置和真定王室百年积累的实力,刘秀为避免邯郸与真定的前后夹击,遂派部下刘植去刘扬处游说,而刘扬在王朗政权中没有占据高位,并不愿意把自己的家底拿出来跟刘秀血拼,最终决定归附更始政权。虽然刘扬归降,但当时河北诸县经常摇摆不定,比如最初接受刘秀的信都随后就又投了王郎,因此刘秀与大敌王郎决战时,决不能让自己的背后存在实力如此强悍的隐患。为了促成双方合作,共同征讨王郎,刘秀亲自来到真定,而刘扬也需要一个人在更始政权中替自己表功,最终刘秀同意迎娶刘扬的外甥女郭圣通加强双方的互信。政治联姻本来就是利益需要,也只是刘秀扩大实力必行的一个手段,但这件事却改变了原配阴丽华的一生。

与真定的这场联姻确实也给刘秀带来了不小的收益,虽然真定军的加入并没有大幅提高刘秀军队的战斗力,但刘秀和王郎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少城池也受到刘扬归附刘秀以及刘秀与真定联姻的影响而改变了原先的立场,使得刘秀得以顺利拿下这些地方,战场形势继续朝着有利于刘秀的方面转化。其后,上谷、渔阳两郡突骑投刘秀,给予刘秀对抗王郎的决定性力量,加之更始帝尚书令谢躬的军队配合,经过连场激战终于攻克邯郸,消灭了王郎政权。

之后,分继续平河北时柱,友幽州共,成功击败并收编了以铜马军为主的大量河北农民军部队,使军力增至数十万。这些被收编的农民军部队成为了刘秀军队的主要组成部分,刘秀本人也因此得到了“铜马帝”的称号。在与各部农民军作战的同时,刘秀也将谢躬等更始帝在河北的势力顺利剪除。此后,刘秀继续转战平定河北各地,终于形成了“跨州据土,带甲百万”的庞大势力,也有了称帝的雄厚资本。

更始三年(25年),刘秀于河北部地称帝,建年号为建武。

固辞后位

阴丽华到来不久,刘秀便封其为贵人,与郭圣通相同。又更封其兄阴识为阴乡侯,使阴丽华的娘家在建武政权的爵位高于郭圣通娘家。新皇朝已经建立近一年,中宫后位的人选也提上了日程。刘秀以阴丽华“雅性宽仁,有母仪之美“,希望能够立原配阴丽华为后。可阴氏却坚辞不受,认为自己不够资格承担皇后之位。这也是阴丽华做出的决定了她今后人生轨迹的最重要的选择

入主中宫

建武九年(33年),郭皇后已经完全失宠,被刘秀疏远。尚书令申屠刚在任期间多次谏言让郭圣通所生的太子刘疆就东宫,却被刘秀拒绝,并最终把申屠刚贬黜出京。

建武十三年(37年),蜀地平定后,刘秀大封功臣外戚,但其中却不包括郭圣通的外戚族人,其弟郭况直到建武十四年(38年),才升任城门校尉。建武十五年(39年),阴氏和刘秀的母族樊氏增封,却没有包括郭圣通的弟弟郭况。而刘秀封皇子为公,阴丽华的长子刘阳封东海公,东海国据二十三县,为诸子之中最大的。[65][66]郭圣通因为日渐失宠,她的外戚也始终不像阴家兄弟那样受到刘秀的亲信和重用,因此越来越对刘秀感到怨恨和不满。建武十六年(40年),刘秀度田,收到一片简牍,写到“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东海王刘阳在朝堂上当众揭露,这是因为”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阳帝乡,多近亲,田宅逾制,不可为准。“,刘秀由此加大了度田的核查,并杀了十余个郡守。在平定了度田引发的叛乱之后,刘秀将叛乱的魁帅严厉处罚,迁往他地,度田成为东汉定制,社会恢复了安定,形成了牛马放牧,邑门不闭的大好局面。

而刘秀在经过“退功臣进文吏”,削弱了朝堂上功臣的影响力,让他们安享富贵,不过逢年过节入朝觐见而已。又经过“虽置三公,事归台阁”极大的加强了皇权,将权柄牢牢握于手中。经过度田,打击了地方豪强势力,在度田中杀了不少郡守,震慑了朝堂,在执政风格上“严猛为政”,做到了“总揽权纲”,此时他已经能够控制废后易储,国本动摇造成的政治影响。

建武十七年(41年),也就是在天下平定四年之后,光武帝决定废皇后郭圣通,立贵人阴丽华为后。刘秀认为她心怀怨恨,对她性情的评价是像“鹰鹤”、无后妃之德,认为她在自己死后不会善待阴丽华母子;而阴丽华是原配,与自己情深意重,应该侍奉宗庙,居国母之位。因此在国家政局稳定之后,便开始行废立之事。西汉废后之后立新后,间隔少则半年,多则两年,但因郭圣通生有五个嫡子,郭圣通被废之后,刘疆仍然可以以长子身份合法居于太子位之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刘秀将废立皇后同时进行。并强调因皇后失德而导致中宫异位,进而致使国本动摇,是异常之事,不是国家之福,因此不得庆祝。将废后引起的政治动荡减到了最小。

教导太子读书的郅恽小心翼翼的在大殿之上替郭圣通说了一些劝谏刘秀的话。他说:“臣听说夫妇之间的感情,连儿子都无法干涉父亲,何况臣下怎么能干涉君王呢,这是臣下不敢说的。即便如此,希望陛下衡量事情轻重,不要违背父子人伦,不要让天下人横加议论,刘秀说:“郅恽善于用自己的心去体谅主上的心思,他知道我一定不会有失偏颇而忽略国家大事。”这里,刘秀说郅恽最能体谅自己,并保证以后不会因此影响轻慢国家大事。

君臣父子乃人之大伦,鉴于西汉易储多次发生父子相残的惨剧,郅恽最担心的也是这种事情在皇廷重演,于是用武丁、尹吉甫这等贤君名臣因娶后妻,放逐前妻之子的例子,劝刘疆主动让位。

郭圣通因过失远远小于前代废后,在被废之后即被封为中山王太后,移居皇宫北宫居住。刘秀给了郭氏一个“王太后”的身份而不是将她废为庶人,并且给其娘家诸人封侯,赏赐他们大批金钱,亲自莅临郭府,后来又给郭圣通的儿子们增封。一来,郭氏家族在刘秀即位之初有从龙之功,身为外戚谨慎小心十余年,郭圣通也诞育皇家子嗣,对皇室宗族有功,行为上并无严重过失,刘秀是历史上著名的善待功臣、心胸宽广之人,甚至自己杀兄仇人更始帝的三个儿子都册封为侯,自然会对郭圣通和郭家格外厚遇,二来他接受了郅恽的进谏,尽量减少废后异储的负面影响,做到“无令天下有议社稷”。

诏书一下,导致郭圣通所生的长子刘疆一下子由嫡长子变成了庶长子,而刘阳则由庶子变成了嫡长子。此时嫡庶异位,他在太子位上便名不正言不顺了。刘疆因此十分不安,听从了郅恽的建议,多次上书表示要让出太子之位。

相伴州载

中元二年(57年),刘秀驾崩,刘秀与阴丽华夫妻相伴走过三十四载的峥嵘岁月。历经乱世离别、皇朝建立、屈身为妾、位正中宫,阴丽华作为最理解、支持刘秀的人,始终伴随刘秀左右。刘秀也将自己千辛万苦建立的皇朝基业交到了他们的儿子手中

晚年生活

刘庄即位后,尊皇后阴丽华为皇太后。东汉一朝,女主之盛,在中国封建王朝史上,极为罕见:“外立者四帝,临朝者六后”(范晔《皇后纪》语)。二十四史中,对后妃的记载都是“后妃列传”,唯有东汉一朝,是“皇后本纪”。阴丽华作为东汉开基之后,相对于后来的邓、梁等女主,在政治上是没有建树的。唯一做过的一件政治大事就是帮助刘庄册立开国功臣马援的小女儿为后,也就是被尊为中国历代上贤后典范的东汉明德皇后。

阴丽华的五个儿子,除了刘衡早死之外,刘庄是开创明章之治的明君,刘苍是传颂千古的贤王,但也有不让她省心的儿子——刘荆。刘秀驾崩后,刘荆便伪造郭况给刘疆的信函,鼓动刘疆谋反。刘疆因恐惧直接将送信之人和书信封起,上交给明帝。明帝是眼中不揉沙子的个性,很快查明是刘荆所为,于是将刘荆贬为广陵王,遣就国。因为是同母弟,对其格外优容,刘荆三番四次意图造反,刘庄都不加追究,仅仅下诏不得臣属吏人了事,甚至连食租都不减。阴丽华去世三年后,刘荆用巫妖诅咒,被检举后自杀。

阴丽华的弟弟阴就因为受姐姐、姐夫宠爱而骄纵非常。在永平朝担任少府之职,车驾曾经冲撞禁卫,车府令徐匡收捕驾车人,反而获罪,刘庄虽然赦免了徐匡,但仍然把他降职。有一次刘苍在正月朔旦入宫朝贺,少府应该依照旧例给璧,阴就竟然不给,后来刘苍的属官朱晖把壁骗到手拿走了。

由于阴就骄横,其子阴丰脾气捐急,娶了郦邑公主。有一次小两口吵架,阴丰杀死了公主。阴丰被处死,阴就夫妻身为父母应当连坐,两人因此自杀,他的封国新阳侯国被取消。刘庄因阴氏为皇帝舅氏,格外优容,不对其一门加以极刑。

刘荆屡屡生事,以及阴就家出事,也许是阴丽华在晚年遭遇的最大不幸。

合葬原陵

永平七年(64年)正月二十日3月4号在位二十四年之久的阴丽华崩逝,享年六十岁,谥号“光烈”。二月初八日,与刘秀合葬原陵,葬礼极为隆重。后来和熹太后邓绥下葬时的礼仪完全比照了阴丽华当年的规模和程序。而终东汉一朝也只有邓绥获得了如此的殊荣。阴丽华是中国历史上皇后谥号制度之第一人,自此以后皇后谥号为帝谥加上本谥成为历代定制,沿用至唐初,长达六百年。

上一章 无题 东汉光武帝皇后郭圣通-d670最新章节 下一章 无题